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郑桂娜 《时代金融》2011,(36):76+94
2002年中央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并将其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个主要工具来对冲外汇占款回收流动性。文章首先重在采用格兰杰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法,从实证角度来考察发行央行票据对冲基础货币量的效果、央行票据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并根据分析在了解央行票据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宋超 《时代金融》2008,(6):68-70
随着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不断凸显,中央银行采取各种手段回笼多余的流动性,央行票据冲销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首先测算了当前我国的央行票据冲销效率,认为目前票据冲销的效率正逐渐降低,操作空间逐步压缩。然后就票据冲销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以外汇占款为主的基础货币的刚性增长,在根本上制约了央行票据冲销的有效性,而票据冲销事后性、被动性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不能长期依赖央行票据解决当前货币供给过剩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的现实,分析了长期倚靠票据冲销的弊端,即只能维持货币供应的总量平稳,货币构成结构进一步扭曲。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国债市场,逐步减少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  相似文献   

3.
发行央行票据的局限性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将央行票据作为对冲工具,在调节基础货币、冲销外汇占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央行票据的滚动发行,其对冲作用在逐渐降低,并对国债发行有消极影响。应逐渐将国债代替央行票据作为主要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4.
我国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冲销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实现人民币汇率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央行采取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对冲外汇占款.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金率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冲销有效性进行了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央行票据在短期内能够平抑物价的上涨,而存款准备金政策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且央行票据的冲销效果明显优于存款准备金政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外汇占款持续增加,我国央行所面临的冲销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国债市场尚不成熟,央行票据应运而生,虽然发行规模持续扩大,但有效对冲比率却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央行票据作为冲销工具的负面效应.认为央行票据不宜作为长期的冲销工具,应在对央行票据进行创新改革的同时,继续完善国债市场和外汇体制改革,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冲销工具以减少央行票据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的扩张,我国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规模不断扩大,央票冲销外汇占款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和管理层的关注。本文采用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期间的数据,分析汇率因素及利差因素对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的扩张,我国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规模不断扩大,央票冲销外汇占款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和管理层的关注.本文采用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期间的数据,分析汇率因素及利差因素对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邵川 《西南金融》2011,(6):12-15
在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背景下,人民币一直存在升值预期。为防止人民币快速升值,央行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这必然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因此,外汇冲销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国央行外汇冲销主要采用了回收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以及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前期的冲销手段基本奏效,但面对数量不断膨胀的外汇占款,仅靠冲销措施是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从源头上找寻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央行冲销效果的论证考虑了货币目标供应量的影响,通过构建广义货币供应量 M2的有效冲销指数公式,分析2005~2013年的央行货币冲销政策的实际效果,结果发现:我国货币冲销在大多数年份是有效的,在外汇占款压力较大的年份,由于短期国债的不足和央行票据发行的诸多缺陷,对外汇占款的冲销明显乏力。最后提出了发展国债市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央行冲销效果的论证考虑了货币目标供应量的影响,通过构建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有效冲销指数公式,分析20052013年的央行货币冲销政策的实际效果,结果发现:我国货币冲销在大多数年份是有效的,在外汇占款压力较大的年份,由于短期国债的不足和央行票据发行的诸多缺陷,对外汇占款的冲销明显乏力。最后提出了发展国债市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增长导致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为维持汇率稳定和防止流动性过剩,央行采取冲销干预手段对冲外汇占款。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冲销干预通过影响信贷资金的区域供给状况,进而影响区域信贷利率。据此,本文提出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与市场》2011,(9):66-67
央行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对冲因外汇占款增加而释放的人民币流动性,随着形势的变化,央行可能反向操作。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保持快速增长,央行被动大量收购外汇并以外汇占款方式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为此,央行运用了调控再贷款规模、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措施来消除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对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运用VAR模型实证研究2002年9月~2007年8月期间央行货币冲销措施的操作和冲销效果,发现提高准备金和再贷款控制的中长期冲销效果优于央行票据.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之后,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形势不断扩张,人民币升值预期上涨,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压力。在这种情形下,运用有价证券正回购和买卖现券交易以及再贷款冲销政策,来回笼基础货币及对冲大量过剩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缓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新增金融债券——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央行票据作为中央银行冲销操作的一种新式工具逐渐发挥越来重要的作用。但因央行票据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所以从长期发展来看其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央行票据发行规模不断增大,对影响该趋势的因素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经济计量学方法对影响我国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央行票据发行规模、新增外汇占款和到期央行票据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新增外汇占款相比,到期央行票据额对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也反映出央行票据对外汇占款的冲销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6.
李辉文 《金融与经济》2007,113(6):22-25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引起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商业银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运用协整、VECM模型、脉冲反映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外汇占款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析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含义。实证发现:外汇占款不仅没有引起金融机构流动性增加,反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相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由于政策“宣示”效应大于资金“冻结”效应却引起商业银行流动性增加。这显然是一个悖论。然而与我国外汇冲销政策实施有关,也说明我国货币政策是初步有效的,尽管这是以其独立性为代价。  相似文献   

17.
余明 《金融研究》2009,(2):17-28
近几年,央行票据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冲销操作,回收基础货币最重要的手段。本文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政策传导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央行票据的货币冲销效果在短期内是非中性的,它不仅通过影响基础货币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而且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长期内央行票据冲销操作对基础货币和狭义货币供给量能够产生一定影响,但对货币市场利率和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趋于中性。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中央银行票据是在银行间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它是我国为对冲外汇占款,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创新的一种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作用是直接减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19.
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卫 《西南金融》2007,(1):28-29
本文针对近段时间央行频繁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并没取得较好效果的现实,认为目前过多的外汇占款导致流动性增加,造成货币投放不均衡,是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而这种不均衡仅靠中央银行目前的对冲性政策不能持久有效地缓解,应该在此基础上着重加快外汇管理的改革,合理改善引进外汇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由此形成中央银行的巨额外汇资产。针对我国外汇资产的增长,中央银行采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冲销外汇占款等措施,引起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扩张。本文通过分析2002-2015年外汇储备变动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指出了外汇储备过大给资产负债表管理带来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