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密 《经济月刊》2012,(3):64-65
人性的公平与对人格的尊重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表现。美国当代社会为残疾人生活所创造的环境,已经超出了“便利”范畴,更多的是基于尊重之上的所谓“车轮上的国度”,不仅是汽车,以轮椅为代表的残疾人士的相关事业似乎也不得不提。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8)
残疾人是人类历史中与生俱来的一个群体,也是社会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残疾人可以通过就业参与社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且通过参与社会生产劳动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因此,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认同的最好途径,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根据近五年内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来看,虽然建国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相关法律、政策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目前,由于残疾人心理承受能力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很难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当前社会、舆论、学校等方面均存在对残疾人不同程度的误解和排斥,给残疾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使残疾人产生了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所以,应该加强对残疾人的关注、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改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工作,以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残疾人的氛围,帮助残疾人摆脱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4.
李俊 《商周刊》2012,(1):21-21
中国的“孔融让梨”和美国的“约翰争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如果一种文化对私产缺乏足够的尊重,就会出现人们表面让梨、暗中争梨的现象。“暗争”只能形成潜规则,“明争”才能造就社会契约,最终形成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人类社会不可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使他们能充分参与社会活动就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从不同方面对全国残疾人失业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论述了残疾人失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保持对经验生活的现实关切,注重“工具合理性”的实用研究,尊重现代科学理性的方法论态度,坚守自由平等的现代民主社会信念和追求自由个人的价值理想,是“哈佛哲学”中最基本的哲学理念,也是对“美国精神”长期产生主导性影响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残疾人作为社会中人数较大的一个群体,自然也有美好生活的需求,而就业是残疾人获取生活资源、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的保障。长期以来,上海市政府积极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的机会,每年为大量的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对上海市残疾人的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上海市残疾人就业促进的思路还是重保障,而忽视了残疾人个体的发展,这将影响到残疾人就业的持续性以及稳定性,特别是影响到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入。从上海市残疾人就业的数据来看,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以及其他就业方式中就业的残疾人数量增长乏力,也凸显目前的就业促进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上海市残疾人就业需要转变思路,以促进残疾人发展以及社会融入的视角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市有关残疾人社会救助政策进行梳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上海市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状况、社会救助的需求和实际接受情况。医疗、康复和贫困救助是残疾人最为迫切的需求。提出了完善上海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目前有残疾人总数约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保障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是党和政府重要关切.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建设无障碍环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推进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可以为残疾人走出家门,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提供硬件上的安全和便利.本文根据搜集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残疾人物质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月刊》2012,(3):65-65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为残疾人提供通行便利的活动统称为“无障碍经济”。虽然法律强制要求建设庞大的残障人士公共设施体系,并允许相关机构根据成本增加的程度申请减税.但是对于提供设备并执行维护的厂商而言却是巨大的市场机遇.因此,不同政见者存在不同观点也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1.
1994年5月,经上级法院批准,我们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合议庭”。几年来,共受理并解决了涉及残疾人的各类案件40余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残疾人的好评。 一、设立“残疾人合议庭”,对残疾人给予特别保护 建立“残疾人合议庭”的构想源于庭审案件。在审理涉及残疾人的民事或刑事案件中,我们发现,残疾人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比较薄弱。而作为当事人的残疾人,有的由于存在语言或智力等方面的缺陷,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因文化程度低、缺少法律知识,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反认为自己理亏。这些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结合案件审理实际,组织全院同志认真学习《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并请残联的同志介绍残疾人的状况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情况。我们深切地感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对农业的“现代化”改造成为新时期下国家在乡土社会的主要治理目标.但是由于抽空了农业机械化的物质基础,这种改造在很大程度上被架空到对文化和社会观念改造的层面上.然而,权力以“现代化”之名对传统乡土社会时空观念所展开的社会改造不仅与事实上仍然延续的小农生活方式相去甚远,而且也没有建立起真正现代社会意涵上的“自由公民”.在此过程中,权力却成为一切资源的拥有者,并通过对农业日常生产的介入,进一步控制了农民的生活世界.农民对国家的依赖加深了,但二者之间的紧张和冲突却一刻也没有消失,并以隐蔽的方式不断积蓄.  相似文献   

13.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如果轻视它的建设,残疾人将失掉许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应将助残目光落到残疾人的生活细节上,真正体现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呼吁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琳  殷萍 《时代经贸》2007,(7Z):38-39
一个美国学者说过,全世界受尊重的企业中几个指标是必要的,第一个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污染、矿难、毒奶粉、苏丹红、石蜡油……这些频频出现、触目惊心的字眼,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公民”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理论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理解仅局限于《资本论》,结合马克思早期的经济学著作中对货币及资本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社会劳动”概念是“价值”的核心;货币首先是“社会劳动的代表”,然后才是价值的表现;货币必然要转换为资本;资本追求增殖和无休止的流通、运动的属性,才会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普遍的、频繁的交换关系,这才是马克思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交换关系”;也只有这种经常的、有规律的交换行为所实现的价格水平和运动趋势,才会是、同时也必然是作为价格基础的价值。“价值”不是实际的、真实的活劳动,只是对社会分工、劳动交换关系和市场运动结果及趋势的一种说明,它是马克思创立的一种认识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它表达了马克思对平等的劳动关系的向往,对劳动的尊重和在终极意义上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残疾人的就业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是实现残疾人走向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如何做绅士     
郭海 《新经济》2014,(27):86-87
“Gentleman”一词是由“gentle”和“man”混合组成,以往指的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绅士阶级的男性.到了今天,绅士的意义早已经延伸到某个国度的社会阶级之外.事实上,任何一个讲究仪表、尊重女性、谈吐优雅的男性,从某种程度上说都可以被称为绅士.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态,提高其社会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不仅仅关系到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本文对于重点介绍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依据我国国情而独创的一种保障鳏寡孤独及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的带有过渡性色彩的社会救助制度。5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经历了从1956—2002年的“集体互助”模式到2002年后“国家救助”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五保供养制度逐步融入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变。考虑到五保制度自身所带有的过渡性色彩和其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制度相似性的问题,该制度的最终走向应被判定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补充保障项目。  相似文献   

20.
一、“法律至上”原则的重要性 “法律至上”原则是现代法治的精义所在,是现代民主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理论界一直将“法律至上”原则视为资产阶级法制观,害怕提“法律至上”原则会削弱共产党的领导,有时使用“法律至上”一词,也是模棱两可、闪烁其辞。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却一直是重视这一原则,并按这一路子走的。如早在十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写进报告和党章,同年新通过的宪法也加进了“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十三大时,不仅重申了十二大和新宪法的提法,而且还首次提出了“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的著名观点;十五大时,又提出“依法治国”,并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时,更是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也要“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党虽然未明确使用过“法律至上”概念,但近20年的实践却证明中国共产党早已尊奉了“法律至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