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联网技术在石油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石油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出发,指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石油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基于FRID的物联网技术在石油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在石油装备制造业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产品信息化和制造过程信息化的高度集成,实现精益化生产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装备制造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压力容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压力容器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压力容器是装备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国家非常重视压力容器的制造和生产,以及检验压力容器缺陷技术的发展。本文就压力容器常见缺陷的检验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解决压力容器缺陷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能够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服务创新和技术进步是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的两个重要支撑维度,而供应商、竞争者和客户从外部推动着服务化进程;装备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在服务化进程中会发生演化,不仅存在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还存在能够为装备制造企业增值的价值整合活动.  相似文献   

4.
行业资讯     
装备制造高速增长成新常态近日,中国社科院在北京发布产业蓝皮书指出,中国制造业正步入一个向中高端迈进的新阶段,传统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中高端技能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正在爬坡积累。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整体趋势向好,有望呈现整体平稳、略有上升的趋势。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进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大大加快,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容量报告显示,除了智能装备制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主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生产相应的工业产品,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当前,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就要努力发展智能制造。国家高度重视对智能制造的投资和监管,不断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与汽车生产装备管理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东风汽车生产装备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制造业是一切物质生产产业的支柱,信息产业与服务产业的设备也需要制造业提供,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不可替代的载体和基础。当前,“中国制造”时代正在到来,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发达国家已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造制造业、改造企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我国要想真正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快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数字化的中国制造业。将于2004年11月4日—9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数字制造展览会,以“展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代表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方向”为主题,通过展示被称之为“数字化装备”的各种先进设备和被称之为“智能载体”的各种先进软件,给人们带来关于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具体图景,带来称之为“制造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ALL IN ONE)”的先进理念,必将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轴承是机械工业的关键零部件,直接关系到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在国际上,轴承产品通常被列为精密零件,轴承制造企业一般都具有专有技术,并且相对封闭。随着我国装备制造技术和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作为机械装备的关键零部件,轴承的战备意义日益凸显。目前,国内高端主机产品的轴承市场几乎被国外轴承所垄断,且价格是国内同类产品的3—20倍。  相似文献   

9.
一、甘肃省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1.依托于制造业的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必然性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同时随着装备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产业链的运作对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制造服务业的依赖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加速制造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是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可忽视的重要源泉。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途径,装备制造业技术吸收的效应两个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吸收技术溢出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促进装备制造业吸收技术溢出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轴承工业》2007,(2):1-1
轴承是机械工业的关键零部件,直接关系到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随着我国装备制造技术和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国内高端(即高精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轴承市场的蓬勃发展和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同时也促使国外知名轴承企业加快了在中国高端轴承市场的“圈地”运动。  相似文献   

12.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梦琦  张恒 《河北工业科技》2000,16(6):31-35,41
概述了当前各种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3.
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对于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短期内会对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但从长远来看,相关企业的发展前景仍十分看好。核电装备制造业应加快对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加速产业升级,积极引进、吸收、再创新,尽早掌握配套设备生产的关键技术和环节,占领第三代核电技术装备制造的先机。  相似文献   

14.
以江汉油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整合重组的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石化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与出口基地之一。该公司以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为使命,不断提高技术、生产、管理和营销水平,在拓展内外市场、提高竞争实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期关注栏目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个性化开发、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四个方面,全面展现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机械公司为发展壮大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CIMS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IMS─—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 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如何去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市场的需求,不断以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开发新产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只有加强和发展制造业(广义制造业),才能振兴经济和增强国家工业实力。 广义制造业包括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制造业不仅是机械类型的制造业,大制造的范围包括:机械、电子类(飞机、汽车、家电)等离散制造业,石油、化工等流程(或连续)制造业,钢材等混合制造…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全球制造网络下中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一种全新的制造组织方式———全球制造网络发展起来。全球制造网络的本质在于发达国家的国际旗舰企业利用在全球制造网络中的主导地位,抢滩海外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剥削"。本文从分析全球制造网络负面效应入手,探讨中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结构和市场战略3个方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机电工业》2012,(1):119-119
高档数控机床主要是指具有多轴、高速、工艺复合特征的制造装备,国际上把高档数控机床作为一个国家制造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它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数控是实现我国制造业升级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企业想要立足于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当中就应该具备较为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这是计算机应用于机械行业当中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将其应用于机械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当中,对于制造行业本身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新理念,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转变企业发展的思维和模式,将传统环境下的制造业带入全新的时代当中。基于此,本文针对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特征以及提升水平和质量的方法与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制造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事关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区域效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在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发生显著性变化;社会投入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投入有显著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内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较低是制约我国东部沿海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核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