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在公司名称中至今依然保留着"胶片"一词,但富士胶片已经绝对不是一家只生产胶片的企业了.从公司介绍上看,由胶片、相机等组成的影像事业仅占其总业务的14.7%,记录媒体等信息事业为40.4%,文件处理事业为44.9%.胶片并不是公司的主业.对此,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横田孝二先生说:"富士胶片就像一座大楼,以前,我们只是用胶卷业务一个柱子来支撑这座楼,但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支柱." 转型的途径:重组盘活原有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改变.曾经对于拍照的人来说万万离不开的胶片,也因为数码相机的出现而被人们渐渐遗忘.曾经生产胶片的霸主企业,如柯达、乐凯等,正是因为在数码相机的冲击下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而纷纷倒下.  相似文献   

2.
鹿死谁手     
在摄影器材市场上,柯达与富士展开了争夺战……柯达公司占有世界胶片市场56%。彩色相纸的市场占有率为40%,在美国市场上几乎是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3.
《经贸实践》2005,(8):63-63
在国际胶卷市场上,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可称得上是“冤家”和“对头”。有一段时间,在南美市场的较量中,尽管柯达想尽了办法,可销售量仍然敌不过富士,难以进入市场。面对富士一枝独秀的局面,柯达不甘示弱,可怎样才能击败对手呢?  相似文献   

4.
暮春五月,风和日丽,一场高水平的欧美运动会正在紧张进行。突然,一架印有富士胶片商标的飞机出现在运动场的上空。只见它悠然自得在原地兜着圈,招摇巡航,机体上富士胶片的商标在晴朗的天空里格外醒目。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几乎是于此同时,在东方的日本, 架涂着柯达标志的飞机,在富士山上空翱翔。机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跨国公司日本富上胶片株式会社,与美国柯达相抗衡,是世界二大胶卷生产企业之一,其高质量的富土胶卷畅销全球。富上胶片株式会社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美国、荷兰、巴西等国设厂,而在中国,苏州新区是其唯一的投资地。8年前,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决定在中国投资,几年来,先后详细考察了多个城市,经多方比较,1995年10月,富土胶片株式会社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苏州富土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放在苏州新区,苏州新区因此成为富上胶片株式会社在海外唯一生产照相机的基地。富士胶片株式会社会长大西实表示,“在中国建厂,是…  相似文献   

6.
邢章萍   《经济》2012,(5):146-14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社长、全球总裁兼CEO古森重隆曾经说:"我希望富士胶片成为一家具有知性、动感、速度和敏感度的企业。"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横田孝二有个梦想:无论富士胶片的Logo出现在数码相机、化妆品还是内窥镜上,消费者都愿意买单。无疑,他们的话都表达了对富士胶片多元化经营后的发展的无  相似文献   

7.
王琤  张军红 《经济月刊》2014,(1):115-115
绿色,曾是富士胶片彩色胶卷产品留给人们的最深刻印象。早在创立之初,富士胶片就将关爱、保护环境视为企业社会责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践行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2,(3):68-71
有人说是柯达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杀死了柯达,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但更确切地说,是柯达对数码相机发明后的市场形势犯了战略误判的错误。虽曾参与数码技术变革的每个细节,但对胶片业务的固执和对数码时代的迟钝,最终导致柯达百年兴盛后的陨落。  相似文献   

9.
陈言  王琤 《经济》2012,(5):144-146
和其他制造厂商不同,富士胶片总部的会客室很强调艺术气氛的营造。除了墙上有大量摄影艺术的名作,以及正在向摄影艺术挑战的众多爱好者的作品外,在东京总部还能时时看到摄影艺术展。用最新影像技术重新摄制的古代名画等,如同真品一样,将最细腻的部分也展现在了该公司的印刷品中。富士胶片在上海的总部,也传承了总公司的艺术特点。走进大厅便看到在洁白明亮的墙  相似文献   

10.
<正>柯达留恋辉煌富士断臂求存2012年1月底,柯达宣布向纽约州的地方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柯达表示,将会把从花旗集团筹集而来的9.5亿美元用于其重组业务,建立提升生产率的新的业务架构,减少成本和加速转型为数字  相似文献   

11.
陈言 《经济》2006,(8):66-67
早在1988年第一个试制出了数码相机产品的是富士,而现在决心最后一个留守胶片相机业的也是富士。“变”与“不变”蕴藏着富士对企业战略的深度设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沈城 《资本市场》2003,(12):73-75
<正> 2003年10月29日下午,乐凯和柯达在精心挑选的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向新闻界宣布了他们联姻的台前幕后,而外界在今年7月还言之凿凿的盛传富士已经与乐凯签订了合资协议。导致富士黯然出局的100多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目前不得而知。横空出世的柯达得以迅速与乐凯共同开启香槟酒,可谓是成功探到了国资开放底线的结果。国资开放的底线,很可能将在11月19~20日举行的“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上系统性地向外界公布。而“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资委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举办的。允许全行业合资柯达此次入住乐凯,标志着中国感光行业完完全全地纳入了柯达的战略。改革开放前,我国感光材料行业共有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寒冬,11月1日,江苏溧阳天目湖畔上一场关注女性乳腺健康的活动让女性朋友多了一丝暖意,举办方并非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而是一家曾以生产和经营影像胶片知名的企业,这家公司的名字耳熟能详——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胶片公司为什么会关注医疗健康行业?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家曾以摄影胶片起家的公司,凭着在胶片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大胆尝试跨界转型,不仅成功抵御了数码化浪潮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迅速向全球一体化阶段迈进,中国的对外贸易日益增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低层面的有形序列中升华上来。实施品牌战略,让“国粹”走出国门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步骤。 为什么“全聚德”等老字号能长盛不衰;“力帆轰达”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乐凯”能迂回于“柯达”“富士”等巨人之间,独占一席之地?就因为这些品牌立足传统文化的根基,将产品打造成“国粹”精品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1998年3月23日,美国柯达公司在中国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这就是出资375亿美元,收购中国的汕头公元、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3家感光材料厂,同时与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辽源胶片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7家感光材料厂中,只有保定的乐凯一家没有参与收购计划。柯达收购案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这无疑是一次“全行业收购行动”。柯达收购案也曾在国内引起巨大争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目前柯达行动计划已经实施一年有余,结合它的运行效果对这一事件进行一下分析,似乎对问题可以看得更清晰一些。争夺市场感光材料行业具有高技术、高…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经济合作》2003,(9):54-55
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Kodak)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商和供应商,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2001年,柯达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132亿美元,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名列第383位。柯达在中国的经营历史源远流长。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柯达全球第二大胶卷市场,仅次于美国。根据预测,数年后中国将成为柯达的全球第一大市场。1927年,柯达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办事处。此后公司在华的业务蒸蒸日上。1998年,柯达投资12亿美元与中国主要的感光企业合资合作,以提升中国感光行业的整体水平,参与行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对“水货”与反倾销问题的思考卢昌崇我这里所言的水货有两层含义:一是境外产品对我国大肆倾销,二是境外产品通过走私渠道汹涌而来。倾销行为中彩色胶卷最典型。我国目前来自于境外的彩卷主要有富士和柯达两大名牌,据悉,二者在原产国的售价分别是700日元(约合7美...  相似文献   

18.
就在不久前,乐凯刚刚在国内发动“10元风暴”,降价目标直指富士。转眼间:一直斗得你死我活的彩色胶片巨头乐凯和富士近日有传闻即将合资!局势变化之快让人不敢置信,顿时在业界和新闻界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传言沸沸扬扬,网上甚至出现了攻击乐凯公司的偏激言辞。 3月8日,记者电话采访了乐凯对外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下半年,从上海传来消息,富士 100度胶卷在上海麦得隆超市的售价为每盒16.9元,在上海家乐福售价仅为16.5元。同时,记者也在北京市场上看到包装上仅印有英文和阿拉伯文的柯达胶卷,零售价也仅为16、17元,如果大量购买,15元也可以买到。 洋胶卷,由于高昂的关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保持着高价位,市场价一直徘徊在19元到21元之间。现在,洋胶卷缘何“大跳水”?这样的价格将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洋胶卷抛出低价谜团’ 富士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王延庆经理首先肯定,富士经销商没有主动降价,批发…  相似文献   

20.
摄影术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20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 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 机械、 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1990年柯达推出了第一台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本文撰写的目的在于对数字化时代数码摄影的发展进行梳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