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璇 《企业导报》2012,(16):11-13
城市首位度是一个城市在所在国家(或区域)地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目前已成为国内较多大城市纷纷提出的目标,但城市首位度的理论内涵等基本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城市首位度的理论内涵,提出提高城市首位度的体系构建,以推动城市提高首位度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镇化率不断上升.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完善,中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扩大了城市人口的容量.另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首都城市的行政中心(自治区包含的首都)人口增长的速度比全国水平,它有明显的优点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率.省会是省的行政中心,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商业的性能.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的现状第一学位,第一个学位的影响两个角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分布系统.  相似文献   

3.
对一个城市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城市首位度是从人口的角度来衡量一个城市的规模等级,而城市GDP占区域总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数学统计方法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首位度到网络中心性——城市规模分布的关系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形成一种非线性的复杂网络关系。由于发展水平、规模及特点等条件不同,城市在网络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角色。在空间和网络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构建网络中心性评价模型,提出用节点中心度、网络中心势和网络密度等指标和参数对城市网络中心性进行评价,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首位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凭借其辐射作用以及集聚效应,加快了区域经济增长步伐。本文以东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和城市结构布局为出发点,运用东部地区1987-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东部地区各区域城市首位度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首位度的确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期。最后,结合东部地区实际提出如下建议:改善首位城市规模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转型传统城市首位度、完善城市体系;改革首位城市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促进区域首位城市协作、打造跨区域互补型产业基地;建立各层次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城市圈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全球城市选择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服务人微言轻其指挥、控制世界经济的产业基础.中国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就特别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基础问题,因为其关系着城市化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城市产业的选择应根据国际产业分工的新规律来加以抉择,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各地的优势备件,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这会提高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该区域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中国主要省会城市数据为样本,在总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增长核算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对土地变量和交通变量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住房租赁市场的封闭、单中心城市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化了住房自有率与城市蔓延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结论显示:首先,与自有住房者相比,租房者倾向于居住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其次,住房自有率的提高会使城市空间面积扩大,加剧城市蔓延。进一步,利用地级市数据分别对理论命题结论进行了检验,在比较充分地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证实了高住房自有率会加剧城市蔓延。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升高的住房自有率也是加剧我国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城市特色研究尤其是经济特色的研究,对于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定体现城市特色的八大基本要素,以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城市主导特色评价体系,以回归模型与灰色模型分析城市特色演变轨迹及城市新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并以宁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城市特色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培育城市特色的对策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主要城市群的相关数据,对中心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际产业关联性进行了统计描述和实证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城市群的区位模式以多核心为主,单核心城市群主要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制造产业份额与其经济规模呈倒"U"型关系;临近效应、价格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是影响我国城市群内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准确判断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是正确实施房地产调控的前提,但国内外并没有一套判断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系统的工具,因而关于房地产的发展形势常常引起争议.论文试图从房地产市场与城市总体经济之间合理关系出发,设计一组指标体系,利用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对应的相关历史和整体的数据,建立46个经验模型,求得一套房地产市场的多维度健康标准.将健康标准值与城市的实际值进行比对发现: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均不健康.同时实证研究也较好地验证了研究思路的正确性和健康标准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2.
李文斌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62-65,70
综合了40多年来关于城市增长控制的研究成果,从实证分析角度的总结认为,城市增长控制会改善社区质量,提高城市区的土地价格和住房价格;从城市空间理论角度分析了城市增长控制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可以解释实证结果,城市增长控制会提高城市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同时住房价格的提高会减少消费者的其他消费,从而会损坏消费者(尤其是租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利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产业的区位熵,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以及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差异性与产业的地方专业化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2002年总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是减弱的,产业的地方专业化更加明显,显然这两种结论是互为印证的,并与当前有关高技术产业同构性趋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本文还提出了未来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产业结构分工及状况如何会必然直接影响其发育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因此科学合理测度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辽中南城市群2009年产业结构与分工状态,得出结论:①宏观层次上,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结构总体相似程度较高,产业结构地域分工不明确;②中观层次上,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虽然明显,但产业的地域分工已经开始显现;③不同产业与辽中南城市群的相似程度不同。通过上述研究,以期在实践上为辽中南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中国城市增长的因素: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分析中国城市增长的系统模型,并利用206个城市1990年与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人口规模增长推动的;(2)政府财政支出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人力资本积累并没有在工资增长上得到体现;(4)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引致了城市人口增长,但对城市经济发展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的规模经济性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其研究对电力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有配电网规模经济的文献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特别是配电网的多产品产出和成本结构,至今没有给出很好的回答,这导致了实证研究方法的混乱。本文从理论上说明,如何确定配电网的多产出性质、设定成本函数,并在分析相关实证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态的分维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城市形态演化的分维数值变化特征和规律,指出城市生长机制可以用基于DLA模型的人口-用地空间扩散和基于DBM模型的交通网络渗透规则进行解释.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分形模型导出度量城市形态的两个空间指数,该指数用以作为城市规划合理性的定量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的关于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研究及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出的3D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评价城市群经济空间的3D框架指标体系,运用多个关键指标反映城市群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的状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6个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共有3D城市群3个,2D城市群3个,1D城市群2个,0D城市群8个.城市群呈现金字塔等级结构,但1D城市群需要0D城市群发展补充.评价结果符合城市群发展趋势,同时为城市群未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经济空间3D理论框架可以继续完善并扩展到城市维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内出现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快于城市规模发展的高效率城市,也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慢于城市规模发展的低效率城市,高、低效率城市正在改变城市群原来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的结构.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最新可利用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城镇住宅使用过程中分品种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等指标进行估算,并对城镇住宅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指数模型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镇住宅能耗结构趋于“清洁化”,住宅直接CO2排放比例趋于下降;住宅能源强度、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总户数、能源碳密度等是影响住宅碳排放和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和能源驱动因子。文章最后提出住宅用能的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