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选择的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进步促成农业增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1)农业科研,即技术创新;(2)农业技术的采用;(3)农业技术推广。在这一过程中,资源禀赋和效益准则是决定其能否达到目的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目的的关键。资源禀赋规定了技术变迁的方向,而效益准则则是判定技术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尺码。“科技兴农”首先应该根据上述原则理顺技术进步和技术转化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农业技术选择、科研组织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滕达 《农业经济》1993,(4):32-33
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将使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逐渐转变为节约资源、摆脱资源约束、最终以科技为基础的农业,它能使单位投入边际产出上扬,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资源高度集约利用,技术要素对稀缺资源的有效补偿和替代。毫无疑问,依托科技发展农业是世界的潮流。然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必须要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和资金投入,使农业科研、推广与生产密切结合,互相促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辽宁这个资源约束型的省份来说,尤应如此。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服务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环节,也是我国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客观要求。随着农业科技服务企业化经营方式的发展,服务价格将成为调节农业科技供求的主要杠杆之一。制定合理的农业科技服务价格,无疑是加速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有关问题的探讨史书强,马兴全,李守萍建国四十多年来,我省农业科技投入总体上是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当财政不宽裕或农业丰收时,农业投资往往遭到削减,而农业科技投入也因之相应减少。加上农业生产受制于天,而我们的科技水平又比较低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武汉市农业科技投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近15年武汉市财政农业科技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总结了该市五种主要的投入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研资金高效管理运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投入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业科技投入问题的研究进展,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农业科技投入的总量、结构、效益和投入不足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概述,并对农业科技投入问题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7.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源头在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应充分保障农业科技投入强度,科学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本文构建了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理论分析框架,拓展完善了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的测算框架和测算方法,进而对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投入结构进行了探究,并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与咨询服务经费投入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1)2022年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为0.95%,与联合国公认的能够产生原始创新的2%目标尚存显著差距。同时,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呈现出“边缘化”趋势。(2)涉农企业等社会资本在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中的经费支出比重达到了77%,已逐渐成长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但绝大多数涉农企业创新能力亟待强化。(3)中国农业基础研究经费比重由2020年的5.52%提高到2022年的6.42%,但仍略低于中国科技全行业基础研究比重,且与典型世界农业强国相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4)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学校的科研人员费支出总额及其支出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难以有效支撑农业科研人员坐住坐稳“冷板凳”。(5)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与咨询服务经费投入比重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5日开幕的2011中国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我国将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时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策略,实现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两部门经济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投入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技术进步,农业的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新技术的增长,而新技术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全社会在投资上的支持,从而使农业要满足其科技投入上的需求,会日益依赖于宏观调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效率审视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效率"内涵进行审视和明确界定,尝试性构建出了农业科技投入的"效率均衡模型",并按照该模型的理论逻辑,认为理论上要实现农业科技投入的社会最优效率,至少需要"政府无偿给模式"、"政府垄断给模式"和"市场给模式"的综合运用,并指出,这三种给模式在社会总给中的比重,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进行科学调节,以维持一个最佳比例,从而实现农业科技投入的社会总效率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水价政策作用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不断恶化的灌溉水利设施,政府与灌溉管理部门对农业用水价格政策寄予很高的期望。本研究在农业用水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皂河灌区12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农业水价政策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农业水价改革对农民与供水单位的节水行为没有影响,提高水价有利于增加供水单位收益,但却降低了农民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选择。本文首先在理解农业科技投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接着进行农业科技投资的福利分析,提出农业科技投入的变动对社会福利的变动会造成极大影响;然后对农业科技投入作国际比较,明确我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最后在WTO“绿箱政策”的背景下提出如何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次农产品涨价呈现出幅度大、品种集中、时间长等特点.涨价发端于猪肉等部分农产品局部的供需缺口,整体涨价能量来自于经济高增长和货币溢出效应,生产成本和比较收益的变化是涨价的根源.而国际市场行情及国际上的投机行为加剧了涨价过程.研究认为,随着补栏生猪投放市场,份格将逐渐回归理性.当前,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如何吸取本次涨价的经验教训,构建稳定、安全的农产品生产保障体系.建议从政策上支持增加主要农产品供给,构建有利于稳定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流动性过剩;全面评估大豆、植物油产业状况;尽快制定适合我国的生物能源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VAR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居民食品消费价格存在相对持久的抑制效应,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的冲击在12个月后基本消失;影响渠道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居民食品消费价格→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需求拉动型为主,供给推动力相对较弱;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波动中,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解释力度最高达22.8%;农产品价格波动中,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的解释力度最高达68.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中,居民食品消费价格解释力度最高为57.4%,农产品价格的解释力度最高为53%。  相似文献   

15.
一、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及其投资强度的内涵  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是特指国家为实现其整体农业发展目标而以项目形式实施的综合性、有计划、有投入和适合大面积推广的成熟适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其基本特点是 :它以增进国家农业发展为总体目标 ,以推广某一先进适用技术为内容 ,以现有农业行政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设施为依托 ,以一定的资金投入为手段 ,并以项目的形式实施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其中 ,为实施项目而进行的投资是一种补助性投资。它是国家针对所推广技术的特点及项目执行单位为推广该项技术所可能造成的费用增量的补助。其着…  相似文献   

16.
解析农业投资不足的成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农业投资的相对不足和不稳定性日益凸现,业已构成农业发展的“瓶颈”约束,并且通过产业关联的传导和放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产生影响。解析农业投资不足的原因,探求新的农业投资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和行为学角度对农业投资不足的成因进行分析。一、体制约束:制度经济学分析制度经济学将思维视角深入到产权界定、交易成本及体制安排等方面。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我国缺少制度创新,体制性障碍对我国农业投资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流通体制、统派购体制、投资体制、财…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水价变化对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择塔里木流域不同区段的3个农村社区,分析了各社区水管理及农业节水技术应用情况,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探讨水价变化对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影响,计算了社区种植不同作物的单方水产值和效益,提出了极限水价的概念,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当地调整农业水价和逐步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以种粮大户、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农机投资和提供农机服务的主力军。基于2018年江苏省686个种粮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选用了多重跨栏模型并采用控制函数法实证检验了加入合作社对种粮大户农机投资与提供农机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未加入合作社的种粮大户,加入合作社的种粮大户购买农机和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动机更强,户均农机作业服务供给水平更高。具体而言,加入合作社的种粮大户,其农机投资和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概率分别上升10.5和12.5个百分点,户均农机作业服务收益约增加3.382万元。由此,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引导种粮大户兼具生产性和服务性的双重功能,并鼓励合作社将种粮大户组织起来,共同开展农机服务。二是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引导种粮大户投资相对短缺的农机装备。三是农机补贴向服务供给短缺的农机品种倾斜。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etermines the contribution of recent European Union 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s on the use of pesticides. Our theoretical model extends the multioutput generalization of the Lichtenberg–Zilberman damage control technology model developed by Chambers and Lichtenberg . Our empirical analysis uses farm-level data for a sample of French farms. Results suggest that price effects on the use of pesticides are always more elastic than area payment effects. This indicates that policy reforms consisting of a reduction in price supports in favor of area payments, may reduce application of crop protection inputs. Such policy changes, which represent a certain degree of decoupling, took place under the 1992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