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文献回顾和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之间具有显著的互补关系,属于顺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大于进口效应;直接投资的双边贸易促进效应的强弱排序依次是塔、吉、乌、哈和土.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对双方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投资流量与存量、区位分布、投资主体、产业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其次,从中亚五国投资环境、中国政府政策支持和中国企业投资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财政支持、贸易促进、金融支持、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为中国政府提出了支持企业开展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并从投资前调研与评估、产业选择与区位选择、投资模式丰富与创新、提高本土化水平与搞好公共关系等方面,为中国企业开展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双向投资日趋活跃,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和质量的快速提高,对中俄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贸易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本文从贸易与投资规模的角度,选取1992—2008年的中国对俄出口贸易额和对俄进口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作为解释变量,设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用以考察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进出口贸易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对中国对俄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笔者利用中国与19个OECD国家和地区的2000年~2008年双边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吸引外资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伙伴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FDI存量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FDI流量的促进作用,投资对于服务的进口引致效应大于对服务的出口创造效应。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货物贸易是双边服务贸易流量的促进因素,东道国的服务贸易开放度与其服务出口成正比,相对距离则构成了双方服务贸易的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5.
东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的方法,研究了东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盟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同时1984-1997年的回归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贡献率大于对出口的贡献率,而1997-2003年的回归结果却表明外资对出口的贡献率反而超过了对进口的贡献率。总的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沈国兵 《经济研究》2005,40(6):82-93
本文研究发现(1)中美进出口计价方式不同和运输时滞导致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存在差异是自然的。(2)参照剔除香港转口毛利后中美贸易新估计值,1995—2003年美国对华出口低估年均在24%以上,从华进口高估年均在35%以上,而中国对美出口低估年均在20%以上,从美进口相对没变。(3)考虑服务贸易后,美中商品与服务贸易逆差估计值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新估计值已相当接近。上述结果得到IMF数据的证实。(4)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增加会造成中国对美出口增加、对美贸易顺差增加。依据中美两国月度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这一结果证实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已超越中美两国贸易范围而成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所引致的贸易逆差转移问题。剔除外资企业进出口贡献及贸易统计差异后,中国对美贸易估计值已非常趋近于美国对华贸易估计值。  相似文献   

7.
崔炳强 《经济论坛》2014,(5):43-44,76
RD投入与新疆对中亚贸易竞争力存在相关关系,RD投入有利于新疆由贸易通道向"通道+基地"转变,有利于新疆对中亚贸易竞争力的长期保持,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调整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新疆对中亚直接投资进而带动出口。  相似文献   

8.
边婧  张曙霄 《经济纵横》2020,(2):99-105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区分沿线国家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出口方面看,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替代效应,在南亚地区、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互补效应,但在西亚地区、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出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从进口方面看,我国在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替代效应,在西亚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互补效应,但在东南亚地区和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进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基于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应注重与不同国家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共赢。  相似文献   

9.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国兵 《财经研究》2005,31(9):80-91
文章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商品出口、从外商品进口分别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之间没有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存在有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变动到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进口)发展变动的单向因果关系.(2)在95%置信水平下中国对美商品出口、对美贸易顺差分别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有双向影响关系,这与依据美国统计的月度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3)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共同生产和出口美国必需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和技术成熟型产品.美中贸易逆差属于互补性商品贸易逆差,已超越中美两国贸易范围,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包括美国在华直接投资所产生的贸易逆差转移和贸易替代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货物出口贸易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人口数量、中国和沿线国GDP、贸易自由度指数、两国之间的距离及是否使用共同语言等因素对中国向沿线国的货物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在沿线61个出口市场中,以欧洲各国为主的11个国家属于"潜力再造型"国家,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潜力十分有限;以俄罗斯、中东欧及中东地区各国为主的共34个国家属于"潜力开拓型"国家,这些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出口潜力待挖掘;以中亚和南亚为主的16个国家属于"潜力巨大型",这些国家大多是中国货物出口的"小型市场",还存在很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技术标准贸易效应的理论机制。基于12个国家1994—2011年的国别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标准对于进口和出口都有促进作用,但是,技术标准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呈现出倒U型的特征;人口规模和贸易规模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和出口负相关,而与进口正相关;贸易伙伴国GDP的增加会促进出口,本国GDP和进口正相关;技术创新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进出口贸易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8,(4)
文章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分析韩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韩国对投资东道国的进出口。以韩国连续五年进行直接投资的38个国家为对象,研究时间从1990年到2016年,投资母国对东道国的进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这段时间是因为韩国从1990年正式积极展开海外直接投资。为了分析海外直接投资对进口及出口的影响,将取在现有研究的解释变量当中普遍使用的控制变量。文章分别海外直接投资额和累计额进行分析,自变量采取母国(韩国)和东道国(38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母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分析结果,对全体38个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和出口显示正的相关关系,如果韩国扩大海外直接投资,韩国向投资对象国的出口也会增加,由此会产生拉动出口的效果。按区域的进出口效应分析结果,在亚洲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与出口显示正的显著性关系。在欧洲地区海外直接投资与进口产生正相关,但对出口在统计上显示不显著。随着在美洲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增加,韩国向美洲地区的出口也增加,而对进口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上一年的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显示显著的关系。从此分析结果可知,韩国在亚洲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对这些地区的韩国进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美货物贸易的现状入手,对中国和美国双边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综合经贸关系进行研究,考虑到金融危机对贸易和投资数据的影响,文章实证部分以1986—200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ECM)和格兰杰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美商对华直接投资(AFDI)的流量和存量与中美货物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计量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虽然是美国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国,但美国在服务贸易、对华投资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且中国对美货物进口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美商对华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因此,在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中,双方利益不仅在货物贸易,而且在双向投资、服务贸易等经济领域,赢利更多的是美国。  相似文献   

14.
当前,加强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选择。选取2003~2014年我国与中亚五国国别数据,对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有效促进了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我国扩大对中亚国家出口规模、中亚国家汇率波动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而现阶段我国从中亚进口以及中亚国家对华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也存在一定负向影响。应从深化区域贸易合作、科学选择对外投资产业、推进金融合作以及加强政策指导与技术创新等方面推动我国向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提升母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8,(4)
文章利用中国主要出口的15个国家1996-2015年的贸易相关面板数据,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主要出口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出口目的地国家地区的经济规模、出口目的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进出口地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是否同属于WTO组织等因素会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效应,运用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产品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无论是初级农产品贸易还是农产品加工贸易,这种互补关系都是确定的。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争论主题。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FD 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但对从东道国的进口却具有替代效应。因此,大力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中国的对外出口、绕开东道国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1993年~2009年中国对105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应用动态VAR模型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及进口之间均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但这种创造效应还较为有限。因此,应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发挥其与贸易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迅猛发展,逐渐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以及各国经济增长的新的源泉。利用岭回归方法进行时间序列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GDP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较为显著,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和城市化水平与中国服务出口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0.
缪维佳 《时代经贸》2010,(10):68-69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的出口、进口、实际汇率与FDI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四者之间长期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其中,长期内出口对进口有促进作用,短期内进口对出口有促进作用,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都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而长期内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又对进口具有替代作用。实际汇率的升值对FDI有抑制作用,实际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吸引F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