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北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地生态补偿的实施对有效遏制和恢复西北牧区草地退化的趋势,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绩效评价逻辑框架是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和保障生态补偿政策顺利实施及补偿资金合理有效利用的关键环节。因此,依据西北牧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特征,提出了从县域尺度和牧户尺度评价草地生态补偿绩效的思路,构建了多维角度的草地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从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协调发展角度综合评价牧区草地生态补偿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高娃 《时代经贸》2012,(20):63-64
草原是我国国土的主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8%,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资源。草原有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草原也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草原在促进牧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草原的退化、沙化、荒漠化日趋严重,草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致使赖以草原发展的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为视角,在横向制度层面上,探索分析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草原财产权与草原环境权,认为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原因,即草原权属不清和责、权、利不明所致。我们应正确认识草原的自然资源属性及生态价值,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从而实现草原三价值之间的平衡,完善草原保护利用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宁宝英  何元庆 《经济地理》2006,26(1):128-132
我国草地资源位居世界第二位,但目前退化非常严重,已经成为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自然因素是不可调控因素,并且在近50年内并非是导致草地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因素,实际上,人为因素才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其中过度放牧是最主要因素之一。农户作为草地使用和经营行为的微观主体,其行为可直接或间接地响应所有管理行为和制度的最终效应。通过针对肃南县草地退化进行的农户问卷调查进行详细剖析,并结合有关统计资料,尝试从农户角度阐释过度放牧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认为农户的支出需求增加、收入的增幅减缓与缺乏稳定的收入预期、收入渠道单一以及生态支付意愿不高是导致农户过度放牧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锡林郭勒盟牧区为例,利用NOAA/HAVRR NDVI与MODIS NDVI遥感数据,估计得到其1981—2013年的植被覆盖度,并根据草地退化国家标准,计算草地退化指数作为衡量草地质量状况的指标,实证研究气候变化与生产经营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1—2013年,锡盟牧区草地退化指数呈先升后降的特征,总体呈上升态势,说明研究区草地退化水平呈先恶化、后期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2)研究区草地退化主要受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其中,非农生产经营活动是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尤其是矿产开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畜牧业生产是草地退化的另一主要影响因素,草地载畜量越多,草地退化状况越严重。(3)除生产经营活外,气候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锡盟牧区夏季气候长期趋于干旱化的变化趋势,且生产经营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小于夏季降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及不合理的利用,使草地退化、沙化的面积已发展到十分令人震惊的程度.在草原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该把牧区节水灌溉建设一并纳入草原生态建设范畴,改善牧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牧区生态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草地流转在协调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生计提升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是深化草地制度改革、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纽带。然而不断出现的草地流转风险,对牧民生计和草地生态均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健全草地流转市场体系、完善草场资源管理对降低风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归纳演绎法,通过借鉴、比较农地流转经验,提出从生态保护和牧民生计两个方面推动草地流转市场建设,即一方面要降低草地流转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如失地失业、经营规模不稳定,保障牧民生计发展;另一方面要明确流转主体间草地生态保护责任,保障流转草地生态环境不退化。对此,结合草原畜牧业经营特征,提出双重保障型草地市场流转的改革思路,构建牧民生存发展和草地生态保护的双重保障体系,促进牧区经济发展、提高牧民收入、落实牧区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采,由于农牧区的经营方式以及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草地退化、沙化的面积已发展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因此,农牧区节水灌溉建设被纳入草原生态建设规划范畴.只有改善牧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牧区生态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选取新疆伊犁河谷作为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草地生态典型分布区,利用MODIS NDVI遥感数据,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并以草地覆盖度作为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的参考因子,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表达,定量分析伊犁河谷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伊犁河谷90.04%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退化面积及覆盖度降幅逐步增大,但退化以轻度为主,且退化速度在2010—2015年有所减缓;(2)草地退化致使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减少10.30%,由畜牧超载和过牧所致使的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减少总量远高于其食物和原材料价值的损失;(3)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主要由高覆盖草地退化引起,加强对高覆盖草地的保护和修复是草地生态功能恢复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俞婷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103-104
目前,新疆阿勒泰市的草地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资料显示,草原牧区的牧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来源于畜牧业生产,草地退化严重影响了牧民收入的增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建设。因此,研究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影响程度的强弱,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防治草地退化与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初衷是通过控制牲畜数量、改善草地的不合理利用来遏止草原退化。2015年年底,第一轮草原生态奖补已在我国大部分牧区正式完成。文章利用2015年8月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调研所获取的一手数据和访谈资料,对首轮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为新一轮生态奖补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第一轮生态奖补政策在局部地区实施效果亟待提高,究其原因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地方政府的执行疏漏和监管乏力、补偿标准与牧民受偿意愿间的差距、部分牧民态度与行动不相符引起的超载,是导致政策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典型的资源工业型城市,德兴的经济严重依赖矿产资源采掘和利用。要保持德兴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加强环境建设,发展循环接替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析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提出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若干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宁夏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看生态建设的整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彤慧  姜玲 《经济地理》2002,22(5):612-615
宁夏中部地区是宁夏乃至全国的土地资源及能源的重点开发区域。但是,由于其生态环境具有强烈的过渡性、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往的资源开发活动已经造成了森林退缩、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与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章指出上述生态问题的产生也是人们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非整体性行为的作用结果,为此,生态建设要作为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体制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等几个侧面共同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保有以往的生态建设成果,实现本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再生资源利用与温州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讨论,分析了再生资源利用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温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草业优先发展是我国恢复草地生态和开发草地资源的迫切要求。草地特有的生态系统公益为我国提供不可缺少的生存资源禀赋,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草业优先发展的理论依据。草业开发应走生态和经济相结合的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开发道路,文中对其内涵及市场前景作了深入阐释,并提出草业优先发展需要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5.
解决资源代际问题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的矿产资源与无限的需求欲望,使得资源的代际分配问题成为目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资源代际分配问题不能依靠基于均衡分析的资源最佳利用方案,而需要通过调整各方权力结构的方式来解决,而制度是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湖南工业化进程的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的加速发展,资源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基于湖南经济发展中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这一状况,现利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ESl)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作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自1999年至今,随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资源能源压力及环境污染压力均明显加大。故走生态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7.
草原生态补偿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和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该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可以保证农牧民的生计,从行为上可以引导农牧民调整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草原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补偿应落实好草原承包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合理载畜量,在补偿方面以草畜平衡、管护、燃料替代等方面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草原生态补偿体系在完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加强后期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严格控制载畜量,限制超载放牧,规范草地利用制度,保护草原天然植被;加大草原地区投资力度,保障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依法行政保护草原资源;强化牧民的草原环保意识及其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循环经济是保证我国水资源安全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水资源新战略的理想选择。循环经济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新的水资源制度安排和水资源经济运行方式,使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既符合水循环自然规律,又遵循社会经济规律,实现水循环与经济循环的和谐统一。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19.
Tourism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Grassland is not only a kind of important resource but also a great attraction to visitors.Therefore,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ssland tourism resourc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grassland tourism,summarizes the speciality of gras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deals nation as example and carries out empirical research.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grassland tourism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tourism resources,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then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idea for development,mode of development,regional cooperation,tourism products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 three modes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sources conditions - the mode of relying on market,the mode of combination aggregation and the mode of relying on quality.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剧增,全球气候变化面临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低碳化开发与利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包含着对传统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的改变和对低碳经济土地资源利用模式的探索。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土地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探索了实行低碳经济农村土地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