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卡工程》2004,8(9):64-65
有关人士预测,4年后北京为迎接奥运会对安保市场的投入保守估计将超过3亿美元。如此之大的北京奥运安防市场以其无比的诱惑力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厂商。近期,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以色列商界等国际厂商纷纷表示将投标北京奥运安防项目,在安全保卫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金卡工程》2013,(11):21-22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工作的推广,以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的"平安城市"建设和生产监控系统将有更大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安防芯片的产业化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当国内芯片厂商取得成功并走向国际舞台之时,中国的安防市场必将获得稳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子 《金卡工程》2006,10(9):77-78
伦敦爆炸案又一次刺激了发达国家的敏感神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也使发展中国家的犯罪率不断上升,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促使全球安防设备市场快速发展。众矢之的的美国是目前全球安防设备最大的市场,以视频监控设备为例,Frost&Sullivan的研究显示来自美国的需求占了全球总需求的26%。与此同时,亚太地区成为最引入注目的市场,不论是市场需求还是供应能力,亚太区的潜力都不容小觑,越来越多的欧美安防厂商把工厂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4.
曹国辉 《金卡工程》2006,10(3):63-66
一、视频监控发展背景 1、安防行业发展状况安防行业发展迅速且已初具规模,截至到2004年底,安防行业市场规模400多亿元。其中,安防设备市场45%,安防工程市场55%, 出口占8%,监控约占一半,年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的小企业占90%以上,预计2010年实现产值1500亿元。安防行业年均增长速度25%,  相似文献   

5.
佚名 《金卡工程》2006,10(12):71-73
近年来,国内安防市场“演变”出一种特殊现象,一方面,专业厂商出于安装、维护的实际需要,开始有了自己的工程公司:过去的专业经销商,开始兼做起了工程;一些有实力和渠道的经销商,凭借自己的市场开拓和渠道优势,干脆摆脱厂商,注册了自己的品牌、通过OEM或干脆建起了自己的工厂,摇身一变,成为集成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千家 《金卡工程》2008,12(5):54-56
展望2008年,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安防市场依然保持稳步发展.在看好未来几年仍然形势大好的中国安防市场下,大部分外商表示2008年将更加注重"深耕中国",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7.
面对国内安防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越来越多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内安防企业开始寻求开拓国际市场,争取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但是,究竟哪个国家的开拓潜力比较大,如何进行开拓,投入的资本需要多少,收益的期限有多长,投资的风险有多大等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国内安防企业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 2006年2月,应俄罗斯安全工业协会的邀请,以中国安防行业协会理事长柳晓川为团长的考察团,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9天的商务考察。考察期间,考察团参观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安防与安全技术展会,会见了俄罗斯安防行业的主管领导和许多俄罗斯企业代表,收集到了比较完整的俄罗斯安防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赴俄考察报告——《俄罗斯安防市场现状及我国企业进入其市场的策略》,这篇考察报告或许能够回答上述问题,为业内有意进入俄罗斯安防市场的企业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储铃 《金卡工程》2007,11(11):66-67
如果您观察中国安防产业颇有时候,相信您会认同以下观点:杭州已经成为中国安防产品生产和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中以DVR为代表的厂商如海康威视、浙江大华、大立三家公司,就坐拥中国DVR市场前三甲,并担当数字监控领域之要角;且前两者都是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大户",占据中国大部分DVR、视频服务器等市场份额.其次,红苹果、AB等厂商也是中国矩阵市场的楚翘.而生物识别厂商中正、光传输厂商中威、一卡通厂商立方等,在技术掌握度和市场影响力上,均是相关行业的代表性厂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两年一届的安防产业盛会,安博会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安防产业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展示了2 5年来我国在安防产品、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瞩目成就.国内安防市场每年以2 5%的速度高速增长,吸收了众多国内外知明安防企业在国内市场跑马圈地.中国安博会已经起到了行业“晴雨表”的作用,也是展示我国安防产业成果的闪亮名片.  相似文献   

10.
《金卡工程》2011,(12):31-31
根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数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安防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按照全行业20%的年复合增长率估算,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占安防电子系统的份额超过50%,成为其规模最大且最具增长潜力的细分领域。  相似文献   

11.
建新 《金卡工程》2008,12(4):72-74
奥运会一方面带给安防行业巨大市场需求,并由此引来大量投资、技术、人才和行业整合机会,这是奥运会带给安防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奥运对安防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这就会给不同层次的安防厂商和工程商带来不同程度的难度。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安防企业只要抓住核心技术,勇于变革,敢于投入,中国的安防行业必将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张瑜 《中国外资》2012,(1):54-55
到2020年,中国核电市场总投资将超过4500亿元,嗅觉敏锐的外资核电设备厂商早已开始行动,但面对如此巨大的核电市场,中国核电设备厂商显然不情愿将这块大蛋糕拱手让给外商。  相似文献   

13.
建新 《金卡工程》2007,11(12):73-74
伴随着中国安防技术市场的发展与变迁,经过了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安防技术市场已经成了大气候,中国安防产业已堪与IT产业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4.
慧聪 《金卡工程》2007,11(2):73-74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全球反恐大环境所需,全球的安防市场近几年可谓是红红火火,一片繁荣景象.据悉,2006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已经超过50亿美元.中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安防市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自国家公安部颁布文件要求对首批21个城市进行"平安城市"试点以来,安防市场的需求更加火爆.安防企业都在欢呼:大蛋糕来了!面对如此庞大而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机会,在相对饱和的IT市场中挣扎的IT企业当然不肯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蛋糕落入别人口中.于是,众多IT企业纷纷加入到这个市场争夺战中.国际企业如Intel、技嘉、EMC、WD等,国内如TCL、清华同方等,都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和业内人士意识到,和IT企业共同竞争,共同发展已成定局,安防业的IT化也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安防产品认证是这两年逐渐发展的新生事物,它对于规范安防行业的市场秩序,提高安防产品质量起到积极作用。认证的效能不单纯体现在产品市场准入环节上,认证制度特别是科学的认证规则体系,对市场的发展也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认证规则作用及其对安防市场影响的分析,提出我国应尽快建立现代认证规则体制,以促进安防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中国笔记本市场以90多万台的总销量实现了高达50%的市场增幅。随着笔记本制造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屏、芯片等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以及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使得笔记本厂商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做好笔记本电脑市场这块巨型蛋糕。面对笔记本电脑市场巨大的发展,国内外各大笔记本厂商,在2002年为消费者提供了数百款各式各样的笔记本电脑机型,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相似文献   

17.
建华 《金卡工程》2008,12(5):59-61
2007年下半年,上海、北京、济南等城市都在创建专业的安防市场,并且这些市场都脱离电子市场独立运作,在安防行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形势下,从情理上说,在本地区建立一个专业的安防市场对当地安防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好事,但在以上地区实际操作过程看,行业内不同层面人士对这样一件好事的看法却大相径庭,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8.
于寅虎 《金卡工程》2005,9(3):24-24
据预测,在未来几年里,全国对税控收款机的需求,再加上与之配套的相关软硬件、服务等,将形成2000亿元规模的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吸引着众多厂商蜂拥而至,尤其是半导体企业。  相似文献   

19.
《金卡工程》2011,(Z1):50-52
<正>各类门锁依然是居民在考虑居室防盗功能时的首选产品。机械门锁和电子门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被作为居民住宅市场安防的最主要产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安防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在对住宅的要求中,除了舒适、方便外,安全也逐渐占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居民安防市场上各种电子防盗、防火系统,家居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从事安防咨询的公司也开始关注居民住宅领域。但是,目前大多数居民的安防意识相对比较传统,对新产品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20.
作为餐饮业的一部分,早餐市场的市场容量巨大,且行业竞争激烈。但是作为一个细分市场,白领早餐市场目前尚属空白,整个白领早餐市场分散程度大,还没有企业专门针对该市场并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