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展金融活动,其经济后果广受关注。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持有短期金融资产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持有长期金融资产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2)影响机制检验显示,股权激励会显著弱化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的经济效果抑制效应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对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指标数据,在微观层面上利用OP法来估算各个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将企业样本分为受补贴企业与非补贴企业两个组别,利用数据分析和实证分析来探究受补贴企业与非补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差异,以研究政府补贴是否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受补贴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非补贴企业,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海外经历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内部制度环境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薪酬制度越完善,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显著;从外部制度环境角度来看,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政府监管较好、存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政府数据开放是有效解决企业数据资源可获得性的重要途径,对信息化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重大。利用2007~2019年《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运用交互固定效应模型、机器学习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可以激励企业扩大研发支出,减少企业寻租行为,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交易成本这一主要渠道显著地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互联网应用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制造业企业、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管理成本节约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因此,应提升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将节约的销售成本与管理成本投入研发活动之中,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我国2011—2020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水平在1以上,处于有效水平,其中东部、中部两个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实证回归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果提出因地制宜设立绿色金融发展策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逐渐改善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困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出现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制造业各行业受要素驱动的差异性特征,使用2008—2019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税收负担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制造业的企业所得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从直接效应来看,对制造业企业而言,降低所得税税负并不是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而言,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研发投入强度在所得税税负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着遮掩效应,降低所得税税负水平有利于促使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并通过该路径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而言,降低所得税税负有利于促使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入,进而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工业绿色转型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整体上正向促进了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度量指标、改变被解释变量的测算方法和增加控制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分时段回归发现,绿色金融能正向促进2012—2019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能正向促进2003—2011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实施能显著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二,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绿色金融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次之,对东北地区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对大型城市的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小型城市。第四,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发现:绿色金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技术进步,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规模效率和城市工业纯技术效率。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助力高耗能、高排放工业项目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即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影响,而东部地区的空间负外部性更明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60个城市2005-2014年样本数据,纳入环境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 Malmquist指数法,考量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从回归系数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分地区实证检验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显著,且东部地区要比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中部地区部分结果不显著.因此,应分地区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路径,强化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效率的联动机制,优化环境政策组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为基础,用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种促进作用会受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化进程、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数字化程度等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带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等路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郑攀攀 《投资研究》2023,(4):145-160
文章基于融资约束理论视角,采用A股非金融民营上市公司2011-2020年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能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融资约束在其中起着显著中介作用;地区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冲击对数字金融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数字金融对成长期、第三产业和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尤为显著。本文结论对优化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助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金融科技、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研究,分析金融科技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金融科技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影响更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研究丰富了金融科技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研究,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金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03—2012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金融集聚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影响;银行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保险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显著;证券业集聚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资源配置的视角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资源配置结构优化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传导机制;(3)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对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强金融监管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挥得更充分。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内在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考虑到产融结合特征及我国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存在“产融结合—长期融资缺口—企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链式中介传导机制;产融结合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在资产可逆性差、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所有制属性为非国有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对于缓解企业长期融资约束的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发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效率改善路径发挥促进作用,通过技术进步途径产生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科技金融在区域间协调发展与提高国家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城市层面银行价格竞争指数,并与2013-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相结合,探究地区银行价格竞争对当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价格竞争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且在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政府信贷干预程度较低的地区中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显示,银行价格竞争促进企业融资,并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在拓展分析中进一步发现,在金融监管强度较高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强化银行价格竞争的生产率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选取2015—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融资约束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计扣除政策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盈利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研发投入较高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发挥更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优化鼓励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