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学家Robert Solow发表于半个世纪前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一个重大发现:经济增长的动力,绝大部分应当归功于技术进步,据Solow称,在工业化蓬勃发展的1909年1949年间,人均工时产量增长了一倍,这其中12.5%的贡献是由投资增加引起的:而87.5%则完全归功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家Robert Solow发表于半个世纪前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一个重大发现:经济增长的动力,绝大部分应当归功于技术进步。据Solow称,在工业化蓬勃发展的1909到1949年间,人均工时产量增长了一倍,这其中12.5%的贡献是由投资增加引起的;而87.5%则完全归功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计算机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年代,通过IT厂商和信息化工作者的巨大成就,已经得到了印证。然而,当越来越多的IT巨头,把更多创新成果,以“摩尔速度”带给不同行业的公司用户、中小企业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用户“消化”、“转化”这些技术成果的“速度”,并不是按照IT创新的“摩尔速度”同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信息产业报道》2002,(10):44-44
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的缘故,杀毒领域一度有“应用软件最后的避风港”的称谓。许多杀毒厂商也以自己能跻身这个行列作为骄傲的资本。然而,8月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2002年中国计算机信息安全战略研讨会”上,则有人把矛头指向了目前的杀毒技术。  相似文献   

4.
李诗洋 《中关村》2013,(9):63-63
中关村的专利开发数量只要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个,将带动海淀区GDP增长516元;中关村的技术合同成交规模只要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元,将带动海淀区GDP增长584元。在我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公认的自主创新的发源地和集聚地。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  相似文献   

5.
作为天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天津技术进步的标志,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指标连续十余年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增长30%以上。春华秋实15载,成为集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成果孵化、技术贸易、科技服务、人才交流、信息集散于一体的科技新城区,目前已有  相似文献   

6.
王畅  曾颖 《中关村》2004,(10):94-95
“技术、技术、技术。”李彦宏似乎有些偏执。“百度”已经成为中文搜索领域的第一品牌,公司用了四年多的时间,从创业初期的8个人发展到目前共有200多人。总裁李彦宏还是像最初那样:坚持不做广告。2004年的今天,不做广告的“百度”搜索引擎访问量每天10倍数以上地增长。网民们依靠最原始的传播手段--口口相传,不断地赞颂百度技术。有人放言:当今的社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李彦宏是不是其中的一个?这一点他不愿多想。身处躁动的IT业,看尽周遭的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他只专注着“百度”在技术上的点滴进步。幸福的事幸福的人车水马龙、生机…  相似文献   

7.
解用 《中关村》2006,(5):44-44
“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从今年始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施阶段,我们既面临着机遇,更面对挑战,现实不容乐观,创新,必将是“难于蜀道”的艰苦征程。知不足而后思进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对国情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科技投入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尺度。我国2004年的科技投入仅占GDP的1.23%,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日本和韩国都在3%以上。我国科技投入总量仍嫌不足,非但没有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而且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发达国家科研设备利用率可达170—200%,而我国只有2…  相似文献   

8.
从八十年代的“电子一条街”、“新技术开发试验区”起步,15年的时间内,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创造了连续十几年年销售逾千亿的经济奇迹,创造了对北京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的奇迹,更创造了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长30%的奇迹……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神话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中关村向世人展示出一个“技术创造财富”全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慕鲁 《中关村》2011,(11):33-33
就历史来说,中关村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联想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闯路者。柳传志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人物。在认真地研究“联想”的发展道路之后,提供给借鉴者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言以蔽之日:“创新与纠错”。用政治家的语汇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纠错则是创新者的必经历练之途”。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缺一而不足以成就“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神五“飞天开创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那么“神六“的成功,表明了中国航天事业在短短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遗憾的是,同样是“神舟“事件营销,中国企业的表现却冰火两重天.……  相似文献   

11.
林抚生 《中关村》2008,(2):40-43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海淀一直是中国高新产业发展的龙头,中关村海淀园的品牌也备受关注。近10多年来,海淀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以年均20%左右的高速度增长,生产总值和可支配财力居北京各区县之首。  相似文献   

12.
某企业通过媒体宣称,当年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45%”,并且是“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均在50%左右”。假如这家企业目前销售10000辆,按此增长比例向前类推,那么三年前的销量就应该是2900余辆。而当年实际报表的销量却是6000辆。两个数字相差之大,令人惊诧,真不知这些增长的销量从何而来?研究一下国内传媒发布的排行榜就会发现:某一车型在甲排行榜名列榜首,在乙排行榜上连前20名都进不去。如此失真的排行榜,何足为凭?“销量排行榜”参考性低,是由我国汽车销售方式和行业组织不健全决定的。国内汽车销售方式主要有四种:集贸市场式、百货商店式、…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24,(2):10-11
<正>2023年北京技术市场实现“双突破”2023年,北京市技术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实现“双突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总量首次突破十万项,达106552项,比上年增长12.1%;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8536.9亿元,增长7.4%。2023年,落地本市技术合同35361项,成交额2333.1亿元,占本市的27.3%,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高精尖领域。  相似文献   

14.
于军 《中关村》2007,(3):90-93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推动着现代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并不断与之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产业,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全新、时尚、与世界同步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增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23,(6):88-89
<正>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共计2412家,同比增长12.71%,从业人员总量22.18万人,其中R&D人员占比64.60%;2021年度,新型研发机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35.96%,年度承担科研项目3.5万项,实现技术性收入501.26亿元……5月30日,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科研机构发展与创新论坛”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2022年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16.
马文良 《中关村》2005,(8):40-46
温总理最近在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做出重要指示:“要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科技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史呈昶 《中关村》2005,(5):70-71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推动本国科技水平的创新与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所谓技术溢出,通常是指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技术领先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促进同行业企业及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社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首先,直接地促进了技术转移交易量的大幅增加。自1999年实行该政策以来,北京市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以两位数速度持续增长,从1999年92.19亿元到2003年265.36亿元,增长近3倍,平均增长速度30%。“十五”前3年成交额6…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10,(6):13-13
中关村创新示范区打造“产业技术联盟”,让“产学研”形成全新的研发创新链条,业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技术联盟”可以“串联起政府资金和产业链资源。破解各自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行业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关闻 《中关村》2023,(12):33-35
<正>为何大北农如此热心公益?或许正如邵博士所言:“今天的一点成绩,归功于党领导下的国家大运、产业大势、环境大好、专家大爱、员工大干。家国情怀是一个企业家的本分。”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农业科技企业,大北农始终秉承“强农报国”的企业使命,将“奉献社会、强大国家”的企业理念一以贯之,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努力推动中国农业走向繁荣和进步,在产业帮扶、鼓励科研、  相似文献   

20.
孙瑞灼 《中关村》2012,(6):98-98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城可谓是寸土寸金。在这里,卖到12万新元(约合60万人民币)一平方米的私人公寓毫不稀奇,这个数字即使是对富裕的新加坡平民来讲,也是难以承担的。然而,新加坡却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这归功于政府提供的“组屋”,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新加坡政府共修建了96.8万余套“组屋”,目前约84%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组屋”中,其中绝大部分人是自有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