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时期香港与闽台地区的贸易关系非常密切.福建通过福州口岸、厦门口岸、三都澳口岸.台湾通过淡水口岸、打狗(台南)口岸,与香港展开了繁密的贸易往来.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洋货进口结构同中有异,而土货出口结构则差别较大,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强了华商的竞争力,刺激了闽台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兴起,贸易条件也逐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粤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主要商界群体之一.从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展艰辛的海外贸易商旅,到近代广州"十三行"成为与世界通商的主力,粤商在中国经济史和世界贸易史上,都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印迹.改革开放后,新粤商继承历史优秀传统,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遍布海内外的新粤商规模实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拥有众多口岸的新疆,2011年可谓口岸经济发展大提速的一年。依托口岸建设综合保税区、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及口岸整体搬迁"走出大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第二条铁路成功接轨等,新疆的口岸经济正从通道贸易到商贸加工综合贸易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4.
拥有众多口岸的新疆,2011年可谓口岸经济发展大提速的一年。依托口岸建设综合保税区、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及口岸整体搬迁“走出大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第二条铁路成功接轨等,新疆的口岸经济正从通道贸易到商贸加工综合贸易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5.
自唐中期到宋初以来,泉州逐渐崛起为著名的海港城市,吸引了南海诸蕃国、西亚、东非甚至欧洲的商人到来,这些商人被当时的泉州人称为“黑白蕃”。黑蕃商主要来自今东南亚诸国、南亚次大陆印度洋沿岸国家、东非国家;白蕃商主要来自今天阿拉伯半岛海湾各国、中亚部分国家、小亚细亚、北非、西班牙南部等地。他们开辟了到达泉州的海洋航线,开展海洋贸易,为包括泉州人在内的中国人运来香药、纺织品,也从中国输出瓷器等各种生活器具、丝绸、漆器、金属器皿等。一方面为宋朝统治者提供了高级香药、珠宝等奢侈品,另一方面也为宋朝提供了一些财政收入。宋朝泉州黑白蕃商是10—13世纪海洋贸易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也是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建设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推动我国口岸建设和国际合作,促进口岸贸易和口岸经济快速发展,全面贯彻稳定出口、扩大进口的外贸发展方针,加快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国国际商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8月8日~12日在黑龙江省绥芬河是举办2013中国·绥芬河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口岸及其分类、边境贸易、边境口岸贸易等相关概念的研究与区分,着重对边境口岸贸易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并探究如何将经济学理论中的绩效分析理论引入边境口岸贸易中。  相似文献   

8.
子口税特权,是近代史上列强从清政府手中攫取的诸多权益之一,是侵略者加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的重要手段。那么,这一特权是如何被夺取的?子口税制度具体实施的情况如何?它的实施结果对我国的贸易有何影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子口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子口税特权最初是针对中国国内贸易通过税而提出的。早在1840年4月,英国政府给对华谈判全权代表懿律等人的训令中就说:“中国省际货物通过税的税率过份沉重,以致消费  相似文献   

9.
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口岸功能的强弱和运行效率的高低,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繁荣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口岸管理体制是否顺畅、通关活动是否高效,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我国外经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产鸦片税厘是晚清财政的大宗税项。清末鸦片禁政期间 ,各省纷纷提议缩期禁种罂粟、禁运邻省土药和裁撤土药统税局卡。度支部极力追求土药统税 ,全力贯彻土药统税章程 ,屡屡议驳各省的有关请求 ,在禁政与财政之间 ,明显偏向后者。该部对待禁政的态度引起民间和地方督抚的不满 ,物议纷起 ,矛盾迭现。从鸦片禁政这一角度 ,可以发现清末中央与地方对社会改良事件的不同认知 ,并且可以揭示这类不同认知背后的财政因素。  相似文献   

11.
乔秀  王立新 《经贸实践》2016,(13):40-41
本文选取东盟7个国家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4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15个二级指标对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应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东盟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得出东盟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对东盟国家机电产品的出口额约增加3.981%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广州一口通商之前,佛山市舶曾经作为澳门贸易对接港市运作了上百年,佛山本地洋商行的存在经营和本地大宗商品的出口,使佛山成为清代重要的出口商品集散地和澳商云集之区,推动佛山完成了传统型市镇向开放型市镇的转变和整合。由于澳门贸易长期游离于清朝海关管理体制之外,失去了港市上位的历史机会,佛山外贸口岸的地位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3.
论文结合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针对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各层次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对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竞争力进行综合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促进百色中越边境口岸贸易物流发展,提升百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跃  王大中 《财经研究》2016,(11):19-31
近年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已成为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文章从茶叶贸易中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剖析了制约近代中国出口茶叶质量的关键力量,进而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以分析作为贸易和金融中间商的口岸茶栈对茶叶质量改进的影响。研究表明,口岸茶栈是影响近代中国出口茶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与茶叶质量改进之间是冲突的,因而形成了对出口茶叶质量的制约作用。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口岸茶栈与制茶号(生产者)之间难以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导致制茶号只能够得到口岸茶栈的短期贷款以保证茶叶数量的供应,而难以获得长期信贷以提升出口茶叶质量。进一步地,文章对近代中国出口茶叶质量低劣的原因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历史分析,发现出口茶叶质量不仅受制于制茶号改进质量的激励不足,而且受到了来自中间商与金融制度的多重信贷约束。此外,晚清政府无法提供有力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文章的结论为当下中国对外贸易“由量到质”的转型和加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子口税是近代中国确立的一种内地关税,是外商在内地通过税方面所享有的一种特权。在这种税制实施之初,华商无权享受。但随着子口税制度的推广,列强为扩大在中国内地的贸易范围,倾销其商品,掠夺原料资源,迫使晚清政府将子口税特权让予华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西部拥有众多口岸的重要省份,新疆进出口贸易也遭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其影响具有滞后性,其起效时间在2008年底;金融危机对新疆外贸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方面,但总体影响不大,新疆具有快速恢复金融危机前外贸水平的实力.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金融危机对新疆进出口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新疆外贸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当前金融经济危机中新疆财税政策的调控路线.  相似文献   

17.
叶农  陈薪元 《新经济》2022,(12):11-23
鸦片战争后,香港转口贸易发展起来,广西成了香港转口贸易的腹地之一。而广西四个口岸与香港的贸易,恰好反映了港桂贸易的基本情况。港桂贸易中,广西向香港出口的主要是农矿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类洋货。在这四个口岸中,北海、龙州、梧州是“约开口岸”,而南宁是“自开口岸”。北海与香港贸易所辐射的地区是北部湾,龙州与香港贸易所辐射的地区是桂西南地区;梧州与南宁所辐射的地区是西江流域地区。  相似文献   

18.
珲春处于东北亚区域的几何中心,是中朝俄三国的鼎足地带.以珲春为中心,在俄朝韩日本海沿岸分布着众多港口,是东北亚各国通往中国大陆最便捷的国际通道,同时也是国际客货海陆联运的最佳结合点.然而,珲春作为我国对俄开放的五个重要的口岸之一,却远远滞后于其它几个口岸城市.笔者就珲春发展对俄口岸制约因素加以分析,望能对其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边境地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建设平台,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边境地区有3个国际性口岸、3个双边性口岸和300多个贸易通道,推动边境口岸贸易与城镇互动发展是富民兴藏的必然选择。文章探讨了青藏高原边境地区岸城互动发展模式及岸城互动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边境地区的岸城互动发展模式分为边缘节点、区域联通和国际节点三种,将6个重要口岸建设成我国南亚通道和国际贸易枢纽对青藏高原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岸城互动具有层级性、非对称性、竞争性、敏感性、战略性、尺度性等特征,这是推动岸城互动发展的重要基础。(3)岸城互动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不同,既要关注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又要重视对区域和国家国际贸易和开放格局的战略影响。最后提出青藏高原边境地区岸城互动的发展,应着力解决邻国关系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鉴于前此倭冠海盗活动的频繁,遂于福建漳州海澄的月港局部开放海禁,准许民间海商告给文引出洋兴贩,于此确立和实施了“纳饷过洋”的饷税贸易制度,海澄月港因而成为当时福建乃至全国唯一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口岸。除月港之外,从其他口岸出入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均为明朝视为非法而加以取缔和镇压。明王朝这种有限度的开禁,长此以往,不仅无法顺应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且也难以适應当时西方殖民者日趋东来以后变化多端的海外局势。迄至天启、崇祯之交,随着荷兰殖民者的侵扰以及明朝海禁的再度严申,使得明朝于海澄月港实施的饷税贸易制度陷入了难以继续维持的境地。崇祯五年(1632),鉴于海澄月港“饷额屡缩”的事实,明朝罢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