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险为本"的工作方法一直是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ering,简称FATF组织)所推崇的基本工作方法。准确评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面临的洗钱风险,判断各类洗钱风险的大小程度,并依此形成对反洗钱工作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洗钱风险控制手段,是实现有效控制洗钱风险,降低洗钱威胁的重要工作方法。本文将AHP方法应用于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洗钱风险评估,设计了风险评估流程,通过构建洗钱风险评价准则层、构造多个层次的判断矩阵,对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洗钱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最终清晰地展示不同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点和风险水平。最后,通过对3家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的评估实例,实际证实了此方法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金融业反洗钱监管面临众多突出矛盾的挑战:反洗钱监管模式模糊、基础薄弱与反洗钱监管深化要求的矛盾;质量低的海量大额可疑交易报告与反洗钱监测分析能力难以适应的矛盾;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管控能力与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制度缺失的矛盾;地区反洗钱监管水平不平衡与反洗钱整体有效推进之间的矛盾。解决上述矛盾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的反洗钱金融监管模式;组建更具权威的专职反洗钱主管部门;大力完善稳定有效的情报生成渠道;全面推广常规化反洗钱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旸 《商场现代化》2007,(17):370-371
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洗钱的主渠道,洗钱者主要通过金融系统进行洗钱犯罪活动,金融系统始终处于反洗钱斗争的最前沿。然而,我国反洗钱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基层金融机构在工作开展中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譬如反洗钱的公益性与商业银行的逐利性相悖,银行反洗钱的积极性不高;反洗钱合作机制运行跛脚,对洗钱行为的调查取证困难重重;专业人才奇缺,监管技术落后,反洗钱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较差,我国甚为猖獗的洗钱犯罪活动尚未得到有效的打击和遏制。因此,基层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反洗钱监管作为人民银行监督管理金融机构遵守反洗钱法律法规、履行反洗钱各项义务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反洗钱法规的全面落实,增强金融机构抵御洗钱风险的能力,确保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金融机构在反洗钱监管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年度分类评级工作是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最主要的非现场监管方式,按照FATF组织“风险为本”1的工作理念,建立以洗钱风险为核心的分类评级工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合理配置反洗钱监管资源的起点。文章借鉴FATF组织对风险为本的监管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分析分类评级工作的必要性入手,创新探讨风险为本监管思路下的分类评级工作思路,并对评级结果应用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反洗钱的力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反洗钱法律框架,建立了以金融机构作为反洗钱的最前沿,以适合国情的反洗钱监管机构为领导,以适宜的现金交易报告制度为手段的反洗钱机制。但是,由于洗钱的复杂性及国际性等特点,反洗钱工作仍然面临复杂的形势和艰难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研究主要从洗钱的起源引出洗钱罪的概念,分析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的三种主要方式和我国当前反洗钱领域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认识的难点和不足之处,并就加强金融业反洗钱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反洗钱追查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洗钱活动开始由城市蔓延到了基层或农村。因此,如何应对目前基层反洗钱工作的严峻局势,怎样从根源上遏止基层洗钱活动,已经客观地摆在了各地金融监管、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以及金融机构面前。本试图从基层反洗钱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基层洗钱活动的特征、一般途径以及基层反洗钱工作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基层反洗钱工作的对应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出发,分析洗钱者、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表明,只有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和洗钱的惩罚机制,才能更好地决洗钱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反洗钱国际监管和处罚随着社会复杂性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反洗钱'含义已进一步细化、扩展为'反上游犯罪、反恐怖融资、防扩散、国际制裁'四个方面。金融系统是洗钱的主要通道,故金融业是被公认的高洗钱风险行业,而银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反洗钱是被美国监管看作是全面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法国巴黎银行事件之后,全球金融机构都将反洗钱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2014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刘维云 《现代商业》2011,(27):32+31
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兴起,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背后隐藏的洗钱风险也不容忽视。由于监管缺位等诸多问题,给犯罪分子进行洗钱犯罪活动提供了平台,如何防范利用第三方支付业务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堵塞洗钱风险漏洞已成为当前反洗钱工作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近年来非常注重采用法律手段打击洗钱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初步构建了以反洗钱刑事法律为基点、以金融机构反洗钱法规为重心、其他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专门的《反洗钱法》也在审议过程中。但是相比国际反洗钱立法及实际工作的需要,我国当前的反洗钱立法还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我们要在借鉴外国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尽快健全、完善我国反洗钱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快速化、交易行为的隐蔽性、交易时间空间的无限制性等特点,极易被洗钱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领域潜在的洗钱风险,对反洗钱监管部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对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反洗钱监管,是当前反洗钱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莉莎 《商业研究》2012,(6):135-139
随着第三方电子支付的迅猛发展,其所潜藏的资金转移、资金套现、跨境支付和支付机构内部洗钱等多种洗钱风险值得关注。目前,我国对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反洗钱法律监管仍薄弱,应着力构建一个以《反洗钱法》为基础,包含多层次立法,并与国际监管规则相接轨,与支付行业自律规范相契合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反洗钱预防规则、法律责任规则,加强反洗钱法与金融竞争法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依据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发布的《打击洗钱、恐怖融资、扩散融资国际标准:FATF建议》,我国暂无专门的公司服务提供商,与之相接近的是"代理注册公司"。其登记注册门槛低,行业基础薄弱,法律法规不完善,行业监管缺失,违法违规经营现象屡禁不止,一些"空壳公司"已成为洗钱的重要渠道。建议出台具体的反洗钱规定和办法,评估代理注册公司洗钱风险点,切断利用非法垫资及"空壳公司"洗钱渠道,加强反洗钱宣传、培训和正向激励,提高反洗钱工作人员素养。  相似文献   

16.
移动支付的日益便捷及多样,致使更多金融支付风险被无限放大.此时,移动支付反洗钱监管对洗钱犯罪的防范便更具现实意义.近年来,美国、欧盟等国家新支付工具的功能性与地域性越来越全面,洗钱风险的考量与监管策略选择也更为成熟.相比较,我国移动支付,由于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信息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监管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导致诈骗、洗钱风险日益凸现.基于此,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反洗钱监管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国外移动支付反洗钱监管的先进经验,并鉴于国外经验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超 《北方经贸》2013,(11):108-109
自2003年初人民银行颁布反洗钱三个规章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发展.金融机构通过反洗钱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微观管理能力,尤其是风险防范能力,要强化反洗钱内控机制建设和执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牢牢把握反洗钱与案件防控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反洗钱举报机制的作用,加强保密.  相似文献   

18.
虚拟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化以及无国界化的特点,依附于区块链技术,极易成为洗钱犯罪的媒介。打击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存在识别、监管以及追查难点,如何有效治理虚拟货币引发的洗钱犯罪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议题。在借鉴国外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健全针对虚拟货币犯罪的监管框架,制定更高阶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平台洗钱交易的监管力度;推动反洗钱技术的开发,提高收集电子证据的能力;积极构建反洗钱的跨境合作格局,实现全方位打击虚拟货币洗钱犯罪。  相似文献   

19.
2018年以来,反洗钱监管已成为金融领域监管的重要内容。客户身份信息识别作为反洗钱业务的基础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强化客户及其受益人的身份识别管理等全流程反洗钱工作。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技术,持续推动数据管理与风险管理有效融合,更好地履行反洗钱义务和责任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文章分析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身份信息识别管理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外经济下探加深、国内经济转型调整加大,给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经营风险与资产风险,为了施行更为有力的金融稳定和防范处置风险措施,准确判断各法人机构经营状况成为重要的环节,出台科学合理的金融机构分析评估模式成为关键,然而传统监管模式中评估工作很多地方已不适应目前各金融机构经营中的混业模式,部分评价结论还存在单一考核"盲人摸象"现象。所以,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科学规范,适应当前稳健性经营的分析评估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为正确行使监管职能和稳健经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