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有耐性的期待经过十年的曲折酝酿,1999年7月,段永基终于公开解冻“寒冰”一“敏感公司(四通)的敏感问题(产权)”。他的办法,洋顾问们称作MBO,他自己称作“增量稀释存量”,总之很复杂,恰如段自己的戏言:“我永远也说不清,你永远也听不懂”。其实,段永基根本用不着担心别人看懂或看不懂,他发出的信号其实非常简单也非常强烈:一个就是“产权问题永远绕不开”:另一个是:“现在可以动动产权”。  相似文献   

2.
员工持股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资本市场》2001,(3):58-60
<正> 四通产权变革四通的前总裁段永基说,四通的产权问题是一个他永远说不清楚、别人永远听不明白的问题。但就是这样一个困惑了四通十几年的产权问题,通过经理层融资收购设想,可能有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198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7名科技人员辞职,挂靠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办起了“四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名为集体所有实为民办的企业。虽然四通成立后发展很快,但产权不清尤其是其中的个人产权不清的问题,却如鲠在喉,后来成为影响四通发展的顽症。四通多次下决心清晰产权,多次未果。1998年6月,经理层融资收购提上了议程。1998年底,发起职工持股会,并于2000年5月6日正式创立,个人认购总额为  相似文献   

3.
陈言 《资本市场》2005,(12):89-91
在今年年底前,段永基将正式交出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科技”.SZ000931)董事兼总经理的帅印。而从2004年年初以来,段永基利用掌握的多种资源,为自己在中关村科技6年多的不良投资进行了“还账”。  相似文献   

4.
论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论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荣兆梓(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一、公有产权的形式规定与本质规定从法权形式的表层看,公有产权是由多人同等享有的同一财产权。我们把这称作公有产权的形式规定,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重含义:(一)产权主体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多人组成。这里多是相对...  相似文献   

5.
张波 《经济世界》2000,(3):12-13
原四通集团总裁段永基被任命为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之后,各界有很多评说,老段自己怎么想,他将以什么模式来塑造中关村的新形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段永基总经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用产权学派一个分枝的理论模式,对清初台湾一田二主制的产生作一个解释。当代产权经济学认为,排他的、明晰的产权能产生激励而有助于经济的增长Daniel W.Bromley将产权学派的逻辑归纳为:经济盈馀=f(产权)(1)上式的意义是:[当产权朝着排他性私人权利方向演进时,从一块上地上获得的盈徐(yield)将增加。JW.Bramley提出一个与上式相反的式子:产权=g(经济盈馀)(2)他定义经济盈馀为长期预期值,因此上式的涵义是经济上可行的结构是经济剩徐的函数。(1)W.Bromley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一个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其实做到四句话即可: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已。”你快乐吗?到底何为快乐?  相似文献   

8.
坐在领导的位子上给人带来的压力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论你是一个新手还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有一样东西你是永远不会缺少的,那就是:建议。各行的“名人”CEO和专家都会谆谆告诫领导者们,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人格才能成功。但是Rob Goffee和Gareth Jones两位学者称,真正的领导力之微妙而有效的诀窍,其实就是:做你自己。  相似文献   

9.
1974年,为了解决我国出口电子元件的三防(防潮、防盐雾、防霉菌)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化学教研室主任彭道儒教授接受了研究新型润滑保护材料的任务。当时连他自己也未曾料到:历尽艰辛,不到1万元的科研经贸研制的“DJB-823电接触固体薄膜保护剂”(以下简称823保护剂)竟然在今后二十几年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通信等诸多领域,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被誉为“神奇的材料”,创出了近30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虽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但存在的技术问题仍很多,…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理解产权概念和科斯定理的实质(一)正确理解产权及其相关概念(1)在产权这一概念的内涵上可以采用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定义:产权是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也可以这样表述:产权是指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认可的权利责任关系。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所说的产权都是指这种涵义上的产权。(2)狭义的交易费用是指价略机制(市场机制)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度量、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论及历史,传统上认为是由男人创造的。因为“HISTORY”(历史)其实就是“HIS”(他)和“STORY”(故事)的合成,而“SHE”(她)到12世纪才出现。  相似文献   

12.
企业产权结构的合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新经济》2006,(4):20-21
企业产权制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只有一个出资者的一元化产权结构,一类是有多个出资者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现在大家都认为一元化产权结构不适合现代经济发展了,多元化产权结构才适合于现代经济发展。所以把产权结构多元化叫做产权结构合理化。这是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国有企业走向产权结构多样化,民营企业也走向产权结构多元化。因为大家发现,只要企业产权结构一元化,不管什么企业都会有问题。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一元化,产权是国家的,永远解决不了行政干预的问题。民营企业张三就是张三的,李四的就是李四的,永远解决不了家族血缘关系的干预问题,最后都会出事。所以才提出产权结构多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阳 《经济》2006,(1):76-77
“贱卖”的正当理由 关于国有银行在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的过程中存在“贱卖”的表征,《经济》杂志在《通往资本之路》(参见《经济》2005年第10期)一文中,已有阐述:“贱卖”自有“贱卖”的理由:外资参股中国金融机构的过程恰恰让我们看到,改革至今,我们的产权环境仍然很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产权价值不得不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4.
天堂与人间     
若要评2005年的学界牛人,丁学良先生大概要算一个,如果不说是唯一的一个的话。不过,遗憾的是,这个牛,却是与丁先生本行的学术贡献无关,只因为他讲了一句“2005年最为经典的语句”,从而成了《时代人物周报》追捧的明星:“2005年十大敢讲真话者”。这年头——其实历来如此——搞人文社会科学的要想凭自己的学术贡献,成为当年的学界牛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时不时总有人要在学术之外弄出点响动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15.
用勇气铺路     
一位年轻人在杜兰特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半年后,他很想了解公司总裁对自己的评价,虽然他觉得事务繁忙的总裁可能不会理睬,但这位年轻人还是决定给总裁写一封信。他在信中向总裁问了几个问题,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能否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干更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产权博弈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产权博弈汪丁丁(联邦德国杜依斯堡大学经济系)这篇论文假设经济学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学意义上的)“产权”,是社会博弈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前提。我在《经济研究》1995年9月的文章中论证了:产权在人群中的分布取决于技术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在人群中的分布。这篇文...  相似文献   

17.
一、“布朗命题”:问题的提出 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对中国粮食问题发表评论,不仅有演讲和报告,而且有论文、专著,虽然几次预测的内容有较大变化,但基本观点仍未超出他那篇《谁来养活中国?》的著名论文。我将他的基本观点称作“布朗命题”,并做如下概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已然30年了,农村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一个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权制度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情况下,把土地的使用权界定(承包)给了农户。土地使用权界定给了农民是一件大事,但界定清楚了,不一定就没有纠纷了。因为,农村中相邻部位的公共产权——我称之为“邻产权”太多。大量的农村争吵都与这种“邻产权”事件有关,而农民界定产权的办法也有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吴国英 《经济论坛》2002,(19):37-37
1977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Donning)在他的《折衷理论探索》(“ASearchforanEclecticApproach”)论文中首次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之后几经修改、完善,在1998年专论《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TheEclecticParadigmoInternationalProduction”)中形成了影响最大、包容性最强的当代直接投资理论体系。该理论的核心是把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称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所有权优势(OwnershipAdvantage)又叫垄断优势,它包括了资产性所有权优势和交易性所有权优势。其中,前…  相似文献   

20.
一、产权明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四届三巾全会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何不少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国有资产继续流失严重,亏损面继续扩大,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权不明是一条重要的原因。(一)解决产权问题的指导思想不明确。比如,什么叫产权。理论上不统一。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虽然提出了产权问题,但对此并未做出具体解释,法律上至今也未对它做出肯定。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就难以有统一的行动.致使产权改革陷入迷茫。(二)“法人财产权”的提法不能解决产权改革的实际问题。党的十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