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洁 《现代商业》2008,(9):248-249
不良贷款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是国际通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指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并对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其处置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庞大,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原因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的因素,但更多的与政府政策有关。我国曾采取将非银行性贷款从银行中分离出来、注资给商业银行增加其资本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计提呆账准备金冲销不良贷款等方式解决不良资产,但效果不明显。从重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剥离的方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法、债转股的方法这四个角度提出解决我国不良资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车彦 《北方经贸》2007,(6):90-91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不良资产高,风险隐患大的问题,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及政府的干预以及商业银行缺乏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方式。为此,政府要加强制度建设,为防范信贷风险提供制度保障;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状态较好,不良贷款率处在稳定状态。但长远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快速双降态势必定难以一直维持。有鉴于此,本文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为立足点,研究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变化,通过分析给我国不良产处置提供了一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金融风险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中最为集中和最为突出的问题 ,对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不良贷款对银行自身与我国经济的危害以及从银行外部和内部的角度分析了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过高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不良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最具魅力和吸引力Ζ的一项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控制不良资产特别是不良贷款的压力不断增加,不良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动批量低成本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面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障碍,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这项金融创新业务有待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巨额不良资产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严重障碍。本文根据当前实际提出了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几项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银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羁绊.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各方博弈关系,并提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管理体制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形成严重的风险隐患。虽然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剥离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使不良资产的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有了改善。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此状况着实令人担忧。本文将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和成因两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险峰 《商业研究》2003,(12):91-93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能为其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资产,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银行资金财政化,以及银行自身经营体制存在缺陷。在全面分析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化解不良资产不但要运用政策手段、健全商业银行的管理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创新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各种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不良资产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五大“累积风险”之一,是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对国家的金融行业来说是极大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资产质量对于金融体系也至关重要。如何减少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累积、处置现有不良资产是国家、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深度剖析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反思原因,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的完善,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金融体系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除了一般因素,如贷款企业自身原因,银行监管原因,法律不健全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原因.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促使不良贷款增长.  相似文献   

13.
在供给侧的背景下,不良资产形成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和过去截然不同,给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为积极应对"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商业银行不断改变其以往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同时国家法律不能适应其发展变化,存在法律滞后、效力低、法律缺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信贷市场风险的降低,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是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外部制度条件,因此进行法律法规的重构与完善具有一定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姜涛 《中国拍卖》2017,(1):22-23
金融不良资产面临新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自2011年第三季度起,已经连续20个季度持续上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4078亿元至14939亿元,增长了一万亿。不良率从09%增长到1,76%,接近翻一番。  相似文献   

15.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及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等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将所有者缺位的产权安排转化为产权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将流动性较差的不良资产转化为可在资本市场流通的金融证券,这样可以使不良贷款快速变现,降低交易成本,分散经营风险,提高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应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不良资产证券化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型的金融产品骤停,随着经济的日渐复苏和我国商业银行持续攀升的不良贷款,这一现状引起银行与监管层对不良资产的持续关注,对于其解决办法的探寻也逐渐深入,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也不断被提起。若能通过这一方法解决不良贷款,商业银行可以在发行中当前的现金流入,对商业银行的日常运作也会减少一定程度的在现金流上的压力。如今一部分商业银行取得了试点资格,准备重启证券化。本文对银行业资产证券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解决办法,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体系,使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银行在发挥动员、分配资金作用的同时,也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风险向自己集中。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以及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亏损和死账,都集中反映到银行,直接表现为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业中占主导地位,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也较高,数额较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余涛 《商业时代》2015,(2):93-95
本文利用2004~2013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基于GMM方法的联立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我国政府财政规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得出的结论为:在信贷资源向大型国有企业倾斜背景下,较低的不良贷款率可增加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从而扩大财政规模。反过来,我国政府财政规模的扩大使其也有能力消化因为商业银行行使财政职能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可是,我国政府财政规模的扩大却无法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金融业的发展也无法有效避免不良贷款的增加。金融业的发展需要依赖于金融中介配置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风险管理水平下,商业银行存贷比的提高将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不良贷款率的增加反过来会限制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减少我国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会抑制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因此,切实需要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社会与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目前银行的发展状况来看,贷款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主要产生于信用风险的巨额不良资产是困扰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立足于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经验的借鉴,提出了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不良资产的"祸根" 1999年,财政部一次性剥离了4大国有商业银行1.4万元亿不良贷款,并将这些不良贷款转让给4家专门处置未偿付债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中,建设银行转让给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700亿元不良贷款.房地产不良资产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是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