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方政府采用以支定收的理财思想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需要。为保障以支定收的理财思想更好的实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当前,土地出让收入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和风险突出。文章对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就如何解决地方财政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很多研究表明,中国式分权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重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公共服务和人力资本投入。免征农业税和相应的转移支付降低了基层政府的财政独立性,其影响与上述政策结果相似。利用河南省108个县级单位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对减免农业税后的财政支出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受到免征农业税影响较大的县农业支出显著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显著下降。由于前者主要是由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压力造成的,这说明财政收入集权强化了那些易于考核的政策目标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地方经济建设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弥补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借债,如通过受政府机构控制的企事业单位(城投公司)来借款等。这些债务名义上不属于政府债务,但最终都由政府负担,因此必须正确看待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深入分析原因,寻找到有效管理政府债务,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的方法。本文用上海市南汇区的数据和实例对地方债务进行  相似文献   

6.
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问题探讨——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强 《生产力研究》2008,(22):40-42
山西省财政体制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先后经历了财政包干制和分税制两阶段的改革,进入"十五",山西省财政收入飞速增长。在"十一五"的关键发展时期,山西财政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以公共财政为主还是建设型财政为主?县乡财政的困难程度如何?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文章针对上述问题,从山西省财政现状着手,分析现存的重要问题,试图寻求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央经济政策多变及外部法律不完善,使得中国地方纵向预算自主权缺失;同时,在行政主导型模式下,公众及人大都没能真正进入到地方预算决策的核心,又使得横向预算自主权过度。解决地方预算自主权非均衡的矛盾,中央政府需减少对地方政府理财过程的诸多限制与约束,并归位公众的参与权,提高人大的预算能力以增强其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8.
9.
李承怡 《经济地理》2019,39(9):24-30
财政支出竞争作为地方政府争夺要素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方面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要素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的损失。文章构建一个软预算约束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模型,并基于2009—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财政支出竞争策略的空间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公共投资与公共服务两类支出均能吸引资本等要素的流入,因而各地区表现出财政支出的"逐底竞争"。其中,公共投资竞争策略相较于公共服务策略,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更强,这也是造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基建、轻民生"的结构扭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财经》2018,(4):48-60
日益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仍然能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在实证中却面临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所导致的内生性难题。本文采用我国各省区政府信息平台2010-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真实数据,以地方政府招拍挂出让价款作为工具变量剔除内生性,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债务率较低地区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债务率高地区这种作用不明显。同时,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因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和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简单扩大举债规模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可取,地方政府应根据负债程度和地域差异调整负债策略,并提高债务资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传统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既给地方政府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产品商品化问题。基于复式预算无可比拟的优势,该文从复式预算视角出发,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分类城市基础设施,并将其纳入不同的政府预算:纯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纳入公共预算;私人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既可以推向市场,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也可以将其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纳入专门预算——财政投融资预算。通过以上制度设计,期望科学地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同时也为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地方政府债务由来已久,一直在半明半暗的状态下运行,也没有引起国家层面过多的关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全国上下财政收入增幅明显放缓,地方财政收支压力陡增加大,甚至引发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和社会不稳定,地方政府债务才逐渐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部分地区风  相似文献   

14.
财政体制失衡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德银  邵娇  迟淑娴 《经济研究》2019,54(10):41-56
本文首先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发达与欠发达两个地区规模报酬递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考察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无论是从全国层面抑或分地区均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而财政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则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在这之后,本文通过对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标准化回归估计进一步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通过直接作用渠道显著降低或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而财政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大小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即发达地区财政横向失衡直接提高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而欠发达地区财政横向失衡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亦可通过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正向激励间接影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法制化建设,抑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膨胀,是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背景下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重大问题。以1999—2017年各地区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通过立法强化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能力能否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形成有效制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能够显著抑制地方政府预算支出和决算支出规模,使预算支出和决算支出平均下降约8%,且其效应在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后进一步强化;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对政府支出规模的抑制作用在财政分权程度更高或者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更强的地区更大;对机制的研究表明,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对削减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为发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对政府支出规模的抑制作用,应扩大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力和监督范围,加强对重点财政支出的监督力度,不断推进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地方政府间财政政策互动对我国财税体制等的顶层设计意义重大。通过理论分析和运用三阶段Bootstrap DEA、空间Durbin模型,对2007-2011年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进行了测度与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效率及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学历人数比例、财政分权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等控制变量均存在相互促进的空间依赖关系。因此,增强区域人才交流与官员激励,提高辖区市场开放度与纳税人受教育水平,完善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将有利于增进政府效率,发挥其影响因素的正外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之一,职责的履行依托于财政的支撑,职责和财政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明确界定是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通过对加拿大地方政府财政事权支出、收入构成、特征、问题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显现政府职责和财政关系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以期对我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先后经历了财政包干制、分税制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方政府与同一阶段不同层级或地域的地方政府,其行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导因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对地方政府的不同激励与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财政依附性在不断增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逐渐让位于合作;地方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进入了良性轨道;地方政府职能逐步从经济性向公共性过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