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依据2000—2014年江浙沪三个地区"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与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通过"创新驱动"因素对江浙沪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影响路径分析发现,制度和管理创新对两省一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的总影响最大,且其通过对其他"创新驱动"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机构创新)的影响,间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间接影响大于其直接影响;而机构创新可以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促进江浙沪三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四大"创新驱动"因素均对两省一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产生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创新驱动为研究基点,探索了创新驱动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强调无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重振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创新驱动对于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再工业化”创新驱动路径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互促的过程,导致中美制造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两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战略发展目标重叠与国际资源的争夺上。当前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贡献度偏低,创新驱动转型是必由之路,但美国“再工业化”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制造了种种障碍,亟待突破。为此,中国也应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中寻求启示,以明确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的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实施来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如何展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仍未得到系统性解释。本文以中央和地方层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研究对象,探析其为什么既要有效授权又要技术创新,并试图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来探究其创新驱动路径的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的资本经营模式和“功能定位→履职授权”的资本授权模式,两类公司探索并形成制度创新驱动路径。(2)两类公司通过市场机会识别能力、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和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动态能力提升,形成以持续性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技术创新驱动路径。(3)利用对接机制形成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以此完善可能的创新驱动路径选择问题。本文从“制度—技术”双重因素视角探索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创新驱动路径,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从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产出和结构出发,并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进行比较,剖析造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影响因素的角度,提出了六点参考性建议,如加快企业制度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加大技术创新加入产出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三大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衡,即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失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失衡。未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以支持产业有机融合为手段,化解产业结构性失衡,构建国际竞争力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经济效益良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从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高高端制造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占比,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构建化解"虚实结构失衡"的体制机制,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推动虚拟经济的结构优化,防止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倾向,防范长期系统性金融风险;以提升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目的,深化基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积累速度缓慢、流失、投资不足等问题,造成人力资本明显不足,这对东北地区的人才红利效应、经济发展活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直接影响。如何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使人力资本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东北地区应通过多元投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通过引育结合,集聚人力资本发展力量;通过政策激励,激发人力资本创新动力;通过完善服务,优化人力资本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11)
实干,才能兴邦。在经济领域,实干的涵义是打造持续健康发展的实体经济。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发展制造业是实现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制造业虽然连续五年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保持第一,但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缺乏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制造业的经验,以国家为主导,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发展"四化"(专业化、服务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增长的必由之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技术创新到了新的阶段,技术模仿的空间和收益越来越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须实现三个转型;一是大量的商业技术创新需要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以充分发挥市场在探索未知领域创新阶段的强大优势,避免政府选错路径带来重大损失和贻误时机;二是创新的驱动机制需由技术模仿向体制改革释放创新主体活力转型,政府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到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制度环境方面去,而不是直接组织科研和生产;三是创新理念由"精英型创新"向"包容性创新"转型,努力创造平等机会,使创新的收益和成果为更大范围的人群所享受。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亟待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但已有研究对于驱动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人力资源要素属性特征并不明确。本研究提出了人力资本榫卯的概念,基于219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双元性HRM系统、人力资本榫卯属性与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资源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可开发人力资本"卯头",协作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可开发人力资本"榫眼",人力资本"卯头"对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直接作用显著,人力资本"榫眼"对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直接作用不显著;由资源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协作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成的双元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榫卯突现进而驱动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发展排头兵,如何通过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模式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都可以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而政府干预有助于提升多样化集聚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性因素。面对人口老龄化严重带来的劳动人口减少、资本回报率递减及资源能源约束趋紧,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长期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逻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内生性的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市场、企业等多元主体全方位、深层次引领创新发展,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动力支撑与红利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经济增长动力的认识经历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演进过程,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是我国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依据世界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于"绿色能源"、"数字制造"和"智慧地球"三大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挖掘"技术创新红利"、"经济全球化红利"和"生态文明红利"等创新红利,已成为国民财富健康、可持续增长的不竭之源;成为提升发展质量及竞争能力的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无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组织柔性、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以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为中介的组织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模型。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开发的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测量量表,对318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组织的结构柔性和文化柔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都具有显著影响,但技术柔性仅对适应环境的组织变革能力有显著影响;在组织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从组织结构柔性、文化柔性和技术柔性方面强化企业组织柔性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一直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这与其对研发活动的直接资助密切相关。发达国家设有专项基金,能增强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激励中小企业持续创新;有完善的科研资助体制,能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资助手段多样且灵活高效。目前,我国直接资助研发活动面临研发投入较少、资助的研发类型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过低等问题。为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在加大资助规模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研究,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扩充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并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模式和人力资本结构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区域由于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同而使区域创新模式大不相同。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本结构,区域创新模式表现为制度创新密集模式、技术创新密集模式、双密集模式和创新双陷阱等四种类型。通过对温州、西安和深圳创新模式的实证比较,本文认为,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模式要补足与完善人力资本结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焕焕 《时代经贸》2014,(4):326-326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日本战后形成的独特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在其独特的制度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两者互相促进与推动,实现了日本战后的高速增长。目前,日本面临着制度的转型,表现在技术创新体系上,就是要实现从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市场驱动型创新体系向自主研究开发基础上的发现驱动型创新体系的转变。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制度环境进行分析,则有助于明晰日本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存在的难点以及制度演进的方向,更好地把握日本技术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及竞争优势提升依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高技术制造业下属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高技术制造业每个行业动态效率变化值,并结合熵值法确定投入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各创新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度。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在2014-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但整体上创新效率发展态势较好;②技术进步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③相同投入要素在不同行业中的贡献度差异较大,主要归因于指标投入强度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是一个工业大省,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广东工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瓶颈.尤其是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提高工业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跟工业产业的显在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跟竞争力的关键--竞争优势系数都成高度正相关,但对潜在竞争力指标即竞争优势系数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对显在竞争力指标的作用.竞争优势是一个产业持续扩张的能力,由此我们认为一个产业要想保有持久的竞争力,就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投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德国“工业4.0”计划及其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思路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推进生产组织的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与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有所区别。文章系统研究了德国在制造业领域推行的"工业4.0"计划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并比较了该计划与其它版本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文章最后提出德国经验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若干启示,包括重新认识工业和工业化的意义,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