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龙江省的区位优势,为对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对俄能源合作的优势,指出了黑龙江省对俄能源合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黑龙江省对俄能源合作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毗邻黑龙江省的东部地区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地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对黑龙江省产生有利的影响,俄罗斯所进行的经济改革,将对占有地缘优势的黑龙江省提供了广阔的参与机会,因此,研究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和我省与之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总结得失,制订战略,预测前景,找出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俄科技合作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与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重新制定发表了《2035年以前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战略出台后极大地促进了中俄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合作,为中俄能源合作开辟了新的领域。但俄罗斯国内仍存在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俄能源合作方式单一以及面临日本、韩国在能源上的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应继续深化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双方的政治互信,推进能源合作方式多样化,积极推动建立中日韩能源合作机制,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中俄能源合作已开展很多年,但双方仍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有待解决。从贸易互补性角度来分析目前中俄贸易及能源合作的现状,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实证了中俄能源贸易的互补性的情况。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和实例来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振华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2):23-23
黑龙江省居于东北亚腹地中心、国家沿边开放的最前沿,拥有2981公里的边境线。目前中俄是战略协作伙伴,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俄罗斯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几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市场之一。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应积极的寻求对外出口创收的机会,但是在企业对俄出口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营销策略问题。本文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就促进对俄经贸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能源是在现今世界能源危机现状下发展起来的新型的绿色替代能源,具有缓解能源短缺和促进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为物产丰富的农业大省黑龙江来说,有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质能源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别人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另辟蹊径,确立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以振兴黑龙江省经济,为我国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降低国家能源安全风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于矗礼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17):7-7
1.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多年的持续发展,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进口一直保持在约7000万吨左右。目前中国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总量的40%,约每天60万桶。2004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据专家估计,我国石油供需缺口2010年为1.2亿吨左右,2020年为2.1亿吨左右,我国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将由目前的30%上升到2010年的40%和2020年的50%。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国家加快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面向东北亚区域深化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决策的重大部署。把黑龙江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黑龙江省的对俄贸易不仅扩大了全省对外贸易的规模,也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正确认识对俄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有效的发展策略,对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以资源和地缘优势为依托,更好地参与21世纪东北亚地区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且拥有大量的资源,并且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中俄两国自古以来就开始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这就为建设黑龙江省成为对俄经贸的桥头堡奠定了基础,因此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对俄贸易的“先锋军”即“桥头堡”,其“桥头堡”建设的核心是开放,包括开放的思想和开放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已经进行了15年的对话,2006年更是带来实质性成果的一年。自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访华、中俄在能源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以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步伐明显加快,中俄能源贸易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双方已经建立了专题工作组,确定合资计划,在石油深加工、建设新的炼油厂等方面展开合作。在天然气和石油管道方面,具体工作也已展开,预计最早将于2011年开始对中国供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