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一手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职业流动与职业上升的机制。实证结果显示,近三年职业流动频次对农民工职业上升有倒"U"型影响,适当的职业流动能增加农民工向更高地位职业流动的机会,当近三年流动次数超过6次时,职业上升的概率降低。另外,工作经验对农民工职业上升产生了倒"U"型影响,适当年限的工作经验能够提高农民工职业上升的概率。亲友介绍工作对于农民工实现职业上升有显著正向影响。男性比女性发生职业流动的概率高,实现职业上升的可能性更大。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实现职业向上流动有阻碍作用,而配偶随迁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国106个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不同类型职业流动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水平流动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职业垂直上升流动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垂直上升流动的跨度以及最后进入的职业层次的高低都会对其城市融入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初职业为一般劳动力,通过职业垂直上升进入到管理精英阶层的农民工,他们的城市融入意愿高于进入到技术精英阶层的群体,而从技术精英转为管理精英的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意愿更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1年安徽三市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的调查资料,考察了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和返乡以后的梯次流动。农民工不仅在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了职业的梯次流动,在返乡以后也会实现职业的梯次流动。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和流动经历对农民工返乡前的职业梯次流动有显著影响,农民工的个人特征、流动经历、家庭条件和政策支持力度都会对农民工返乡后实现职业梯次流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279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从生活价值认知、生活态度和行为取向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价值观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理性务实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城市生活。调查认为,城乡流动中形成的现代性元素还不足以使新生代农民工形成现代生活价值观,价值观的现代建构从根本上需要通过教育和再学习提升其城市适应和主体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新变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迫切需要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层次。教育、培训、迁移等人力资本因素是影响进城农民工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使用多元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过培训、在城市工作的年限越长的进城农民工,其从事具有更高社会声望职业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些职业有诸如办事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等。提出了加强进城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家传统上使用流动表考察职业流动状况。运用人口学方法提出一种新的职业流动水平的测量指标,即总和流动率。利用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总和流动率的计算,近40年来我国城市的职业流动率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按照2002年的职业流动率水平,我国城市地区人们一生将从事三份工作或职业。同时,职业流动率的社会经济差异非常明显,较高的职业流动率发生在男性、未婚、少数民族、初中受教育程度、党员和流动人口群体中。对职业流动率测量作了新探索,提出的总和流动率概念简洁、计算方便,并具有标准化指标性质,故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大改革 ,就是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国家包分配政策 ,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一政策的实施 ,是我国高校运行机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结果 ,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促进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这一政策的实行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震动。“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了”——这几乎成了大学生、高校以及毕业生家长共同的感受。这一感受是有事实根据的。请看下面的数据 :北京市 1 997年到毕业时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有 6 0 0 0多人 ,…  相似文献   

8.
就业的流动性强、稳定性差一直是中国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特点。文章从人力资本积累和工作匹配的角度出发,在理论层面上考察了就业流动影响农民工工资的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说。基于江苏省农民工调研数据的计量检验显示:在对内生性和样本选择性偏差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就业流动在总体上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率,但这一作用随着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并且上述效应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宜向农民工群体提供充分、及时的就业信息,并重视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与农民工职业搜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智勇 《财经科学》2005,(1):118-12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社会学、人口学、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从各自的角度对目前农民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借助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在职业搜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期最优工资水平不变的假说,说明了社会资本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的作用及局限.  相似文献   

10.
崔琦 《经贸实践》2016,(4):175-176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职工的雏形,其在大学阶段的职业价值观也在悄然间发生变化,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职业价值观的定义、结构、测量工具及现阶段研究特点等发面进行梳理与总结,同时对未来的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洪映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1,(18):126-127,137
农民工群体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进入城市后各种压力骤然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帮助维护其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自编问卷,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农民工进行测查,在对其职业心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合农民工职业心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层面、服务层面和保障层面等几个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吕炜  杨沫 《财经问题研究》2016,(10):101-109
本文基于职业流动和职业内工资同化的双重视角动态研究了迁移时间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利用CHIPS2007城镇住户和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扩展的明瑟方程进行估计,实证结果显示:从职业间来看,农民工无法通过延长迁移时间来实现从低收入职业向高收入职业的流动;从职业内来看,在高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存在显著的工资差距,在低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存在显著的初始工资差距且无法通过延长迁移时间实现工资同化。培训和社会关系对职业流动没有影响,但能显著加快职业内工资同化速度。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95%的农民工从事低收入职业且其职业固化现象严重,因而绝大多数农民工无法融入城镇地区。  相似文献   

13.
程苗 《经济研究导刊》2012,(31):104-106
通过对江苏、山东、安徽等地240名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初步分析了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需要及其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村官在择业时,重经济报酬、职位晋升等"实利",而轻声望地位等"虚名";(2)在目前的职业发展阶段,大学生村官最需要的是获得薪酬福利、职位晋升等外在成就;(3)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业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择业意愿的形成并驱动其最终的职业选择行为.目前相关研究大致分两类:一是对职业价值观结构与内容的探讨.二是对职业价值观作用机制的研究.国内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动机进行描述,对其职业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还有待深化. 研究方法及流程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访谈法是中通过访谈者和受访对象面对面地交谈了解受访对象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基本方法.该研究采用正式的、一对一的结构化访谈搜集大学生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流动社会下的农民工离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流动的不断加速,当代农民工的离婚现象愈加普遍。这种现象是农村女性独立人格不断增强的反映;是农民工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体现;是农民工夫妻分居致使情感爆裂的结果;是社会流动下的农民工“眼界距离”不断扩大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环境“宽容”下的一个产物。农民工离婚给个人、子女、社会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强化社会的管理机制,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家庭婚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由于其地域、民族和性别的因素,其职业流动状况如何呢?通过比较研究,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在职业是否流动以及职业流动原因方面与其他群体存在差距。我们只有综合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才能逐步消除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在职业流动中的不利因素,在各地区、各民族和各性别之间创建和谐的就业和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永中 《生产力研究》2011,(6):41-42,63
解决农民工同向大规模流动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依靠城乡政府共同努力,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广州、深圳和东莞三个珠三角城市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工作环境、收入、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出发衡量农民工的整体工作满意度,根据农民工的就业特征区分两种就业流动形式——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分析就业流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流动是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都对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要推进人的城镇化,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满意度,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流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国范围内对护士职业价值观的调研,结果表明:广大护士追求社会和患者认可,具有较高的职业价值感,对护理事业有着较深的感情.但是,广大护士的薪酬满意度较低,对护理事业的行为忠诚度较低.对此,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设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全国范围内对护士职业价值观的调研,结果表明:广大护士追求社会和患者认可,具有较高的职业价值感,对护理事业有着较深的感情。但是,广大护士的薪酬满意度较低,对护理事业的行为忠诚度较低。对此,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