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量控制就是垄断者能够基本影响市场交易商品的总数量,这样他们就可以抬高或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了。但是总量控制经营也要量力而行,以全国来说对小宗商品的控制也许是可行的。但是没有人能够把小麦、玉米这些巨量商品的价格控制,因为它们的产量特别巨大,任何商人想要靠囤积来影响这些商品的价格,就会像蚍蜉撼大树一样。垄断生产在社会生产中长期存在,它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可以剥削其他生产要素;但社会主义垄断企业与资本主义的垄断企业其生产目的不一样,因此不能一概以剥削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大规模发生,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迅速集中,在许多产业形成了寡头垄断。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相互推动,使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垄断程度不断加深。另外,市场垄断日益依赖于对技术的控制,技术垄断越来越成为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在国际垄断条件下,国际市场价格以最劣生产条件的垄断厂商仍然能够得到平均利润为基础,并受不同国家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影响,差别定价成为国际垄断寡头定价的一般方式。  相似文献   

3.
连冰洁 《经济师》2012,(5):17-18,23
近年来油价上涨使航空公司陷入经营风险逐步上升的困境。一般来说,双寡头垄断者通过控制生产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从而追求利润最大化。某些行业如航空业的生产数量和其固定资产数量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实物期权模型建立生产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如融资租赁的函数关系式,以航空公司融资租赁等长期投资为案例,应用布莱克.舒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分析寡头垄断企业战略投资决策行为,以获得双寡头垄断竞争的最优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4.
价格是市场的基本信号,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 价格垄断会导致市场功能陷入瘫痪,对经济的破坏难以估量,因此必须对价格垄断行为予以关注. 分析近年来价格垄断问题的几种具体行为表现,运用传统经济学的"市场失灵"论、"利润最大化"假说以及"市场结构"论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解释,发现这些解释均存在缺陷,缺乏对企业价格垄断行为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 因而运用行为经济学的预期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自我约束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对价格垄断行为产生原因加以阐释,并进一步提出利用行为经济学规制价格垄断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垄断意味着效率的降低,引起无谓的损失.现实中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这类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为随处可见.校园内的餐饮市场就处于一种垄断竞争市场的状态,消费者要付出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的价格.由于学校以发放许可证的方式限制了校园内餐饮供应者的数量,使得消费者的福利受到了影响,同时也使得该市场中的供应商不存在超额利润.供应者数量的减少使得产品多样性受到了限制,从而,消费者的效用也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学会 《当代经济》2004,(12):86-87
“规制”可定义为“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一般认为,由于存在所谓“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就需要政府来规制市场。新古典理论认为,就自然垄断部门而言,政府以特许垄断的形式予以规制符合公共利益。理由是:规模经济使然。规制是为了有效配置稀缺资源,提高效率,保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
市场理论中包括四种市场组织,分别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其中垄断竞争市场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垄断竞争市场的垄断和竞争分别来源于产品的差异化和产品的替代性.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创新战略包括产品战略、市场战略、价格战略、广告战略、顾客战略以及文化战略.通过分析伊利集团的创新战略,研究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晓武 《经济论坛》2005,(21):10-11
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为了达到促进市场竞争、维护市场公平、提高市场效率的目标,经常要对市场进行行政干预。干预的主要手段就是反垄断法规和管制政策。反垄断法规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减少操纵价格、限制产量、恶意兼并或垂直一体化等反竞争行为给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在反垄断法规的实践运用中,是否拥有市场力量往往是判定企业垄断行为的关键。市场力量(或日垄断力量)是指企业具有制订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从而获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的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房地产市场超垄断特性等因素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市)2005-2012年房地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房产品既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必需品,又是富有需求收入弹性的奢侈品;(2)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但房产品价格和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会提高房地产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市场对房产品过度投资或者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的上升可能构成抵消企业因上述因素而获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住房市场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其垄断的特性也和其他垄断市场有别.本文通过一个价格均衡的函数模型对均衡情况下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在住房市场垄断情况下涉及短期需求变化时价格的相应调整.本文认为,在住房高端市场存在过高需求(住房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情况下,住宅均衡价格由需求弹性的高低决定.由此,对我国当前房价高涨及住房保障措施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秀光 《财经研究》2007,33(10):107-116
市场是供求双方决定价格并交换商品的机制,是经济主体活动的场所。市场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垄断,对市场秩序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当垄断导致市场失灵时,是完全依赖竞争消除垄断,还是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相应的政府规制以矫正市场失灵,这是经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在行使其职能的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文章针对市场过程理论关于垄断和自然垄断终结与演变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从而探讨政府在面临市场失灵时应该如何作为才能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经济不公平,以及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理论结构上不同于 Akerlof 的柠檬市场理论.我们在理论上与经验上的贡献在于三点:第一,只要产品质量与价格的决定不限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决定过程,只要价格还取决于产品质量以外的产量、市场与非市场因素,那么,高价(高利)会诱发假冒伪劣的行为;第二,假冒伪劣率对市场需求(进而对企业收入与行业收入)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在中国是存在的,但是,这种作用被高价、高利对假冒伪劣的正向推波助澜作用占优了;第三,该文的统计结果也证实了,垄断程度与生产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假冒伪劣率,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这种与质量、信誉相联系的有效率的垄断,而在于那种人为的、无效率的行政垄断所导致的不合理的高价、高利机会,这才导致低劣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行政垄断租值耗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租值耗散的视角研究行政垄断的效率问题,可以发现,行政手段替代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导致了企业竞争性寻租与低效运营、行业职工高收入与主管部门的非正常开支,即行政垄断会带来租值耗散.行政垄断租值耗散的程度取决于寻租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间的关系,二者相等时租值停止耗散.行政垄断特权的界定不明是造成租值耗散的根本原因.本文以中国电信行业为例,对行政垄断租值耗散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行政手段替代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必然导致租值耗散,政府如果能够减少行政干预.将有利于价格机制的正常发挥,从而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4.
行政权力、纵向约束与管制困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垄断或寡头垄断产业与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表明,在缺乏有效规制和监管的条件下,"行政性垄断"与市场势力相结合,严重地阻碍了这些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突出表现就是垄断企业依托行政性权力,通过市场进入、产权安排、价格制定、技术标准和市场划分等诸多手段来限制有效竞争的形成,即通过市场圈定将潜在的进入者从市场中排斥出去,以创造和维持非经济意义上的垄断势力.基于行政权力的纵向约束也是管制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指出强化管制者的独立性和权威是管制重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分配不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企业有没有剥削工人?社会特权等垄断要素会不会产生剥削?中国税收对分配影响怎样?国有企业经营目的是什么?中国干预分配现状怎样?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是什么?私企的生产资料会不会导致剥削?中国宪法中要不要对私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财产权给予保护?这些问题文中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国有垄断企业的立法监管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东 《经济学家》2007,(1):121-123
一、垄断行业的伪市场化 电力、电信、石油、石化等行业一直以来由国有企业垄断,这些行业一直处于垄断经营并垄断着市场.它们掌握着大量的国家资源,长期攫取着丰厚的垄断利润.从国资委公布的资料获悉,全国40家国有垄断企业,平分了169家央企6000多亿元利润中的95%.其中有12家垄断企业利润超过了100亿元,仅"十二豪门"①就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这12家垄断企业主要来自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运输和电力系统.②而且垄断无所不在.因为垄断,中国航油价格比日本高60%,是新加坡的2.5倍.③而处于同样垄断地位的中航材集团,其价格高于国际水平,国内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费比国外高出2-3倍.④这些都是因垄断而导致的高成本.  相似文献   

17.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2,(2):4-5
李荣融:国进民退是伪命题国企央企背了垄断黑锅 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在垄断问题上,我认为央企背了黑锅。中国企业的垄断,是自然垄断多,不是企业自己用垄断去控制价格、控制市场,你说中石油、中石化,垄断什么呀?价格是国家有关部门定的,不是他们自己定的。中国三个石油公司加起来,还不如美国一个埃克森美孚。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结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市场结构范式一直是一个令人无所适从的重大理论问题。由于受到斯密中心价格理论的影响,完全竞争模式被视为理想市场结构模式。由于经济理论研究没能科学地解决垄断问题,更多的经济学家倾向于完全竞争模式。特别是在E·F·舒马赫提出了他的"小的是美好的"理论以后,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了保护中小企业、肢解垄断企业的做法。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需要重新审视反垄断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垄断可以成为市场结构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19.
假冒伪劣与市场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理论结构上不同于 Akerlof 的"柠檬市场"理论。我们在理论上与经验上的贡献在于三点:第一,只要产品质量与价格的决定不限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决定过程,只要价格还取决于产品质量以外的产量、市场与非市场因素,那么,高价(高利)会诱发假冒伪劣的行为;第二,假冒伪劣率对市场需求(进而对企业收入与行业收入)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在中国是存在的,但是,这种作用被高价、高利对假冒伪劣的正向推波助澜作用占优了;第三,本文的统计结果也证实了,垄断程度与生产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假冒伪劣率,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这种与质量、信誉相联系的有效率的垄断,而在于那种人为的、无效率的行政垄断所导致的不合理的高价、高利机会,这才导致低劣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物品正外部性的消极影响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物品的生产或消费行为会给其他人的生产或消费行为带来积极影响,这些积极的影响就是物品正的外部性。但是正的外部性改变了生产成本和生产上益、消费成本和消费收益的结构,可能带来供给不足、垄断、生产者损失、消费者损失或者无谓损失等消极影响,使市场运作机制失灵。消除正外部性消极影响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价格规制和产业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