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两种表观的涵义 资产负债表观也称为资产负债观或资本维持观。根据经济学收益观,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资产负债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入手,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这就是会计学上的“资产负债表观”。  相似文献   

2.
周建元 《北方经济》2006,(11):69-70
收益作为一个基本的会计学概念,其内涵和人们对其认识的演变对会计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从不同的理论出发,对收益概念进行认识和评价,必然会得出不同的收益观。而不同的收益观,又会引发对收益的实现、确认、分配等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基于此,会计出现了三种收益观,即经济收益观、账面收益观与变现收益观。本文拟对三种收益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总体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同时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确定观。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计算收益。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下递延所得税如何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在国际趋同理念的影响下,财务报告的观点由原来的收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交易事项基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而税法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由此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会计上要通过递延所得税来进行确认。新会计准则之所以要确认递延所得税是由于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5.
会计收益,是指按照会计政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计算和表达出来的企业收益。收益的计量和报告,一直被视为会计领域内的一项核心内容。然而,对于会计收益确认和报告的范围,一直存有争议,会计收益报告的观念,也随着社会经济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而发展。一、传统...  相似文献   

6.
罗平 《中国经贸》2010,(2):105-106
新会计准则颇引为注目的一点就是会计理念的转变: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为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作为现行国际财务概念框架的核心,以实现决策有用性为目标,将资产定位为未来经济利益,以现行价值作为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在确认和计量时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通过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变化来确定企业的全面收益,从而还原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本原逻辑关系,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了全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冀侠 《中国经贸》2014,(16):170-17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相对于企业来讲,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收益来源、会计核算、财务处理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涉及纳税事项上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认识模糊、纳税意识不强,尤其是忽视了国有资产收益的纳税问题。本文就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中的税务处理事项进行一些试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的概述,从会计目标、会计要素计量属性、收益计量模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会计收益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在所得税会计、存货计价方法、多种计量模式运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陈彬  李叶乔 《改革与战略》2008,24(10):98-100
传统的收益确定主要以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为基础,这与日趋复杂的当今社会不能完全适应,传统会计收益受到极大的冲击,全面收益观逐渐盛行。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由传统收益报告开始向全面收益报告转变。文章以传统会计收益所面临的挑战为出发点,分析了全面收益报告的相关理论及其对信息使用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我国传统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方法(即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及利润表债务法),在所得税费用确认计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根本在于会计理念的变化.只有准确把握会计理念,才能正确核算所得税费用.文章正是基于会计准则制定观念已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所得税费用的分摊观念已由无跨期分摊观转向跨期分摊观展开论述,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理念,准确把握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东清 《中国经贸》2013,(4):104-105
会计信息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只有庞大的信息数据,精准的会计信息,才能得到更加确切的会计核算。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最新发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之后,新准则的要求可以更加力争会计信息量的巨大,在目前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着手,无论是资产累计和确认,还是资产披露的详实程度,都得到了日益的完善,而且更加贴近了国际化的准则。对于会计信息量的要求也有了新的目标,积极的完善信息质量的整体水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提高了信息量的精准程度,所以新准则也是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强大前提。  相似文献   

12.
朱青 《北方经济》2007,(3):130-131
经营者选择何种会计政策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决定了会计在资本市场和企业契约结构中的功能发挥。本文分别从信息观、计量观和契约观视角审视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并得到相应结论,并认为经营者选择何种会计政策,往往是对会计政策选择的成本与收益、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后果全面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方大秀 《魅力中国》2011,(17):333-333
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中心观与收入费用中心观的比较,分析资产负债中心观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以及资产负债中心观在新准则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光力 《西部论丛》2005,(5):78-79
理财是一种思想,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钱,必须改变你的思路。任何一位白手起家的人总是从小做起,循序渐进,然后不断壮大。投资也是这样,起初的投入虽有限,但从以财生财的观念来说,它必然会成为未来获取更大收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学者对收益管理研究逐步深入,收益管理所涉及的行业更加广泛,同时伴随着我国大力扶持本土小型企业,规范本土小型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断提高电算化程度,使得本土小型餐饮企业实施收益管理成为可能。文章运用收益管理七大前提条件,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本土小型餐饮企业实施收益管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于江 《山东经济》2002,(6):61-62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损益表由于无法提供企业全面收益信息而逐渐受到报表使用者的指责。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损益表存在的缺陷,然后借鉴国外关于全面收益信息披露的做法,对我国当前全面收益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呼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提出收入费用观不适合于目标导向(objective)的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理论中经常被忽略的一对概念,但它们与收益的确定、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及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间的关系却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确立不同的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其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本文通过对2006年和2003年颁布的新旧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进行比较,试图从会计国际化、会计环境的改善以及“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权衡三方面来解析会计目标转变的深层次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会计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涉及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论述了外币交易的两种观点:一项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并对这两项交易观进行了评述。第二个内容从当期确认法、递延法两方面对外币业务会计处理中的未实现汇兑损益的确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建元 《北方经济》2006,(22):69-70
收益作为一个基本的会计学概念,其内涵和人们对其认识的演变对会计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从不同的理论出发,对收益概念进行认识和评价,必然会得出不同的收益观.而不同的收益观,又会引发对收益的实现、确认、分配等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基于此,会计出现了三种收益观,即经济收益观、账面收益观与变现收益观.本文拟对三种收益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