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一、内蒙古及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基础薄弱 2011-2013年,西部地区各个省份生产总值在不断增加,地区经济稳步增长.西部地区的内蒙古2011年GDP增长率达到14.3%,比全国GDP增长率9.3%要高出很多.2012年全国GDP增长率7.7%,西部地区的内蒙古的GDP增长率保持在11.7%.我国西部地区GDP增长很快,这说明西部地区在未来几年,其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很大.  相似文献   

2.
包头,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正在冉冉升起,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较为关注的城市。如何在2002年实现经济“强行起飞”,连续3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是市委、市政府一直探讨和努力实现的目标。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保持一个较长快速增长期的意义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对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与市场贡献正随着两者差距的拉大而逐步弱化,因此,西部地区已成为我国实现中、长期经济增长目标的瓶颈。本文试对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等进行探讨。一、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通过十年的实践,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探讨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谋而合,今后,在科学发展的统领下,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西部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道路和自主创新道路,使西部地区的人民享受更多的、更实惠的西部大开发成果。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二是保持资源与环境的良好支撑.三是促进人的发展.西部地区不能仅仅关注于国家的政策走势,更应该探讨各省区经济自主发展的规律与方向.在结合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外来资本的基础上,西部地区有必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各省区自生增长能力.西部开发应实现三个结合:一是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与市场需求热点转变相结合;二是与节能降耗减排的政府目标相结合;三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贴近政策与市场的变化方向,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关注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的发展,将有助于在西部大开发中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既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体现。本文在特别强调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重要性的前提下,在具体分析制约其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走跨越式绿色发展之路.文章从产业组织的视角出发,分析比较了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模式单独运行的优劣势,研究了西部要实现跨越式绿色发展的可能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仅仅依靠传统的产业集群和单一的循环经济模式无法实现西部地区的跨越式绿色发展,只有采用循环产业集群这一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因此,循环产业集群确实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确实令人振奋,催人奋起,但我们也要看到实现这一任务还有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就有当前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而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全部都在西部,30个自治州中27个在西部,其经济、社会发展与东部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果这些地区不能实现与其他地区的均衡发展,那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很难实现.因此,正确认识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加速促进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还是一种以高物耗、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建过程中,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西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西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西部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西部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是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实现跨越的瓶颈所在.2009年陕西决定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集中力量破解这一当前发展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王嘉瑞 《开发研究》2007,(1):108-109
文章从西部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的内容入手,重点探讨了西部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是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变西部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状态、缩小我国地区间发展差距、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开发西部最重要的是人才,管理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问题,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是很难的,缩小东西部差距是很难的,所以说,人才战略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战略,是战略中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张焕 《魅力中国》2010,(36):169-169
当今社会,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日益显得突出,也普遍引起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但是西部地区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如何实现西部地区人才的合理配置以及利用成为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西部地区目前面临的现状的角度来探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释这一主题. 第一、自1999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到现在,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这些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取得高速增长,曾做过一个测算,2005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3.7%,其中,内蒙古的增速是全国最高的.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东西部共同繁荣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也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合作,推动西部加快发展相开发.  相似文献   

16.
谢承华 《发展》2006,(2):56-57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一项重大战略.西部大开发的一切战略规划都必须通过投资活动来实现,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有可能获得的投资资金的多寡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投资环境的优劣,所以,认清西部投资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改善投资环境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百强企业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 2012年百强榜中,东部地区企业数量继续遥遥领先,达到85家,比2011年增加3家,已经是连续三家增加了;中部地区10家,比2011年减少2家;西部地区5家,比2011年减少1家.从利润看,2012年85家东部百强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21499.5亿元,占百强企业的比重达到95.4%;10家中部地区和5家西部地区百强企业分别实现利润总额600.8亿元和442.9亿元,占百强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7%和2.0%.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在西部地区,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如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小康建设的相应对策是: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完善和落实国家扶持西部地区的政策性措施,加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调整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9.
申社芳 《发展》2003,(8):23-24
一、西部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五个问题 1.资源优势在逐步减弱。90年代末,由于工业经济的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供给过剩从下游产业逐步延伸到了能源、原材料及其它资源产品。1998年全国发电量首次出现下降,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能源和原材料积压严重。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则西部的前景不容乐观。 2. 人才资源流失严重。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观念陈旧等主、客观原因,导致西部地区人才大量流失,直接影响着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等一系列技术资源的合理流动,很大程度地阻碍了西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已面临枯竭.近几年,我国有1/4的工业固定资产因缺乏原材料或能源而被迫停产,年损失产值达800亿元.因此,开发西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中心转向太平洋西岸,我国的经济建设重心也要逐步西移.但是,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却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