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政府投资.显然,政府性的支出对于林业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就以此为主要内容,详细论述了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改善这种影响,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丽鹤  陈珂  杨芳 《经济师》2008,(6):269-271
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考察了1982-2004年间资本、劳动、林地等因素对辽宁林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直接影响,同时,从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的节约、制度创新、政策等因素对林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应该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以林业经营者为投资主体的资本流入体制;尽力提倡参与式林业、发展社会林业模式;林地是林业生产的基础,经营模式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维持或提高林地的生产能力;科学技术进步对林业经济的贡献逐步增长。应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林业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加林业科技投入,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9—2018年中国林业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模型探究林业投资利用方式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考查市场化程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促进了林业总产值和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但抑制了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的提升;其中,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仅对林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在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类投资中,营造林抚育与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投资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与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保持一致,但野生动植物保护投资对林业产业发展产生了负向影响;此外,市场化程度的增强会弱化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营造林抚育与森林质量提升投资的作用会因投资来源不同产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林业生态建设投资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2-2008年辽宁省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林业投资、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产权制度等要素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7年间资本、劳动力、科技进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0.55、0.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9.15%和43.15%,林改作为政策制度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林业资源是我们进行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林业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意义重大,起着良好的社会效益。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加强了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社会林业做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认知,就当前社会林业的背景、意义以及相应的措施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6.
探究公益林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共赢之路,能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在理论分析中国公益林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中,剖析了林下经济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并运用1999—2019年中国27个省份(不包括直辖市、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益林保护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以及林下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短期内公益林保护对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产生正向影响,对林业第二、三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影响;(2)林下经济的发展弱化了公益林保护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负向影响,有利于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3)公益林保护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产权结构、森林资源禀赋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最后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林业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林业不再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粗放产业,人类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主流,林业建设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肩负起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林业旅游作为绿色林业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同时,随着生产力大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逐渐变得宽裕起来,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使得林业旅游越来越受欢迎,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发展林业旅游经济不仅是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弘扬旅游文化,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裁。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优势,促进林业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能够有效促推进现代林业经济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林业规模经济的非线性均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林业规模经济分为两类,即林业经济效益的规模经济和林业三大效益的规模经济。在分析林业经济效益的规模经济时,引入了成本变量,简要说明了林业经营成本与林业经济效益成反向变动关系。在分析林业三大效益的规模经济问题时,运用非线性均衡分析方法,并通过建立模型论证了林业三大效益达到最大化即均衡状态时所必需的条件。对林业三大效益规模经济问题的分析是本文核心部分,旨在为林业三大效益均衡问题的研究提供若干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其增长方式大多是属于粗放型模式.该模式对以往经济的发展,起到显著正向的影响与带动作用.然而,这种模式也导致了诸多矛盾性的问题,如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为有效促进与带动林业经济的提升与发展,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更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在识别当下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同时,揭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晰林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制定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四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了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林业生态安全与林产品贸易的关系,林业生态指标采用林业生物灾害面积与造林面积等与生命生态直接相关的指标。研究结果认为林业生物灾害与林业产值之间出现正U关系,而造林面积与林业产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林产品贸易延缓了造林面积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生态的作用,而同时林产品贸易也带来了部分林业生物灾害。我国林产品出口是林产品大量进口的原因,林产品进口对林业经济增长的确有促进作用。同时林产品进口和林业产值之间也呈现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林业的实质是发达的科技型林业,科技已成为林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制衡因子,测算科技对林业经济的贡献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和决策需要。云南是林业大省,而非林业强省,突出地表现为科技对林业的支撑能力较弱,林业科技创新不足,成果转化率不高,特别是科技对林业经济的贡献率,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对林业发展的决策。文章采用索洛余值法,对云南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结论表明:(1)云南省“十二五”末林业科技贡献率为47.02%,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2)物质消耗的增长方式是云南林业增长的主要形式;(3)云南林业组织与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4)云南林业的生产资源配置有待改进、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在研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林业科技贡献率的提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市地方林业有十七个国有林场,施业区总面积122,418公顷,有林面积114,700公顷,活立林总蓄积595.6万立方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后,全市国有林场2000多名职工干部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努力拼搏,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阻力,求得了发展和稳定。初步形成了林业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我市林业经济同全省乃至全国林业经济形势一样处于全行业危困之中。由于可采资源临近枯竭,林场经济收入逐步减少,加之离退休职工逐步增多,职工工资多次上调,生产费用上涨等刚性支出逐年增加,致使国有林场经济日益困难。有的林场历史包袱沉重,资金短缺,历年累计欠发职工工资达30多个月,林场勉强维持生产,难以加快发展。形成这种可采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除了资源优势减弱外,职工干部观念滞后,管理体制陈旧,经营机制不活是困扰和束缚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摆脱经济上的危困,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靠改革解困,靠改革搞活、靠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井溢村农用林业的经营类型、模式和效益,总结了该村的作法和经验。实施农用林业5年以来,全村总产值从19万元增加到59万元,其中林业收入达30万元,占总收入的51%。由于实行农林复合系统经营,土壤侵蚀得到很好控制,干旱问题缓解,创建了较为高产的农业生态系统。表明在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推行农用林业是振兴农村经济、治穷致富的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总结,将新的林业科学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使传授给广大林业生产者,以改进林业生产手段,提高林业生产者的素质,发展林业经济,改善广大林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正是林业技术推广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广大林业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林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技能。本文重点论述林业站在林业技术推广中的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宏 《经济研究导刊》2014,(5):31-31,43
随着我国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林业经济结构已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行的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对我国林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当代林业经济发展。为此,对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7.
雷金峰 《经济师》2012,7(3):42-43
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传统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单一的林业经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我国林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林业企业管理,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单一的林业经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我国林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强化林业企业管理,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20,(2)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压力不断加剧,这种情况的出现,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相关需求,国家对于林业产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就目前的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还存在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还需要相关领域对各种创新战略进行有效的实施,以此来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针对林业产业创新战略在林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和描述。  相似文献   

20.
林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组成部分,由于其生产集中,开采力度大而一直处于国家控制,缺少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因此,只有国家加大对林业经济的重视,对林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市场,使林业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利用,才能使我国林业经济能够与世界林业相接轨,相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