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平台,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形势将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进程。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中国县域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批准,农业区域发展专业委员会拟于2008年10月(地点待定)组织召开“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学术研讨会”。现就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与模式二、研讨内容1.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理论方法;2.国外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经验;3.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4.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5.县域城乡统筹发展优化模式;6.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7.区域发展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浅析我国城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探讨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包括统筹城乡土地规划、统筹城乡土地市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最后作者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促进统筹城乡土地协调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统筹城乡土地协调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面向城乡统筹的土地整治与空间重构协调,是基于土地整治多功能性、空间重构三生同步、供需平衡一体两面、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等理论的协调发展模式。土地整治与空间重构协调机制是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整治是城乡空间重构、优化的重要力量、手段和平台,两者相协调可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城乡空间重构的协调通过两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实现,表现为空间格局和时间进程两方面的协调同步。土地整治与城乡空间重构协调通过土地整治功效与城乡空间重构优度进行量化测度,其空间格局耦合协调性通过空间图谱法评价,进程协调性通过构建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方法评价。  相似文献   

4.
开展新时代城乡生态融合共生研究,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观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域。从语义学和政策背景分析,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是逻辑递进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城乡融合共生的两个车轮。传统城乡分析视域具有一定局限性,以绿色发展观来对照,我国城乡生态融合共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以生态作为城乡融合共生点,推动城乡自然空间的多维度融合,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生态经济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城乡融合共生环境,构建城乡融合共生体制机制,发展城乡科技生产力,提升城乡融合共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度江苏省各市城乡统筹效率,解释其空间溢出效应,提出促进城乡统筹效率提升的建议,以期为江苏省改变城乡统筹发展方式,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5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横截面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其城乡统筹效率,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解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江苏省各市城乡统筹效率普遍不高,仅有无锡、镇江和宿迁达到DEA有效状态;江苏省城乡统筹效率空间差异显著,呈苏南苏北苏中的分布格局;江苏省各市城乡统筹技术效率平均值高于规模效率平均值,城乡统筹规模效率低是制约城乡统筹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无锡、镇江和宿迁的城乡统筹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南京、泰州、盐城、淮安和连云港的城乡统筹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苏州、常州、南通、扬州和徐州的城乡统筹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江苏省各市城乡统筹效率存在弱空间正溢出效应。[结论]江苏省各市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应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以促进城乡统筹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思想,是一个理论创新,是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发展。所谓统筹城乡发展,从长远目标看,就是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秩序,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城乡与农村共同进步、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动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包括:城乡制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素统筹和城乡制度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自上自下混合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耦合共生理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的大背景下,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旨在通过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融合,来带动乡村的发展及振兴、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构建多产业耦合共生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以及乡村的发展振兴。[方法]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以及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进行研究。[结果]从耦合共生单元、耦合共生环境、耦合共生界面三个方面提出集农旅合一、多产业联合、多方参与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规划理念框架。[结论]以农旅合一的耦合共生单元为基础,将文化作为农业与旅游耦合共生的介质,有助于实现文化内涵的提升以及农业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以多产业联动的耦合共生环境为推手进行合理布局,使多产业联动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农业产业附加值的增加、村落结构的完善、农村特色及文化的传承;以多方共同参与的耦合共生介质为保障,通过政府、市场和公众这三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统筹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共生治理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与共生模式四大要素,从共生治理的理论框架解释新中国城乡关系70年的演进逻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城乡治理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1949—1978年的"寄生型"治理、1978—2002年的"偏利共生型"治理、2002—2017年的"非对称互惠共生型"治理、2017年之后城乡"对称互惠共生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质上看,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结构关系折射的是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变迁,城乡共生型治理遵循的是一种渐进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的是国家政权建设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构,最终目标是为了在对称互惠共生治理中实现城乡社区的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10.
强县扩权与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县级处在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是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点,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的单元,古语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与区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对江苏省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交通信息联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江苏省域乡统筹发展水平由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随着距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城乡联系逐步减弱;根据城乡统筹综合指数,将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划分为紧密型、较紧密型、一般联系型和松散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是理论探索和政策实践广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光其是对于西部内陆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挑战更为艰巨.地处西北的甘肃省正宁县就尝试通过实施资源整合机制、协调发展机制、分类实现机制,以实现从农村倾向的补偿性统筹向城乡融合的发展型统筹的跃升.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索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与途径。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研究结果:省内跨区域农村土地联合整治模式,可为江苏省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宏观战略指导,有效促进区际要素优化配置,创新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缓解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土地资源约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拓展融资渠道,经济、社会和生态预期效益较好。研究结论:农村土地联合整治是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可适时在省内条件成熟的县(市)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评价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四川省2000~2008年城乡统筹发展11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了四川省城乡统筹度,结果表明:长期以来,四川省城乡发展处于失衡状态,但在政府"三农"政策支持下,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2007年以后,四川省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城乡协调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并把它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可以说 ,这是在中国农村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文指出 ,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在社会大格局中 ,协调发展农村是重点 ;在农村内部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是重点。城乡统筹是前提 ,是根本 ,是关键 ;但实现了城乡统筹 ,如果农村内部的经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城乡统筹是宏观大政 ,着力点主要在县以上 ;统筹农村内部是城乡统筹的重要落脚点 ,着力点主要在县及县以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及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而土地则 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针对当前日益拉大的城乡发展差距问题,在总结国内外城乡统筹 中的土地利用研究基础上,从城乡统筹理论的演进,城乡关系,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城乡统筹研究现状 等4个方面对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概况进行了论述,从城乡土地利用与规划,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城乡 土地利用模式与政策等3个方面对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研究概况进行了分析,并简要讨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 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紧紧围绕"城乡统筹推进年"、"全面小康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要素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基本形成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滨海县将民生工作作为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最重要抓手来抓,大力实施富民、惠民、利民、安民四大保障工程,多措并举改善民生,加快构筑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新格局,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之下,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迎来了契机。从理论的维度来看,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效益是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契合点。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削弱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需要从政府调控机制和产品创新机制两个方面寻求乡村旅游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