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2009,(2):13-13
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的人民公园南广场将建重要节点标志——城市“原点”,目前两个设计方案在网站上公布并征求市民意见。据了解,人民公园位于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建于1918年,一直是广州城的中心区,是传统中轴线上的重要景观节点。  相似文献   

2.
杨兰 《重庆与世界》2013,(11):42-45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利益观是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原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主线。坚持人民利益观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观的生动体现;坚持人民利益观是共产党人一切言论的最高标准。在当代中国,坚持人民利益观就是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外部地域空间结构,把城市作为区域中的点,从城市体系的角度进行研究:二是城市内部地域空间结构,把城市作为一个面,从城市形态和功能分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立足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在城市体系和区域中承担职能的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侧重于对空间结构演进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城市治理工作,强调“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1))。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新论断,面对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对城市建设和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新时代我国的城市建设有着新的变化和问题。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城市治理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城市建设原则,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来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与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在新征程上书写新时代城市治理美好篇章。  相似文献   

5.
柴清玉 《科学决策》2006,(12):15-16
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它的内涵个性的外化,是它的精神气质的表现,是一个地域共性的审美,不是单纯的景观,而是一种文化。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因地理和民族而生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悠远流长,因此,每一个城市都应当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鲜明的形象。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虽然有660多个大小城市,但有着鲜明特色和个性的少之又少。有些即使有一点特色,也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形象。建设富有鲜明个性的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亟待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城市治理工作,强调“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1))。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新论断,面对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对城市建设和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新时代我国的城市建设有着新的变化和问题。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城市治理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城市建设原则,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来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与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在新征程上书写新时代城市治理美好篇章。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城市空间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高层建筑、高架路、空中花园、人行隧道、地铁、屋面广场、阶商城、建筑中庭和室内步行街等要素,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越来越普遍,城市空间有朝着立体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隐性因素对城市空间演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而间接有力地影响并推动着城市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该文从空间相互作用的加强、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区位选择的优化以及对应产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塑四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驱动机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历史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 ,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速度问题 ,其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是建立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 ,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确立合理的空间依托。本文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三个基本结构形态 ,剖析了中国城市体系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从私家车出行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正在发生巨大演变,空间集聚在带来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利用2009年9月开展的北京市社区住户"家庭出行能耗与居住环境"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城市公共品的空间布局)对居民选择购买私家车以及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我们发现:居住分布与城市公共品分布的空间匹配程度越高,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概率越小;私家车出行成本越低,就业可达性越差,碳排放越高.这些实证发现可以给城市规划者以启示,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低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工、专业化与集聚效应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动力,文章通过分析物流业对分工与集聚的影响,分析了物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基于空间结构演化的城市物流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2.
黄秀萍 《中国经贸》2010,(8):157-157
一、符合当地特色建筑理念的重要性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特别是旅游城市的建设中,常常会遇到与原有历史性建筑不符的建筑体系,这种风格不符的建筑体系,不但对城市的整体面貌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会造成浪费、影响旅游业发展或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进而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设想上海到2020年建成世界城市,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世界城市的能级和水平。据此选取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的数据,进行城市空间分布结构、人口布局结构和就业布局结构比较研究,进而对上海城市空间和人口的理想结构进行模拟预测。主要的模拟结果是:按上海市辖6340平方公里,上海居住人口的理想规模最高值为1370万,就业人口的理想规模最高值为1090万。根据世界城市服务能级的要求,未来上海的CBD就业人口还需进一步集聚,CBD乃至整个城区的居住人口则需要导出。上海城区与郊区600:6000的空间结构基本合理,理想居住人口比例为55:45。  相似文献   

14.
15.
城市的楼顶     
《中国经济快讯》2013,(32):54-57
“北京楼顶违规别墅”一事,让城市的楼顶难得地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实,除了违规建筑,城市的楼顶还有很多用途。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衍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关系是企业和家庭空间选址和竞争的结果,决定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形态。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要素的空间分布出发,回顾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经典理论,探讨了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经济机制,特别是集聚经济和通勤成本这两个相反经济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决定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特征的。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备受关注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弱势群体就业障碍及住房问题等“城市病”的缘由和改善途径加以讨论。城市政策应对土地利用、交通和环境进行统筹考虑,并设计恰当的制度激励机制,使个体行为的外部性进行正确的“内部化”,这可以提高城市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环境影响并促进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孙凯 《中国经贸》2014,(9):247-247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国家开始重视城市化建设。城市建设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资的力度,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本文先介绍了城市建设投资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城市建设投资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筑色彩作为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恰当的使用建筑色彩语言去塑造建筑,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这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装饰艺术的内容、原理及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南昌城市的地域特征,从色彩表达和细节处理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技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城市不可能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打造城市主题文化品牌,以此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其主题文化建设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并没有使其真正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齐齐哈尔市打造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就是要树立核心城市品牌形象,进而带来城市品牌效益。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济南市区,花团锦簇,园博会的标志随处可见;而一路向西,在冉冉升起的济南西部新城标志性建筑济南大学科技园附近,园博园的建设师傅们收起了打扫建筑垃圾的扫帚. 来自北京的著名电影制作人王晓山剐刚结束了园博会形象片的拍摄,他深情地望着这个自己奋斗了十几天的地方说:"这是一个让人看了就想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