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借助动态面板模型从基础设施投资角度分析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有效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途径方面存在差异性影响。具体来说,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主研发产生挤出效应,弱化了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而对技术引进则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强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分别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和金融集聚指数进行测度,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金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的TFP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银行业集聚对TFP增长的贡献大于证券业集聚。保险业集聚对TFP增长效应存在消极作用,其中,以中、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集聚促进TFP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信贷扩张对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贷扩张时,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表明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本文建立一个包含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及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的RBC模型,研究金融摩擦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和总消费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稳态时,金融摩擦异质性造成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为0.987%—2.577%,总产出损失为1.971%—4.685%,总消费损失为2.188%—5.2%。当经济面临宽松的货币冲击时,金融摩擦异质性可以解释国有部门相对于非国有部门的显著扩张。在动态经济中,金融摩擦异质性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造成了额外的配置效率损失和产出损失,分析结果表明额外的损失是重要的。此外,金融摩擦异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政府通过供给侧改革缓解非国有部门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配置效率,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4.
微观企业投资效率的度量: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者经常在理论上和实证上探讨宏观经济的投资效率问题,但投资效率对于微观企业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则并不明确。通过追溯公司财务学的Fisher-MM传统,本文认为公司财务学所理解的企业投资行为其实等价于经济学中的生产行为,从而微观企业的投资效率等价于生产效率或生产率。据此,本文将投资效率划分为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前者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度量,后者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来度量。基于随机边界生产函数,投资的动态效率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率、技术进步变化率、规模效应变化率和资本配置效率变化率。  相似文献   

5.
金融摩擦会导致企业间的资本误配,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Midrigan&Xu(2014)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1998-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由金融摩擦引起的生产效率损失分行业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资本误配造成了我国制造业18%-33%左右的生产效率损失,且在2003年后,随着外部融资环境的恶化,效率损失大幅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摩擦通过扭曲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进而加剧资本误配,抑制行业生产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7.
8.
王讽菲 《时代经贸》2011,(20):52-53
生产率(TFP)在当代经济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一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角度考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投入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总量经济生产绩效指标,可以反映经济的总体状况。本文的文献综述将首先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对入力资本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最后总结有关公共教育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直接的关系的文献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3—200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基础设施及其空间外溢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的经济密度、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后,一个城市的通讯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不仅提高了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城市间也存在显著的外溢效应,而人力资本和交通基础设施虽然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的影响,但并没有发现其对临近城市的TFP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方公共债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敏  曹婧  毛捷 《经济研究》2022,57(1):107-121
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地方公共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个城市的地方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负债率)每提高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约0.06%。区分企业所有制的估计结果显示,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负债率每增加1%,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约0.20%,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降低约0.07%。以上结果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保持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地方公共债务规模扩大通过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通过提高企业税负、加剧信贷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研发设备更新速度,进而阻碍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述发现表明,地方政府应科学调控地方公共债务的总规模和增速,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信贷和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6-2016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非期望产出约束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区域空间差异较大;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受环境规制作用的门槛效应。进一步分组研究表明,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和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门槛值低于全国其它地区,但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省份可以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措施,以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效应;中西部地区则应积极探索除创新驱动外的其它因素,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2.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TFP的提升.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Huang和Luk (2020)编制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分析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变动对企业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使得企业投资决策偏误,造成非效率投资,进而对企业TFP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企业内部控制和政府补贴能有效缓解这种负向影响.进一步将非效率投资区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后分析发现,投资过度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主要影响,并且这种非效率投资程度会进一步降低企业TFP.另外,不同类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TFP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We analyze the role of migrants in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three largest European countries—France, 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in the years 1994–2007, us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like previous research, which mainly employs a regional approach, our analysis is at the sectoral level: this allows to distinguish the real contribution of migrants to productivity from possible inter-sectoral complementarities, which might also foster growth. We control for the share of migrants and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human-capital, such as education, age and diversity, and adopt instrumental variables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 possible endogeneity of mig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grants contribute to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sectors in which they are employed, but with important differences: highly-educated migrants show a larger positive effect in high-tech sector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in services sector. The diversity of countries of origin contributes to productivity growth only in the services sectors.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uses panel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techniques to examine the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uge immigration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a relationship that has not yet been examined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refugee immigration has, on average, a positive long-run effect on TFP, suggesting that refuge immigration increases the diversity of skills and ideas available to society as a whole, which in turn promotes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It is also found that causality is unidirectional from refugee immigration to TFP, suggesting that refugees are primarily motivated by the push factor of persecution in the source country rather than by productivity (and hence welfare) gains as a potential pull factor in the destination country.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2017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探究了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明显制约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本劳动比弱化了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更易受到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影响;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通过影响技术水平和管理成本的方式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总被引:277,自引:8,他引:277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四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我国1979—200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1)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且波动较为剧烈频繁,1993年以来,则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直到2000年才得以缓解,此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逐年攀升势头;(2)1979—2004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增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3)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率偏低、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技术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7.
鉴于2000—2016年省级R&D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区域异质性特征,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杜宾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地区R&D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从空间相关性来看,R&D资本和中级人力资本对本省市和相邻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说明两者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要强于空间竞争效应;高级人力资本对本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相邻省市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其引致的空间竞争效应显著强于空间溢出效应。从区域异质性来看,R&D资本和高级人力资本分别对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级人力资本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对技术进步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9-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显示,中国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处于持续提高的阶段;对地区专业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地区专业化的发展对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中国仍处在由地区专业化推动的效率递增阶段;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地区对于自主研发成果的吸收能力,有利于自主研发技术推动作用的充分发挥,但它并没有改善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效果,甚至显现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