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20,(1)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形态和消亡等问题。他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社会中产生的。古希腊时期的国家观呈现出整体主义的特色,这是一种以伦理性、道德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城邦民主国家观。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国家观中,私有财产问题成为探讨国家产生的重要理论视角。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国家至上国家观从思辨的角度论证国家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国家是普遍意志的代表,国家是行走在地上的神。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提出国家消亡思想,只能是一种近似消亡论。  相似文献   

2.
张云霞 《生产力研究》2011,(9):14-15,92
文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经典文献《法兰西内战》和《国家与革命》为线索,参考其他文献,分三个层面对马克思与列宁的国家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实践观之前,实践概念一直处在人学空场的状态。通过梳理"实践"的概念发展史,总结出只有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注入人学思想之后,才彻底克服了以往"实践"的抽象性和不彻底性。中国学术界也曾掀起过"实践主导论"的研究热潮,其中对人学思想的高扬占有重要地位,从理论的高度阐释实践人学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实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解释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是企图通过商品生产实现劳动者彻底解放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商品生产永恒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不是完全否认在争取劳动者彻底解放的过渡时期存在商品生产。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马克思所讲的过渡时期的比较初级阶段,实行改革、重视商品生产、发展商品经济,包括利用资本主义,是我们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领域的革命变革关键在于实践观的确立。马克思的实践观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创立提供了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为此,以早期哲学家们的实践观为理论依据,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具体内容,并梳理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历程,从而凸显了实践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同时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实质公正的本质与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而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之前,实质公正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主义公正与资本主义公正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但不可否认,两者有着某种联系,在性质上都属于形式公正。首先,按照马克思公正观,无产阶级要求的实质公正只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因此,社会主义公正与资本主义公正在逻辑上只能是属于形式公正。其次,作为两个社会形态的经济方式——商品经济,其要求的公正是相对的、形式的,而非制度本身的、事实上的。当代中国社会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社会主义公正与资本主义公正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8.
《经济师》2018,(5)
文章从马克思国家产生的本质与基础入手,探讨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重构以及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由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追求之一,千百年来很多思想家也对自由不断研究而阐发出自己对自由的见解和总结.因此在今天,我们要以马克思的自由观为指导,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的理论内涵和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施皓明 《财经研究》2000,(7):24-28,64
本文讨论了造成马克思和新制度经济学企业观差异的两个根源:(1)分析方法及出发点不同,前者是历史逻辑方法,而后者是假设-演绎-实证方法;(2)历史背景不同,并进而对两者进行了简单综合,指出完整的企业定义必须包括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1.
论财政学中的国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洪 《当代财经》2000,(2):23-29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的资本观与社会主义资本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进球 《当代财经》1995,(12):13-20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很多思想接近于现代价值链理论,包括价值增殖链,生产过程的非独立化和片面化,国际分工、对外贸易以及民族国家的作用等。本文归纳了价值链分工的基本特点、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使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规律和国际生产价格规律理论研究了价值链的利润来源,即工序内竞争和工序间竞争形成的三种国际超额利润;总结了构建国家价值链的四种基本形式,即产业资本驱动型、商业资本驱动型、金融资本驱动型和生产要素驱动型;提出了构建国家价值链的政策建议,包括:双重嵌入、双手并举、双链协同、四轮驱动等。  相似文献   

14.
以分工为基础的马克思劳动协作观认为,劳动协作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产生空间经济性,还是产生社会分工的基本劳动组织形式。其贯穿在从企业(或集体)生产协作的微观层面到产业生产协作的中观层面,进而落实到具体区域的产业活动中,是推动产业地域分工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马克思的劳动协作观是产业地域分工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众说纷纭的国家观中,黑格尔以其独特、高度抽象、思辨的国家观在政治思想史中占有突出地位.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建立了最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思想大师,黑格尔把他的国家与法的思想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法哲学原理 》一书中系统地阐释他的法哲学观点.按照黑格尔自己的说法,"这本书是以国家学为内容的……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是." 因此,我们可以把《法哲学原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看成是他的国家概念从头到尾逐步展开的发展过程.依托此书研究国家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从国家形成观,政权观维度对入手对黑格尔的国家观进行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出发,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公平效率观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主要包括权利平等的实质、权利平等的相对性、平等权利和公平状况的实现程度、社会中弱者的生存权以及按劳分配思想中所蕴涵的效率观点。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看,马克思并未明确提出体面劳动概念。但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逻辑推演看,可以认为体面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重要本义与实践形态。其基本内涵包括三大方面:即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有劳动才体面,劳动应是体面的劳动。马克思认为,较之于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一定的体面性。但劳动依然是劳动者不体面的重要原因,劳动者无劳动更不体面,劳动者从事的劳动依然是不体面的劳动。现阶段,充分借鉴、积极实践马克思体面劳动思想是我国的必然与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以谁为本"、"何为根本"、"如何为本"和"价值归宿"为切入点,围绕以上四重规定,就"马克思人本观"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并重点对"以人为本"相关观念的价值性和科学性进行了探讨.总的来说,"马克思人本观"与"以人为本"观念之间存在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后者可以简单理解为从立场、方法、观点等角度对于前者的中国化处理和解读,是以中国具体国情为基础的"马克思人本观"的合理扩展.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人本观"与"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动"以人为本"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福泽谕吉国家观教育思想中有关国家独立与国家侵略的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影响,以揭示其国家观教育思想的矛盾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任何理论都有其历史继承性,马克思的主客体观也是对以往哲学的继承和批判。继承具有特别的意义,它能够使理论获得历史依据以及历史系统的支持。马克思的主客体观的历史继承性,体现在主客体概念、主客体统一观、感觉主体性三个方面,但必须承认马克思的继承是批判的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