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需求等于社会供应,以均衡价格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经济社会运行理想模式,而现实中的经济社会以非均衡为常态,供求非均衡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供求非均衡包括为总量非均衡和结构非均衡两个方面。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日益增长的土地需求受到土地供应总量的限制,土地供求总量失衡;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多样化,经济泡沫、土地投机等非实质性用地需求的存在,以及以出让、转让、企业兼并为主的多渠道土地供应模式,形成供求结构性失衡。从影响供求关系非均衡发展的程度上看,供求两…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居民储蓄存款一直居高不下,究竟是何原因?最近我们对上海市1996年以来的居民储蓄构成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一、居民储蓄构成状况1、上海市居民储蓄的总量及期限结构变化。从上海市居民储蓄的增长额看,1996、1997、1998年分别增长439.82亿元、860.98亿元、241.14亿元,1999年1至6月增长316.6亿元。从历年的增长额看,虽然增长额有所下降,但年年有所增长。从期限结构变化看,从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一年中,银行降过3次利息,居民储蓄存款中,活期占储蓄存款的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3.
发展我省储蓄事业, 大力吸收储蓄存款, 对于稳定我省金融与 经济无疑会产生重要 作用。但是吸储仅是 实现这一目的的第一 步,关键的还在于对 储蓄存款的使用是否 合理,包括投向结构 与规模是否合理。如 果这一步走不好,也 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 首先,要从根本 上实现稳定我省金融 与经济,就必须合理 确定城乡居民储蓄投 向结构,增加有效供 给。从我省目前的实 际情况看,供求结构 失衡矛盾与总量失衡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以湖南省各县域为例,分析湖南省粮食总产量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全省粮食总产量呈总体增长趋势,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基本持平;全省粮食生产与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平稳期、减产期和波动增长期,各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可分为人口超载区、粮食盈余区和动态平衡区;可以预期,粮食生产总量的发展趋势为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基本不变,处于粮食临界盈余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从时间上看,2000-2004年处于缓慢变化阶段,2004-2008年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2008-2012年处于集约式发展阶段;从空间上看,全省可分为高水平协调型(H-H型)、土地粗放利用型(H-L型)、土地集约利用型(L-H型)和低水平协调型(L-L型)等4种区域类型,不同类型的发展战略均不同。  相似文献   

5.
收集1950—2005年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的相关数据,并且运用投资周期理论对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和结构的变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近几十年,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上持续稳定增长,营林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逐渐增加,森林工业产业向营林方向转变,进而提出了影响林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是我国大城市之一。其蔬菜供应主要来自近郊的洪山和东西湖两个农业区,其中,洪山区的蔬菜上市量占总量的90%以上。所以,满足武汉市民蔬菜需求的基础是抓好洪山区的蔬菜生产。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居民的工资增长,购买能力增强,消费水平随之提高,对蔬菜供应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一要求不是表现在总量的增加上(从数量上看,武汉市蔬菜的产销基本上是平衡的),而是表现在品种结构的变化和季节均衡供应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告通过对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供需现状的研究,认为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的总量供需基本平衡略有结余,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国粮食存在年际间生产不稳定,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些品种上表现为供需失衡。从粮食供需的发展变化来看,今后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为实现粮食供需平衡,本报告从生产、消费两个方面提出了宜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推动我国区域农村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1991~2014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199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和分省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分别增加了51.0%和95.6%,2005年以后人均消费量平均增长率达到6.5%。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商品能源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所占比重达到35%;秸秆、柴薪消费比重由65%、16.4%下降至43%、13.7%,而煤、油、燃气、沼气、太阳能比重分别增长至24.6%、2.7%、1.9%、0.3%、1.1%,电的消费量年度间波动较大,体现出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向多样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从区域结构看,东北三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辽宁省人均消费量显著低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家庭取暖能源消耗差异是主要原因;吉林省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有所提高,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则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农民家庭收入水平有关。[结论]促进东北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是保障农村能源有效供应、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学家弗赖修正了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发展模型,运用图形论证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我国,名义利率是受管制的,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率是变化的,故实际利率也是变化的。实际利率对投资和储蓄影响更大,实际利率的波动增加了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故应实行利率市场化,使实际利率接近均衡利率,减少它对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切生活生产活动进行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从储量上看,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从分布上看,南多北少,且季节变化较大。笔者以2013-201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及分布状况为基础,分析我国近5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发现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海南岛热带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厘清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文章基于1999—2018年海南岛县域尺度的农田生产投入及作物产量等数据,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利用ArcGIS 10.4、SPSS 21.0等平台,探讨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量呈波动增长,年均增幅1.15%,其中,土壤呼吸占碳排放量比例最高,为52.52%;碳吸收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拐点发生在2013年,作物结构调整是碳吸收总量下降主要原因;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总量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94%,2016年农田系统碳平衡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从空间上看,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总量都呈四周沿海地区高,中部内陆地区低的分布格局;但单位面积碳足迹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结论 研究期间海南岛各县市的农田系统碳足迹呈持续增长趋势,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持续减弱,并在2016年由碳汇转变为碳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强田间管理是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10年来,上海土地批租的特征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土地有偿使用覆盖面逐步扩大,在批租土地从总量迅猛增加到逐步回落过程中,土地批租的结构和布局渐趋合理。1988年至1996年底,上海土地出让金总收益为92亿美元和106亿人民币,其中市政府出让金收益196亿美元和349亿人民币,成为上海重大市政工程的重要资金来源。从这IO年土地批租的发展状况看,有如下几个特点:1从总量上看,10年来,上海批租土地数量呈现巨大的波动现象。从1988年8月8日,上海第一幅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到1996年底,上海外销土地批租地块累计1381…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学家弗赖修正了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发展模型,运用图形论证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我国,名义利率是受管制的,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率是变化的,故实际利率也是变化的.实际利率对投资和储蓄影响更大,实际利率的波动增加了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故应实行利率市场化,使实际利率接近均衡利率,减少它对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甘肃省榆中县1996年土地详查电子数据库和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分析该区域1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以及不同坡度等级下土地利用方式尤其是耕地转入转出变化。结果表明:从变化总量看,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及交通水域用地面积均有增加,草地、园地面积减少;从空间分布看,中部农耕条件较好乡镇的耕地被建设用地和林地挤占现象显著,耕地增加区域集中在北部干旱山区及南部二阴山区;从不同坡度等级区域看,小于15°区域内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显著,大于15°区域内尽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推进,但仍有部分经济落后乡镇存在坡耕地面积增加现象。可见,在耕保、城镇化和生态工程的三重压力下,如何保证耕地占补中的数量质量同平衡、如何保护高质量耕地不被挤占、如何合理确定区域退耕林草结构比例都是生态脆弱区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交通发展、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以下简称三系统)相互关联,三系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该研究依次分析湖南省、14个地市(州)、"四圈"的三系统的耦合协调规律,以促进其更好地融合发展。该研究选取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利用MATLAB和Arc GIS软件分析湖南省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测量三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研究了湖南省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湖南省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10年间稳步增长。在时间层面看,14个市州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可以归类为两种:一种是稳步上升型,一种是折线波动型;在空间层面从片状均衡分布—无序回归到片状均衡分布——核心圈层分布。"折线波动"型市州应合理配置旅游用地和交通用地,提高省域交通运输水平,促进平稳发展;"虹吸效应"型市州应充分利用核心集聚优势,确保加速协调发展;"过道效应"型市州应增强旅游吸引力,实现稳步协调发展;加快湖南全域旅游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收集整理粮食产量和物价指数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61-2011年粮食产量波动与物价波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量波动和物价波动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意义上,两者具有非对称性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物价波动会和粮食产量波动有一定的联系.最后在对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增长,供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粮食总量上看,已由长期短缺变成供需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但从粮食品种结构上看,由于粮食消费向优质化和多样化转变,而粮食生产仍停留在数量型农业阶段,优质产品相对不足、劣质产品无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看,2009—2019年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均值为0.783;区域上,珠三角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西翼、东翼和山区则呈不同幅度降低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呈高—低效率区多核心成片集中分布格局。(3)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空间非均衡性,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距为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超变密度,区域内差距的贡献率最小。(4)整体而言,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技术影响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分异,其中水田面积占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耕地面积为主导影响因子,但四大区域主导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科学配置资源以推进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注重耕地利用的非期望产出效应,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小农经济条件下的日本粮食供给战略与农业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农经济条件下的日本粮食供给战略与农业政策胡柏战后日本的粮食生产可以由两个似乎相互矛盾的变化过程予以概括。从生产总量上看,粮食生产经历了一个由扩大(六十年代以前)到缩小(六十年代以后)的过程,即所谓衰退过程。而从经济结构上看,粮食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数据调查与分析对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详细阐述。从我国整体与沿海11省市两个角度分析宏观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三个角度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展开叙述,幵做出2001-2013年各产业产值变化图;从制度、科技、不平衡性等多个角度提出我国陆海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陆海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