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云 《经济论坛》2008,(2):11-12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的经贸中心,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地位是首位重要的.香港是亚太地区十分重要的国际性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军 《经济》2006,(12):14-14
随着天津打响滨海开发开放的口号,中国另一个金融中心建设的帷幕似乎就要拉开。但“金融中心”这个词本来是没有的。是的,这个世界上演化出了几个金融活动密集的大都市,可是在它们事实上成为所谓的金融中心之前,我们并不知道金融中心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力的强弱成为评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缩影.环渤海经济圈是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该经济圈中是否已存在金融中心城市?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影响力?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金名 《新经济》2005,(3):48-51
在中国.金融中心似乎成了一个香饽饽.引得各个城市竞相争逐、国际金融中心.有北京、上海之争;地区金融中心.有广州、深圳之争、而打出金融牌的城市更是为数不少,如戴相龙当市长后的天津,究竟中国需要多少个金融中心?又有多少个城市有条件成为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5.
金融集聚与城市层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如玉  王志高  梁琦  陈建隆 《经济研究》2019,54(11):165-179
金融集聚引致金融空间层级结构特征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本文分析金融层级结构的形成因素及其与城市层级体系的关系。首先基于空间经济学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接着通过构造城市金融集聚指标,与中国的城市层级变量进行匹配,并利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初步构建了金融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说明集聚形成金融中心,而金融中心是以城市为表征的;金融中心是有层次的,且与城市层级体系是正向匹配的;但金融集聚的态势更为突出,金融层级结构比城市层级体系更为简洁。要想打造金融中心,必先提升城市层级。全面开放并有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有利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金融中心体系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中心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金融中心识别是金融中心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沿袭金融地理学的分析脉络,从“信息”的角度解释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探究金融中心与信息腹地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对不同类型金融中心的影响.引入“重力模型”,将空间要素纳入到金融中心体系识别框架中,对我国金融中心体系进行识别.通过模拟全国、省域两大尺度城市空间金融联系,确定金融中心及其腹地范围,识别并划分我国南、北两大区域金融中心体系,最终得到区域金融中心4个,省域金融中心27个.通过对两大区域体系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南部体系在金融规模、腹地范围、体系结构、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都优于北部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资本市场》:您曾经说过,中国应该建设多个金融中心,北京是否应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已不应成为问题,需要研究的是北京如何建成金融中心。您认为北京在建设金融中心上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许多中心城市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金融业发展政策,引发社会对金融中心过度建设的担忧。本文基于2006—2019年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的数据,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模型,发现政府政策推动促进了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但这一过程也是造成金融市场分割的原因。如果缺乏制度约束和政策协调,将倒逼地方政府深陷政策竞争的“囚徒困境”。进一步研究表明,全国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远大于区域金融中心,而西部和东北是全国金融中心辐射功能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在西部和东北加快建设若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成为本文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贺军 《经济》2012,(4):94
改革在金融领域该如何体现?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改革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让金融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也是提升中国经济效率的重要方面.这自然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如何改革金融资源配置?安邦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推进. 一是放开金融市场,让更多民间资本更加自由地进入市场从事金融业务.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要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等领域,并明确上半年一定要制订“新36条”的实施细则.但是目前“新36条”细则呈现“难产”之状.现在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主流金融机构,并不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导致大量的民企生存艰难,动摇了实体经济成长的根基.因此,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让民间资本进入,为小微企业供粮输血,这样既符合中央“保增长”的总基调,又能真正实现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郑秀峰 《生产力研究》2006,84(11):71-74
中国产业和金融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产业二元”和“金融二元”,其演进的直接结果是中国乡村金融的“真空”发展和城市金融的高度畸形发展。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中国城市金融发展格局的实证分析,揭示中国城市金融发展格局的合理经济存在以及现存金融发展格局不合理演进的产业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4-2017年中国城市劳动人口就业结构,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城市实体经济功能结构特征因子,透过金融在城市网络中的集聚与分散趋势,研究中国城市功能与金融资本集聚和区域金融中心形成路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中心的流动转换功能对区域金融资本集聚有正向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是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地方制造业和地方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区域金融资本集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中心的流动转换功能对区域小微金融和中长期信贷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地方金融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直接融资规模占比,区域金融中心产业发展对外资金融机构选址落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空军少将乔良、大校王湘德在其军事著作《超限战》中的一段话:"在核武器已成为吓人的摆设,日渐丧失实战价值的今天,金融战争正以其动作隐蔽、操控灵便、破坏性强的特点,成为举世界瞩目的超级战略武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适合自身的国情下,分阶段逐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以此推动经济发展.从中国东部的上海、广州到北方的济南,到中部的西安,多个城市都已经或正在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有的城市甚至正在完成从国内金融中心到国际金融中心的华丽转变.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下,重庆也被推上历史舞台,迎来这个城市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金融中心时,改变以往突出强调金融中心集聚效应的观念,引导金融机构适度扩散和科学布局,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区是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上海、北京、广州与深圳等金融中心在进行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建立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外移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同金融中心和金融后台基地的建设必须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避免功能相似、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  相似文献   

14.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的关系,往往试图借鉴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已成为金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易形成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经济学家往往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研究该问题,得出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最近国内也有研究者从金融资源的角度探讨金融集聚,提供了较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金融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在我国,要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应深化现行金融体制改革。“浦东开发、金融先行”,就是通过浦东新区超前的金融改革,来加快浦东开发、开放的步伐,以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把浦东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经济、金融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只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高效的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合理调节资源配置,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进一步促进金融的发展的双向螺旋状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融企业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某一城市和区域,金融集聚己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普遍存在的现象,金融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国内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都在竞争金融中心这个桂冠。重庆、成都则瞄准西部区域金融中心,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力争建立不同层次的金融集聚中心,由于不同地区定位不准确,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新疆区域金融中心是发展新疆区域金融、带动新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新疆向西开放国际竞争力的前提,也是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要求。本文借助新疆金融中心构建条件——金融生态环境、城市影响力和金融发展效率,对新疆各地州区域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遴选出新疆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地域;结合建设地域的现实情况,本文认为新疆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应采取"一主多辅"的模式,即除新疆区域金融的核心乌鲁木齐以外,还应建设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多个次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8.
信息流金融中心理论是金融地理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充分结合了信息时代背景,强调信息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指出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其中,“不对称信息”、“非标准化信息”与“信息腹地”被认为是金融中心形成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国内学者应用该理论对国内几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竞争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尤其是上海和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城市金融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金融竞争力是城市能否发挥区域金融中心职能的决定因素。对城市金融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以金融机构选址理论为依据,建立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采集相关数据,对主要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计算得分。考虑到现有金融资源集聚管理方式,若根据金融竞争力选择区域金融中心,可能人为改变现有部分金融资源分布,造成金融机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因此,特别地将中央银行九大分行所在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一名 《新经济》2003,(8):2-2
从没有一个时期象现在这样让我们急迫地感觉到中国的金融制度应该创新、民营银行应该开办.上半年银行贷款数字猛增,被认为是国有商业银行为降低坏债比例而借新还旧玩的猫腻,坏债已压得国有商业银行喘不过气来;六月,周正毅案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缺失;七月的孙大午"涉嫌非法集资案"又突显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不敢说民营银行就是治愈中国金融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就冲着由于开办民营银行而带来的制度创新和法规的完善,这事情就值得一试.本期本刊隆重推出<制造民营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