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玮 《商》2013,(23):266-266
法官正确行使审判权是保障民事裁判公正的关键。在现行的民事审判中,由于法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公众对审判结果的要求不尽相同,使得我国现阶段的民事裁判理由的相关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从民事裁判理由的实质性内容、影响法官选择裁判理由的因素等方面入手,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裁判理由相关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吴宜渊 《商》2014,(7):168-168
法官是行使审判权的主体,自由裁量权是审判权的核心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保障案件的审判公正与效率的关键。对于自由裁量权的概念我国法律是没有规定的,这是一个理论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指法官在按照成文法规的指导下,对于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官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发展《法制日报》2002年7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确定了法官的职业准入,要求按照法官法规定的条件选任法官,进一步规范法官选任程序,统一法官选任标准,从学历、任职资格等方面提高法官职业准入“门槛”。《意见》突出了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职业地位,提出要从制度上保障法官的职业权力和职业地位。保障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既坚决排除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也杜绝法院内部行政…  相似文献   

4.
李桂武 《商场现代化》2012,(20):316-317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司法审判是其工作的中心,其角色来自法律规定。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法官却因为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实际上扮演者政治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角色,法官应如何坚守自己法律人的角色,成为整个法学界共同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刘琳 《致富时代》2011,(1):204-204
在司法实践活动中,法官享有和行使民事自由裁量权是必须的,有其存在的原因和必要性。法官行使民事自由裁量权是法官行使司法权力的一种常态,法律的普遍性、滞后性、民事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决定着适用法律必然与法官行使民事自由裁量权并存,法官民事自由裁量权就如人之人权一样存在。该文欲从上述几个方面对民事诉讼中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原因及必要性进行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6.
《商》2015,(29):230-231
公诉权对刑事审判权的制约贯穿于诉讼全过程,包括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刑事审判的内容和范围,刑事审判的进程以及刑事审判的结果。公诉权对刑事审判权制约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问题,如法院可以随意变更罪名、庭审中进行庭外证据调查、启动再审。通过控制法院变更罪名的随意性,增设告知—防御程序,严格限制法官的庭外调查取证权,取消法官作为再审程序启动的主体资格实现公诉权对刑事审判权的制约与控审分离原则的统一规制。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自由裁量的前提和保障,自由裁量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法律方式。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存在地方政府干扰、缺乏法律支持和随意性较大等问题。正确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实现自由裁量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对确保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章猷才 《消费导刊》2009,(9):144-144
当前我国的行政审判面临着许多的困境与难点,现行的司法管理体制、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及法院审判职能的行使、法官的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制约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应当尽快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何浩  陈红光 《商》2014,(9):154-155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民事诉讼制度离不开证据制度,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制度的核心和灵魂,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这就需要人民法官在民事审判中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本文结合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现状,从民事举证时限、事实认定及举证责任分配等角度分析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然性、体现方式以及探讨如何行使和完善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0.
何育妍  ;钟小飞 《商》2014,(11):237-238
法官行使阐明权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从该过程中得出最优求解进而构建我国的法官阐明权制度,能够有助于我国民事司法在当前当事人诉讼能力差、专业法律帮助制度不足的现状下保障当事人权益、节约诉讼成本、实现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法官职业群体的素质正在逐步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职业得以形成、维系并逐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应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进一步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对法院系统内部人员的在岗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进而保障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12.
《商》2016,(2)
关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种类,从其行使的不同阶段这一角度,可分为两个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两个方面。第一阶段是事实认定,是事实审,追求真实性;第二阶段是法律适用,将事件归属于法律之下,是法律审,追求的则是合法性与合理性,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漏洞填补等,最后由法官决定适用何种法律进行裁决。本文主要分析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如何具体在适用法律阶段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推进,程序公正成为当前中国公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程序公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公正是进行程序公正的最终目的和有力保障——这是司法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程序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无论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从概念上来看,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这种权力在案件处理时是符合正义、公正、正确的要求的,它是法官职业的基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正确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对于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规范并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1)
随着我国司法审判体制发展,现行的我国司法审判体制构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审判体制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上体现在行政对司法的干预大,法官尚未真正的充分行使《法官法》所赋予的审判权。  相似文献   

16.
从司法的中立性要求来看,克制主义应该是法官的意识形态。司法克制主义要求法官对法律要忠诚;要克己守法,廉洁自律,尊重法律规则;要对立法权、行政权和其他社会公共权力保持谦抑的姿态。法官保持克制主义是法制本质中的应有之意;是保障法律自身意义安全性需要。虽然司法克制主义与能动主义在司法过程中都不是那么纯粹,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消彼长,但在某一个时期总有一种姿态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国的法制建设需要司法克制主义理论。因为,我们没有经历严格法制主义的熏陶,人们对法律规则还不够尊重,法律至上还没有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因而必须对法官和公众进行规则意识的强化和启蒙。实际上,没有严格的规则主义就没有法制,没有司法者等对权力行使的克制就不可能有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7.
《商》2016,(10)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体制下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事机构,是一切其他机关的权力来源。审判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公权力,其权力毫无疑问也是来自于人大的授权。本文拟就宪法层面上人大与法院的制度关系以及人大如何行使对审判机关的监督权进行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8.
一、证据交换的主体 证据交换的主体是指谁来进行证据交换。证据交换是当事人之间相互探知、交换证据的内容,以便做出反驳、质证、辩论的程序性制度,因而参与证据交换的主体只能是双方当事人。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其只能居中裁判,处于中立的地位,不能参与证据的交换而成为证据交换的主体,但可主持证据交换的进行。当事人在进行证据交换时同时把已交换的证据交给法院,  相似文献   

19.
县级物价局是代表县政府在本辖区内行使价格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那么,县级物价工作负责人就是行使这一权力的关键人员之一。这班人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行使这一权力,在行使这一权力过程中,要做到廉洁从政,重点要抓住抓好批费定价、价格监督检查、涉案物品价格鉴证、主要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局机关中层干部任免和单位公用经费开支。最近,我按照县纪委、  相似文献   

20.
法院职权配置系指法院的权限、级别、业务机构按照宪法与法律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律规定行使、运作的统称。法院职权配置包括外部职权如何设定及内部职权如何运作两方面的内容。优化法院职权配置就是如何按照宪法与法律的规定,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配置法院权限、级别,设立符合审判规律与特点的业务庭和专业化合议庭,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法官,以达到提高法官专业水平,促进司法公正及司法权威提高之目的。当前,司法权威不足,司法公信力低下,法院及法官的形象不佳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不争的事实。就如何改革法院职权配置问题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