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把“住有所居”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之一。房地产管理部门在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任重道远。因此,要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现结合定陶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保障》2011,(4):12-14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浸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回应了诸多民生民意,从中可感受到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举过头顶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同时,可以看出,未来5年,在落实“民富”共识、兑现政府对民众的承诺方面,已有了更多更为详尽的方案。通过这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指标,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走出一条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枫  苏北 《民营科技》2008,(2):118-119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等任务纳入当年工作部署当中。十七大把“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写进党的工作报告。这是党和政府向13亿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住有所居”的全国动员令。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指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报告中这些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民生观点深得全国上上下下老百姓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镇企业》2010,(4):25-26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今年的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政策更实、提法更新、标准更高、速度更快。一项项民生措施,汇聚成闪亮的民生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把工作当学问做,把事业当家业干,把群众当亲人看”,这是民生事业对人社工作的要求。重庆市万盛区在实践中将其提炼为——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无疑是十七大报告折射民生亮点.破解民生之道,其处处体现着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林文 《东南置业》2007,(4):56-57
住房乃民生之根本。安居、住房、房地产、房价、土地……有关房子的话题,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今年“两会”期间,如何“抑制房价,完善住房保障”,再次被人大、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根本的住房、政策调整等问题,将会对今年福建城市特殊困难家庭民生安居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成为当今我们业内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不凡之年,信心之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更被置于首位。而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落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成为各级就业部门面对的新“考题”。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分量很重。两会代表委员熟知民情民意,反映民言民声,也从“惠民生”的角度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国土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每一个“元素”都事关国计民生。耕地保护、土地供应、地质找矿、地灾防治……国土资源管理承载着民生重任。 耕地保护是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1.
王树雨 《活力》2008,(1):16-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为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工作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政事业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民政部门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要求越来越严,社会的期望越来越高,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民政部门要继续围绕大兴安岭地委提出的“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兴安,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负重奋进,把工作重点放在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上,努力把老百姓和困难群众的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小事做细、大事做成,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抢抓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推动林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就业优先”已被列为“十二五”就业规划的方针和主线。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把“就业优先”作为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的理念,把“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贯穿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始终。“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就业形势,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早已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鲜词了。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各界代表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所提的建议中,“工资集体协商”出现的频率更远超以往。  相似文献   

14.
罗晖 《新疆财会》2004,(F10):50-5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再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乌鲁木齐市市委、市政府把妥善解决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我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就业和再就业”。围绕国企改革,结合我市经济结构调整,重视抓好乌市的国有企业下岗职丁和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5.
葛赞 《中国就业》2011,(6):40-41
近年来,徐州市就业创业工作按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主动对接新形势,推动新发展,坚持制度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把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与增强工作的创新性相结合,把改进服务手段与完善服务措施相统一,着力实现就业创业工作由“好”向“更好”的转变,着力实现就业岗位从“有”到“优”的转变,更高标准地促进全社会充分就业,更高层次地推动全民创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提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报告中,党中央前所未有地强调了以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08,(4):4-6
扩大就业与保障民生,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2008年“两会”期间,就业问题同样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两会代表怀着关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关注民生保障的热忱,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就扩大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服务等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正日益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要精神。是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生动体现。从1978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以来.工商部门始终心系民生.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0.
马颖  老玉帅 《活力》2012,(3):52-52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体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则把它当做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新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