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于泽 《浙江经济》2010,(11):62-62
国家权力,是一种社会权力,而企业家通过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提供工作岗位等,掌握着大部分经济权力,也即“影响他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构筑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银企关系已势在必行,根本途径是要通过银企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种权力与责任相对称的利益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牟中光 《天津经济》2004,(10):29-31
经济资源联盟体是一种以品牌企业为核心、以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为纽带的新型企业群体,它改变了以往组织之间的竞争观念和价值链再形成的观念,实现品牌、管理、销售和供应渠道、技术、生产及人力等资源的全方位共享体系,真正实现协同商务和协同生产。联盟体成员有机会共享直接来自于终端销售和零售仓库的客户需求信息,避免  相似文献   

4.
周巍  杨洋 《首都经济》2007,(2):79-80
奥运是全球最大的品牌,中国的自主品牌如何借奥运这个全球最大的品牌建设和推广自已的品牌,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上汽利用国际汽车技术和资源高起点打造民族汽车品牌的战略,借奥运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走出一条跨越式的发展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李俊杰 《发展》2002,(5):25-26,35
建立品牌,是所有谋求长远发展的公司的共同选择,而营销传播(IMC)带给人们更广阔的视野。在不断积累品牌基本要素的整合传播过程中,设计、包装、广告等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换句话说,品牌传播是一台大戏,生、旦、净、丑、末、鼓乐、丝弦通力合作,才能出演一台好戏。营销人士认识到,品牌存在于消费者心中。消费者不仅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体验来全方位地感受品牌。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广告并非最有效的工具。消费者对广告的解读能力日益增强,对广告越来越挑剔,因而厂商转向间接和隐蔽的传播方式。这也…  相似文献   

6.
马鸿佳  肖彬  张玲 《南方经济》2023,42(1):119-134
对面临着资源约束的新企业而言,如何从供应链上下游识别并获取所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大多数研究强调了创业者调节焦点在影响新企业战略决策与行为的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文献在深入揭示创业者调节焦点对新企业资源识取的作用机理方面仍较为薄弱。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以213家一汽—大众供应链上的新企业为研究对象,整合注意力基础观、调节焦点理论,考察了创业者调节焦点与新企业资源识取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探讨了善意信任和能力信任的中介作用以及权力不对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创业者促进焦点与预防焦点均会对能力信任产生正向影响,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与能力信任相比,促进焦点对善意信任正向作用更强;预防焦点不对善意信任有显著的影响。(2)善意信任、能力信任对促进焦点与新企业资源识取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能力信任对创业者预防焦点与新企业资源识取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3)权力不对称负向调节了创业者预防焦点与资源识取之间的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权力是资源还是资源运用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这也是权力概念的模糊性所在。对权力的重新分类可以依据"资源"与"运用"的双重角度进行,权力可分为软性软权力、硬性软权力、软性硬权力和硬性硬权力四大类。以此为框架,作者分析了中国的权力资源、权力运用方式以及权力运用目的。通过与美国和欧盟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美国的权力战略是"全能-美国至上"型,欧盟的权力战略是"全能-后主权"型,中国的权力战略则为"吸引-防御"型。在权力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的权力战略重视吸引而少强制,重视防御而少塑造。中国的权力战略的继续改进表现在五个方面:优先发挥软性经济硬权力、重点提升软性软权力、逐步拓展软性军事硬权力、适度发展硬性硬权力和硬性软权力、继续秉持权力的对外防御功能并逐步扩大权力的对外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网络驱动集群企业品牌提升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网络通过示范效应和支持效应驱动集群企业品牌提升。文章从企业家竞争和学习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家网络对品牌提升的示范效应,结合企业家网络的信任机制、学习机制和资源获取机制分析了企业家网络对实现品牌承诺、品牌推广协同、品牌扩张的支持,并以柳市低压电器集群内品牌提升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8年多的时间,蚁力神一直在做两件事情:一件是抓渠道控制权.通过渠道调整、优化来强化渠道的效率.并牢牢把握住企业对于渠道的控制权:另一件就是做品牌.通过广告等方式来宣传推广蚁力神品牌.并通过质量.技术等内在的能力来保障品牌不受伤害。  相似文献   

10.
山东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山东经济》2004,20(3):84-88
山东省政府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有价值品牌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实施品牌战略是山东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政府应为品牌的产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山东企业应以创新意识、质量与诚信、品牌定位、品牌延伸、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规模扩张、品牌CI策划等策略和方法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杜建芳 《中国经贸》2011,(15):14-17
有品质,才有品牌 没有品质,就不可能有品牌。品质与品牌是一种因果关系,品质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品牌是会水到渠成的。企业忌讳的是在没有品质的情况下空谈品牌、虚张声势以及去造就一种虚假品牌。高品质是好品牌的基础,好品牌是高品质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高管团队被认为是影响企业战略和绩效最为重要的内部因素之一,因而一直是战略理论研究重点关注的焦点。以往的高管团队-企业绩效研究多关注人口统计、团队多样性等特征的影响,但是鲜有定量研究涉及团队断层线以及CEO权力变化的影响。以我国沪深股市240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了高管团队断层线(TMT Faultlines)与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团队管理者的权力特征对二者关系有何影响等问题。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高管断层线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差异,其中任务相关断层线与企业绩效间呈现倒U型关系,而社会分类断层线与企业绩效间呈现U型关系。数据分析还表明,CEO权力会负向调节高管团队断层线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减弱了任务相关断层线的积极效应和社会分类断层线的负面影响。该研究对于整合高管团队认知资源以及深化后续的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一种特定的心理价值和服务。品牌对于产品的营销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品牌本身具有营销功能,更重要的是,品牌是一种独立于商品主体之外的资源和资本,企业可以通过品牌的创造和运作,有效地拓展市场,获取收益,并进一步提升品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浅论民营企业的品牌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在竞争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也走在前列。致力于品牌建设,以品牌战略降低营销成本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民营企业品牌问题提出了需要注意的5个方面,并根据民营企业的体制、管理特点、资源状况提出了品牌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品牌竞争已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主要方面,外国强势品牌成功的经验在于以文化为后盾,进行品牌传播;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通过挖掘资源,构建自己的品牌文化,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能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核心竞争力有多种构成要素,在今天形成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是设备、资本、产品等物质资源,而是人才、管理、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源,这些资源不易流动,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与复制。在人才、管理、技术、经营、品牌、文化等无形资源中,人才是第一核心能力,人力资源是第一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位经济学者指出,在当今科技创新与科学发展时代,人本资源已经上升为企业资源的主导地位。人的知识是唯一在使用中不被消耗和能够不断增值的资源,并将取代资本和权力,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知名企业家们较早地看到,企业"人本资源"即劳动力与人才资源是构成科学发展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整合中国润滑油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惠 《中国经贸》2005,(2):56-57
品牌决定竞争力,对中国企业而言,其成功的关键又在于整合,企业要在长远竞争中取得最后胜利,必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华佰春 《魅力中国》2011,(12):83-83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市场上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品牌竞争态势,谁的品牌更强势,谁就更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已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当前市场上同类产品数量众多,令顾客难以选择,品牌的作用逐步突出。作为企业如何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知名度关誉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一条怎样的ERP(企业资源计划)道路,使中国企业信息化走向成功,取得最好的应用成效,从而实现利用信息化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目标;使中国软件产业能够抓住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市场机遇,发展出自主版权、中国品牌的ERP产品和产业,并成长出一批具有产业规模的ERP厂商和相关专业服务提供商;这是企业界、产业界、政府、研究单位、媒体界及社会相关部门当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