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8日】三季度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异常微妙。特别是9月份,北京、上海、福建和浙江等东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均出现了下降,这暗示在经历了上半年“小阳春”后,房地产市场再次陷入了观望状态。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2008年出台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即将到期,政策层面可能调整引发了市场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本轮房地产市场降温是市场对虚拟需求下的市场泡沫的自然释放;房地产救市将进一步扭曲价格信号、增加金融风险,房地产救市实质是维护暴利、鼓励投机,将进一步剥夺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谷惠 《产权导刊》2008,(4):19-20
发行新基金救市几乎成了今年1月底以来管理层救市的“常用药”。然而,出乎市场意料的是,发行新基金救市竟然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相似文献   

5.
平准基金的救市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西部论丛》2008,(8):52-53
中国股市自去年10月以来波动幅度日益加大,相比于去年10月的最高点6124点,目前股票市场的最大跌幅接近60%,90%以上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2/3以上的流通股股东的损失超过大盘的下跌幅度。面对中国股市如此大的波动,救市方案再次被市场热议。而在多个方案之中,建立强有力的平准基金成为市场的最新热点。  相似文献   

6.
苏晶 《西部论丛》2006,(9):92-92
居者有其屋,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是最基本的民生诉求。但这“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在中国当代社会却逐渐演化成一个各方利益纠缠其中的死结,并且日益成为矛盾集结的根源。放任下去,房地产热不但影响经济,更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换言之,房地产问题发展至今已超出了经济范畴,上升为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斌 《西部论丛》2010,(6):84-84
如果说近期国际市场的跌宕起伏,根源在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一说,恐怕没有人对此有意见。但如果有人将全球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风险,也归结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肯定反对者无数。但不管怎么说,近期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应该没有异议。市场现在关心的问题是,这场危机如何收场?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奥巴马2月18日公布了耗资最高可达2750亿美元的《屋主可负担能力和稳定计划》。有媒体报道,这个计划就如1862年林肯的《解决黑人奴隶宣言》,可以让美国900万房奴从困境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市场:托起中国经济的辉煌。在回顾2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谁都不会忘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但是,在回顾20年来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成就时,又有谁能够磨来房地产业的巨大作用呢!正是房地产业托起了深圳,托起了浦东,托起了新中国的亿万富翁。  相似文献   

10.
政府救市房地产是一种短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宪容 《西部论丛》2008,(11):24-28
政府要不要救房地产市场? 最近,政府“救市”房地产之议论充满各种媒体。先是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种种救市政策,希望通过这些政策托起近几个月来销售量快速下降的房地产市场.后有媒体报道政府权威人士说,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在近一两个月也会出台。但是,无论从最近总理的讲话,还是从十七大三中全会公报及国务院17次常务会议的精神来看都没有透露出多少政府对房地产的救市信息。  相似文献   

11.
淡季开局的2010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最强音。 继2009年12月底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以来,1月10日,一份被称作“国十一条”(即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的综合运用了土地、信贷、税收、行政监督等多种手段的调控蓝图,正式确定了2010年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基调和架构。  相似文献   

12.
解除限购后部分地方楼市回暖福建省住建厅终于将救市政策公布了。在悄悄执行了一周之后,8月8日,福建省住建厅官网终于悄悄挂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被业内称为"闽八条",这是自本轮地方政府松绑楼市调控以来,首个正式由省级政府出台的楼市松绑政策。在地市级政府扮演了救市主要角色一段时间后,省级政府似乎也承受不了楼市下滑的压力。不仅仅是福建,随后湖南等省级政府都开始出手救市了。而随着大规模的救市潮的展开,未来楼市会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10,(6):14-15
我对第5期的《楼市泡沫pk政策泡沫》一组文章非常感兴趣,对我在金融市场理论方面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支柱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从已有的各项指标、数据来看,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现象非常严重,房地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必将成为实体经济的潜在风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破灭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巨大的损害。针对近几年房地长飙升的问题,我认为政府主要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公认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产业,这就决定着它会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最近,以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为代表的新一轮调控政策出台后,有各种各样的反映。有观望的,有斟酌的,也有反应激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怎样积极的应对现在的环境,去建立一个和谐的房地产业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受国内紧缩政策和美国次贷危机一再扩散的影响,我国房地产业在2007年10月份以后,呈现逐波走低、由繁荣进入调整的变化走势,许多地区商品房交易呈现“价量齐跌”的局面,由于商品房大量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房地产开放商感觉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始于2003年的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与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衰落对整体经济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正是基于此种考虑,许多人提出中国政府应对房地产业予以“救市”扶助,更有人提出,美国政府面对金融和房地产业危机连续几次、多方位出台救市政策,“救市”资金多达一万多亿美元,中国政府不能对国内房地产业的低潮无动于衷。对此,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对房地产业不宜轻言“救市”。本文作者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对房地产业不宜轻言“救市”。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5,(18):22-25
【英国《金融时报》4月25日】中国决策者对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效力向来是胸有成竹:这一次,去年中期以来“宏观调控”的信心和强力被扩展到了资产市场上一一在中央政府看来,要给持续的房地产热潮降温,最快捷的办法便是连续泼冷水。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系列调控政策:2005年1月1日,上海调整中低价房购买标准;2005年1月10日,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了新土地政策,对土地供应从严从紧;2005年3月16日,央行宣布调高个人房屋贷款利率,并实行下限管理;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提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八大措施,即“国八条”;2005年4月,各银行对购多套房的贷款从严控制,二次房贷首付最低三成。并执行6.12%以上的利率。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调控应加大力度完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峰  尹晨 《开放导报》2006,(3):23-25
2005年的“房产新政”对抑制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房地产市场反弹、房产泡沫重新膨胀的因素依然存在。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事关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其调控不应放松,仍应以中央政府为主导。调控政策需进一步完善,行政调控手段应逐步退出,而以包括税率、利率、土地、汇率和道义劝告等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主。  相似文献   

19.
郑润华 《浙江经济》2006,(13):40-41
通过二年多的宏观调控,浙江房地产投资与房地产信贷高速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控制,房地产价格趋向稳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房地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高档房地产开发过多、房价与居民收入相比过高等,大家看得很清楚,各方分歧不是很大。但如何对所存在的问题定性,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措施,分歧却大得惊人。这从央行新政6月推出后各界激烈的反应中可见一斑。 不过到了7月底,事情又有了微妙的转变。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当前的房地产政策问题定了调。据笔者判断,中央对于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已从重点控制信贷,转向了重点控制土地供应。这个转变,对于中国房地产业的未来发展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