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下岗和失业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使得促进就业不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目标,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使得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所以,就业是长期的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既然长期的客观规律和近期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下岗和失业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使得促进就业不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目标,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施的以促进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和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就业为目标的税收政策,尽管是一项积极措施,但缺乏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平等就业的基础。本文认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作为税收政策特殊受益群体,现行的政策目标带来的只能暂时改变失业结构,而不能从根本上增加就业岗位;建议改革或完善现行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4.
《当代经济》2003,(5):11-11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将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就整体而言,有以下趋势值得关注。 一、扩大就业问题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十六大报告确定,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  相似文献   

5.
政府促进就业:目标、制度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将始终伴随就业的巨大压力,“政府促进就业”是解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促进就业则是政府首要的经济职能。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人群将不再局限于城镇人口。政府促进就业要着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帮助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协调城市就业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就业以及维护公正、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型工业化强调对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对就业的总体影响是主动的、直接的、正面的、积极的,是开创就业新局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的必由之路。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扭转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为此应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促进就业、保护就业的政策理念,制订促进就业法;确立立足能源优势,支持劳动密集性产业发展以扩大就业的宏观政策取向;确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全面启动小额贷款政策以扩大就业的长期政策取向;确立扶持社区服务和非正规就业以扩充就业的政策取向;确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政策取向;确立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向;确立增加和调整各级财政专项扶持再就业资金以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机遇。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它通过区位经济和都市经济效应使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城市化在我国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解决国民的就业问题、自然资源紧张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城市化必然伴随着人口的分布优化,这个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广东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世界性难题,自现代经济学诞生以来,一直将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2009年失业率达到了8.9%。中国是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在现阶段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加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特定时代背景下,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研究如何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扩大就业以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阐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就业现状与趋势的分析,逐步展开对新型工业化与就业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就业扩大机理,反失业和促进就业等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回顾,并提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邢梅 《经济论坛》2005,(13):17-18
一、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现状 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是高GDP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前提。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无论是处于竞争均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进程,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这种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的重大课题。纵观世界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环视三分世界的政治风云,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从来都处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关系着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制定和实施就业和再就业计划,最大限度地促进失业人口再就业和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我国,由于人  相似文献   

12.
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增长既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公共职能,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责任。文章在分析我国就业问题现状及现有的已实施就业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说明我国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该有更加突出的作为。  相似文献   

13.
朱顺贤 《经济师》2006,(4):227-228
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收政策对就业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存在诸多缺陷,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形成有效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晓彬  哈毅 《经济师》2007,(10):230-231
技术进步和扩大就业分别是我国经济中最薄弱和最棘手的问题,也是国家即定的税收长期支持的方向。税收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技术进步和扩大就业目标上时常是矛盾的,有利于一种目标的政策对另一种目标却不利。税收政策对于技术进步和扩大就业有时正相关,有时是负相关,有时是无关。所以应全力推进对两者正相关的税收政策,有效推行无关联的税收政策,审慎的采用负相关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重化工业阶段促进就业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工业化过程的重化工业阶段后 ,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下降 ,而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劳动力供给高峰期 ,就业压力十分沉重。今后应把扩大就业作为政府经济、社会政策的优先目标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教育与人力资源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关联产业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视角》2009,(10):26-27
作为在金融危机中就职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化“危”为“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突破口之一。其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复苏:长期目标是摆脱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促进美国经济的战略转型,继续使美国充当世界经济“领头羊”。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在金融危机中就职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化"危"为"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突破口之一.其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复苏;长期目标是摆脱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促进美国经济的战略转型,继续使美国充当世界经济"领头羊".  相似文献   

18.
蔡昉 《经济月刊》2012,(12):59-59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并首次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否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能否得以调整升级,是衡量经济增长成效和包容性的重要标志。在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先要解决的发展问题就是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消化城镇企业冗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大报告指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我国新世纪新形势下继续完成工业化的战略选择。本文试从工业化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出发,谈谈笔者对这段讲话的学习体会。一、信息化与工业化工业化是指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  相似文献   

20.
就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社会的就业水平越高,就业的经济效果就越好,社会财富就越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就越高,从而就能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就业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此,在国际上很早就展开了对就业问题的研究。我国的就业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凸现出来的,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仍属就业问题,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存在着诸多问题,概言之就是在已有矛盾的基础上叠加新的矛盾,而且新的矛盾正趋于激化。由于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