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楼栋  仝志辉 《开放时代》2010,(12):42-52
在运用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对当前中国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的现状进行统一的理论解释后,本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纳入模型分析,并应用案例对以农业经营主体为内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格局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民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是在农业生产与农业经营分工状态下(即专业化经济大于分工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的状态下)各市场主体比较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不同类型劳动的交易效率后选择不同的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组织结构的结果;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这两类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其外部环境发展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兼业小农在这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格局中注定是被盘剥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国农村蓬勃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然而,究竟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市场主体论、加工企业主体论、农民主体论几种.主体多元论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措施的制订和执行,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不可不加以辨析.笔者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不可能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但关键不等于主体.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只能是农民.  相似文献   

3.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四者之间存在“依次推进”的关系。“农产品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的主体应是“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及所带动的广大农民。政府适时进行的“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只可起引导作用。政府更应该做好的工作是大力推进农业科研体制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改革 ,迅速孵化出一批“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省河源灯塔盆地116个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测算与比较。结果显示:农业龙头企业凭借人才和资本等优势,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效率;专业大户在蔬菜生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规模效率;农民合作社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相对偏低。因此,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同时,应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发展研究》2009,(1):F0003-F0003
晋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化经营思维来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促成了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全市发展上连市场、中连基地、下连农户的各类产业组织213个,其中泉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省级11家、国家级3家。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质上就是在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家庭农户、农技部门以及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桥梁,是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各利益主体实现多赢的“金桥”。一、因地制宜架“金桥”、架起“金桥”促发展最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中国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主要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目前还存在着诸如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模糊等阻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法律缺陷,应从深化农村承包地土地产权改革、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地位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云南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云南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几个难点问题(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农业生产的农民个体经营形式,使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过高,把握市场行情不准,错失增收良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分散农户形成规模进入市场的成功模式,是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云南农业产业化现状是:总体上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商品经济发育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商品生产基地的培育不足,产业化运行机制不规范,不成熟。同时,云南落后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还存在着农民素质低、观念落后,农民投入不足和不愿投入,生产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要…  相似文献   

9.
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承包农户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而紧迫任务。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要保证家庭经营的基本地位,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发展规模经营以及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功效。  相似文献   

10.
徐桂英 《技术经济》2001,20(8):20-21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我市的肉鸡产业化就是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模式,笔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认为肉鸡产业化这一模式的一个重要经验与启示就是:靠龙头企业承担市场和管理两个风险,这是农民安全进入市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普惠金融作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已经被确认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包括龙头企业、农场主、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返乡下乡群体、农业合作化组织和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普惠金融通过服务的优化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应学习欧洲、日本和美国在农业金融方面的先进经验,构建一个融合传统与数字金融优势的普惠金融体系。这样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价值链的提升,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王盛  张龙 《江南论坛》2021,(4):38-40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十四五”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培育指明了方向.日前,笔者围绕深化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经营主体发展环境、促...  相似文献   

13.
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富裕了,农村稳定、农业发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三农”问题如何适应国际竞争,笔者认为,树立农业经营理念,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一、把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去经营从经济学角度讲,所谓产业就是指具有同一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  相似文献   

14.
郑文海 《经济师》2010,(1):212-214
目前福建省农产品供求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过剩的矛盾,探索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运行方式,意义重大。文章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条件,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影响因素,提出企业化股份制农场发展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模式,指出紧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提高农业产业化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是提高农业龙头企业集团产业化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也是一个农村经济组织演变和创新的过程。作者在对山东省莱阳市调研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这一历史过程。在农业产业化之初 ,农村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是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农户”。但是 ,这两种组织形式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前者主要是受制于资金不足和缺乏抵押性资产 ;后者主要是契约不能对当事人构成有效约束。为了克服这些缺陷 ,有必要引入组织中介 ,形成新的组织形式———“龙头企业+合作社 +农户”或“龙头企业 +大户 +农户”。这种组织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制度缺陷 ,从而在实践中日益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态。但是 ,由于契约是不完全的 ,合作社和大户抵押性资产不足 ,这两种组织形式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本文探索了组织改善和组织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是由种养大户升级而来。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给出的定义是:家庭农场是同一行政村的农民家庭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让农村看到了一条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代表我国现阶段先进农业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其作为市场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懂得如何管理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运营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是促进龙头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进一步强化理念和认知度,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平,多途径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要有连续性等9个方面提出了培育转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士云 《技术经济》2002,21(6):27-29
<正>1.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微观主体的经营思路不对路、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市场化,是一种适应市场经营机制的经营模式。它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的变化,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市场农业运行机制。但一些地方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往往并非如此。首先,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组建的非市场性。其次,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经营思想的落后。第三,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突出地表现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脆弱。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克服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五大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廷银 《经济师》2004,(8):172-172,174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初具规模。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还面临着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主要是 :农村分工分业程度低 ,农户经营“小而全” ,限制了规模经营的形成 ;龙头企业竞争能力弱、带动能力差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 ;农民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人民生活、健康和安全的要求等。必须从多方面着手 ,克服这些因素的制约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登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