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的文献,但是不同的学者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针对居民财富禀赋对消费影响的心理效应来考察,通过是否拥有住房及是否有购买住房的意愿,将居民分为三种类型,并分别建立动态方程,考察房价变动与政府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不同类型的居民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要研究房价变动是否能引起居民消费的变动,关键看各个类型居民的比重。同样,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不一定能促进居民消费,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随着拥有住房居民的比例越大,房价上涨能引起居民消费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居民收入对消费波动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消费与收入基本上沿着均衡路径运行;居民消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命周期意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不同的走势;我国居民消费敏感度较低,表明我国居民中将当期收入完全用于消费的人数很少,说明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跨期平滑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自2015年以来我国又经历了新一轮的房价上涨,来自房价上涨的需求侧冲击会对当前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构建了包括居民部门、房地产企业部门、非房地产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在内的四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主要分析了居民对房地产需求增加的背景下,房价、居民消费行为以及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情况.通过模拟发现,居民对房地产需求的增加将会快速拉动房价上涨并显著降低居民对非房地产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使整个非房地产产品市场的需求大幅萎缩,非房地产企业部门的发展也将面临严重的需求不足.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非房地产企业部门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新一轮房价上涨将导致我国后期消费需求乏力,影响未来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购房支出的流动性约束模型,对比了有无购房支出两种情况下居民消费的变化状况,并系统地阐述了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下降的内在微观作用机制。笔者运用我国30个省份1999—2008年面板数据对住房改革引发居民流动性约束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滞后一期的房价与居民消费需求显著地成负相关关系,为解释房价上涨抑制城镇居民消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对居民消费额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主要解释变量的数量分析,揭示我国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消费增长水平怎样,并对实证模型进行经济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提高消费率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低,有效需求不足,从而消费率也低,这使得居民消费价格几乎一直呈下降趋势,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至今,除住房、小轿车、电信等消费品热销和旅游等某些服务消费兴旺外,大多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仍不够旺,居民消费价格虽然已在上涨,但那主要是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的非线性机制,并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门限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当房价处于低增长机制或居民收入处于高增长机制时,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反之,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出现挤出效果;以购房首付比区分不同城市后发现,当高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居民收入处于低增长阶段,而低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收入处于高增长阶段时,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因此,如果政策当局希望有效实现促消费之目标,则需在总体上将房价维持在低速增长机制,并保持居民收入较高增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其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最终消费率下降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下降造成的,运用因子分解法找出了决定居民消费率的两个基本因素:居民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因。本文的分析还表明,消费率持续下降会加剧经济的波动,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振兴居民消费,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点之一.本文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我国省级消费升级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房价上涨、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效应来看,房价上涨抑制居民消费升级,地方政府债务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从中介效应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发挥的正向间接效应弱化了房价上涨直接负向效应,表现为遮掩效应.分区域来看,房价上涨抑制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消费升级,但促进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升级.同时,地方政府债务在东部地区表现为遮掩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为中介效应,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结合行为金融学理论,引入房价上涨预期因素,利用2001-2014年我国31个省市年度面板数据,从"兑现"和"未兑现"视角分析我国房地产财富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兑现的财富效应与未兑现的财富效应截然不同,房价上涨能促进居民消费,而房价上涨预期通过加剧人们的预防动机,抑制当前消费,且各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房价上涨预期增加了居民未来生存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促进消费提振内需这一背景下,政府在关注房价对消费影响的同时,还需兼顾房价上涨预期对消费的影响,因地制宜,促使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家庭收入为依据区分三类不同家庭,考察房价对不同家庭消费和总消费的不对称影响。结果显示:房价变动对高收入有房家庭的消费行为影响不显著,却通过缓解信用约束促进了受约束有房家庭消费;房价上涨对租房家庭消费表现为挤出效应,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购房首付比和住房租售比的提高而加强;房价对总消费的影响在不同的房价与收入增长机制中表现出结构变迁,住房市场状况导致结构变迁出现异质性。运用门限模型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与消费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房价和收入的不同增长机制中,房价波动对消费产生微弱的挤出作用,房价低增长机制中的挤出效应更为显著;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意味着,我国的高房价、高比例的租房与计划购房家庭、购房首付比较高等特征可能是导致挤出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利用1998—2008年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分析消费习惯、收入、收入分配差距、教育和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以及房价、利率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房价、利率和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都有显著影响;收入、收入分配差距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弹性系数分别达0.83和-0.21;利率和购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大;教育和医疗等体制改革导致的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居民消费理论,一般而言财富增加会促进消费,国外大量经验研究已证实了房价对消费存在正向的作用。但对于中国而言,房价上涨(财富增加)似乎并没有带动消费的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房价上涨不仅有财富效应,也有与之相对应的替代效应(或称为挤出效应),这是因为短期内房价上涨使得人们购房支出增加而挤出日常消费。另一方面,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的消费者心理分析也能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利用1999-2010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后发现,在我国,房价上涨会对消费的变动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对此,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替代效应造成的,同时中国以家庭为观念的社会结构也使得人们宁愿挤出日常消费也要承受"房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房价和居民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研究结论差异较大。为了克服现有研究考虑变量过少的问题,本文运用FAVAR模型对房价和居民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房价抑制了居民消费支出,没有体现出财富效应;比较而言,房价对居民耐用品的消费支出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日常生活用品则体现出微弱的带动效应。另外,不同类型的房价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是中国房价上涨和居民消费下降的重要制度性因素。首先,我们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获得了这一观点的经验证据,在控制了货币增长(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可以发现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对房价上涨和消费下降有显著的影响。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财政分权和房价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机制上确认了财政分权对于房价上涨和消费下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成都市近些年居民消费情况,在现代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前期消费水平、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四个变量对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得出了成都市居民消费需求模型,并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定量分析,得出了几个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徐小鹰 《经济问题》2012,(10):11-16
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分析了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预防性储蓄效应这一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房价上涨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换言之,房价上涨通过不确定性因素和流动性约束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最终会使居民消费下降,短期内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影响系数要小于其长期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直接措施在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水平,根本在于提振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容量,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以及完善社会保障等.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