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宛青 《现代商业》2011,(2):276-277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网络舆论涵义及特点入手,分析了网络舆论对公共危机事件发展影响,提出了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去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考察工作,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建设、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亲临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新媒体的高度重视。党报网站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肩负特殊使命,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所谓“任重”,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及时而准确地传达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我国致力于建设信息化社会,当下3G、4G移动通讯发展迅猛,且通讯设施建设较好,我国互联网建设和智能终端市场的建设也伴随着我国经济而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逐年增加,人们对互联网多媒体平台有了广泛关注。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网络舆论兴起,作为一种新的媒体舆论方式,使我们必须思考如何看待、运用并引导网络舆论。本文首先界定网络舆论的概念,然后分析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失范的现状,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舆论形式,是民意采集的重要渠道,它通过监督和评价创先争优活动的各个环节,协助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保障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和互联网固有的缺陷,网络舆论操控、非理性网络舆论表达以及网络舆论"被工具化"等会妨害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创先争优过程中需要系统构建政府、媒体、网民三位一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对网络舆论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5.
微博以自身的高速传播、覆盖范围大、易操作等特点,使得其在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目前由于微博管理混乱、虚假信息的传播和不合法的网络传销已泛滥成灾,导致政府对微博舆论管理难度加大,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面对微博舆论场,各级政府应积极应对新时期的微博舆论带来的挑战,适时、迅速地开设微博,加强与网民互动。同时加强互联网及微博管理,加大培养微博意见领袖力度,加快提高相关人员应对媒体素养,以引导微博舆论健康发展,促成整个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和谐。  相似文献   

6.
2013年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年,河南网络舆情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作为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重要时期的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挑战,而网络舆论既是对现实的反映也影响着现实的发展,只有深入分析和厘清网络舆情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主动介入,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好网络舆论作为社会减压阀的作用;建立政府和网民之间的长效互动机制,构建上下畅通的网络舆论体系;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规范网络环境,凸显网络正能量,才能保证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也才能使网络舆论促进河南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天笑 《中国报业》2022,(20):46-47
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相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但由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网络监管制度欠缺等缺点,导致目前互联网新闻传播涌现出不良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应注重网络舆论的引导及管理。本文首先探讨了加强引导及管理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网络新闻传播舆论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及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梁泉 《中国报业》2009,(7):14-15
每一次新的传播技术革新,都会带来媒体发展的巨大变革,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全新的问题。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不仅使互联网媒体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更使得我们面对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协同发展,以及在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新的舆论引导格局、抢占新的舆论引导制高点的重大命题。而随着3G网络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通 《商》2014,(10):34-34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而社会发展中的交流机制却仍有欠缺,往往因此而产生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在其中凭借着自身的影响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的引导,对与政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确保舆论的正确方向,不仅能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行政能力,还直接作用于人民幸福安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的利远大于弊,其存在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但网络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趋利避害:政府应以“以法治网”为根本,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网络舆论的表达;对网民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从技术层面对网络舆论实行有效把关;强化主流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舆论互动;在动态中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商》2016,(10)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一份子,随着网络舆论地不断出现,网络舆论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的主要发源地,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平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造成的危害。怎样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对地方政府带来的困境,寻找在网络舆论下我国地方政府科学治理路径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传播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舆论传播阵地。网络在带给我们空前丰富的咨询和快捷的信息传输的同时,也会由于其信息内容的不可控及信息数量的巨大造成舆论方向失控,从而引发舆论危机。危机到来时,企业当务之急是向公众提供关于事件的透明清晰、开放真实的信息,在积极预防网络舆论危机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主题论坛、意见领袖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负面信息屏蔽或信息稀释等强硬的舆论控制方式,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3.
刘玉霞 《中国市场》2012,(5):110-112
我们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面对新的时代课题,各级政府应积极构建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网络舆情引导新环境,为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奠定健康的舆论引导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民众参与社会、表达意见的方式,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重要的监督形式,成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提高全社会公民素质的最好途径。探讨新的形势下,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创新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与方法,加大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法制建设力度,防范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侵权现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介成为舆论形成与传播的新阵地。伴随着我国公民意识的不断觉醒,公民通过网络渠道参政议政、表达自身诉求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从孙志刚事件到江苏高考名额分配事件,近十几年来网络舆论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烈。文章主要从相关概念及研究文献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提炼的方式,对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模式、影响路径进行探究,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相关影响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引导网络舆论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3):214-215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日益发展,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在新闻舆论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凭借着自身独有的特色在与受众的交互传播中有着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把握好网络新闻舆论的引导不仅可以扩大传播体系,改善传播环境,也有利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分析网络新闻舆论的引导中发现其特点,并提出一些存在于现在网络舆论空间的问题,以实现网络新闻舆论信息被正确引导,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尚苗苗  江海 《中国报业》2024,(1):132-133
5G技术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5G时代,互联网舆论传播形势更加纷繁复杂,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更好地开展网络舆论工作成为当前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加强社会舆情引导,重塑5G时代网络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8.
刘毅  王祥 《中国报业》2012,(6):44-45
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微博客和社交网站(SNS)的应用热潮,传统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本文在微博客、网络新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影响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培育网络辅导员队伍、建立舆情预判和引导机制、研究网络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体素养等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王祥 《中国报业》2012,(8):30-31
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微博客和社交网站(SNS)的应用热潮,传统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本文在微博客、网络新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影响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培育网络辅导员队伍、建立舆情预判和引导机制、研究网络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体素养等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网络的发展。在这当中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比如计算机病毒问题以及黑客攻击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了互联网技术的安全应用,该文针对目前形势中的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计算机网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