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年来,浙江的经济发展,其增长轴心是工业化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更确切地说是劳动力等廉价资源推动型的、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增长,也可以概括为强县战略。但是,随着工业化向纵深发展,随着消费品需求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随着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随着古典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浙江省的跨世纪经济发展,必须转换增长轴心,实施城市化推动型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一、旅游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增长的推动模式在国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这两种经济增长模式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有正面的推动作用。我国应进一步增加消费支出以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具有体制转型、城市化、人口红利、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爆炸式”增长等基本因素支撑,这些因素均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因此,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在一个时期里保持较快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种长期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及国民财富水平的迅速提升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将有近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从任何角度讲,中国城市化的巨大规模都将孕育新的机会,并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期增长与经济转型的宏大主题。一定程度上,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领跑全球,关键就在于发展中的城市化主题。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世豪 《浙江经济》1997,(11):40-42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增长类型来看,整个80年代的经济增长,是消费需求带动的、以轻纺工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推动型;但90年代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则从以轻型化为主导的工业化过程转向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重工业增长速度开始领先于轻工业,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市场机制开始在各个领域(包括流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切表明,我  相似文献   

6.
发展理念的偏差曾经使中国经济转型长期停滞不前,给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推动型转变,由技术引进依赖型向自主创新支撑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向“共同富裕”转变。加快经济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动这种转变政府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观点荟萃     
《中国城市经济》2007,(5):92-93
中国为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应避免“增长性贫困”,选择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战略,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利益关系的和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挑战,能源供给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8.
重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使中国走出了短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从90年代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为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重新构建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提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自然演进的城市化不同,中国的城市化是政府推动型的.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应将政府角色定位在加快城市化的制度创新、搞好城市规划以及提供城市发展的公共产品上.  相似文献   

10.
两个三角洲同是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但上海属于国有经济推动型,苏浙属于民营经济推动型,广东则是外商投资推动型。从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的比较看,广东的经济外向化程度大大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外资企业较多的广东,企业组织结构稍好于以集体和个体等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苏、浙两省。苏、浙、粤以体制优势和迟发展优势实现了较快的技术进步。文章最后得出了三点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刘锋 《新财经》2010,(10):25-25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时,恐怕没有人能想象到中国经济能以这样惊人的速度和路径复苏,其波澜壮阔,令人叹为观止。2010年中国GDP总量按照官方数据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时的中国经济已经是庞然大物,然而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经济转型的进程将成为未来二十年中国冲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巨大引擎。  相似文献   

12.
适时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发展扩大内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华 《特区经济》2009,(7):117-119
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促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应适时转型,即从出口导向转向为扩大内需,而城市化发展将对内需的扩大起到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道路是指城市化的推进途径或方式,也指推动城市化进程所采取的某种模式或战略安排。我国正在经历着双"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集约发展方式转型。对前一个转型,城市化的推进方式已经参与其中,即由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严格控制型的城市化在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多元城市化转变。而对城市化如何实现后一个转型,人们尚未形成共识。比如,走小城镇发展道路就是一个流行的观点。这里,从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角度,来研究转型期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计算与分析:1952-2005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国民统计成果,通过对1952-2005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数据的整理,并利用经济统计软件对其回归分析得出福建省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求出1952-2005年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指数。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在改革开放前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趋于稳定。同时指出福建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15.
(一)21世纪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伴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21世纪初中国区域经济赢得普遍发展:现代制造业发展速度普遍开始快于传统制造业:四大区域开始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城市群和城市化地区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全国性高速交通系统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发展》2002,(3)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最新出版的《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增刊中称,中国发展现阶段面临着四个挑战。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重负。中国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决定了中国将面临持久的就业压力。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是“高增长高就业”,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就成了“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同时,中国劳动生产率低下,低劳动生产率就业比重过高,进一步的经济转型还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二是经过20年的高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保持增长的持续性,随着中国加入WTO,…  相似文献   

17.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将有近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一方面,这种巨大的城市化空间都将孕育新的机会,并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期增长与经济转型的宏大主题;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市场、资源和公共服务三方面的重要约束。因此,解决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提出了上海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措施。其基本路径是:通过中心城市现代化的辐射,推动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带动郊区工业集中化,进而带动郊区劳动力的新一轮非农化,促进郊区乡镇工业的城市化转型,即由农村型工业向城市型工业的转型。具体地讲,上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采取集中城市化、推进非农化、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全生态系统五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报告》2005,(92):1-12
在分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基础上,评估了中国农业增长的绩效、农业结构变化和食品消费结构变动特征。本文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顺利推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而随着收入的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通货膨胀压力、资产泡沫、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都同经济内外失衡密切相关。要有效遏制经济过热,并避免重蹈日本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覆辙,中国必须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内外失衡的增长格局,以最小的代价向国际收支平衡的增长模式转型,由此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