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数字金融作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在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新风险。文章从数字金融的参与主体和外部环境出发,选取5个类别24个指标,构建数字金融风险综合压力指数,并基于2011—2020年的月度数据,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数字金融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数字金融综合风险压力指数波动大,风险阶段化特征明显,并以中低风险为主,整体风险相对可控,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低风险状态,只在较少时段出现高风险波动。  相似文献   

2.
使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债数据,检验了债券交易量与价格波动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尾部相关性,分析了债券流动性水平对量价关系的影响,研究了债券量价关系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公司债市场中债券交易量与价格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债券流动性水平对量价关系有显著影响,债券流动性水平越高(低),则量价关系越弱(强);债券交易量与价格波动存在非对称的下尾相关性;债券量价关系具有时变性,市场低风险时期量价关系较弱,市场高风险时期量价关系较强。  相似文献   

3.
利率升高和利率作不规则的波动是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风险。本文用实证方法,选取了我国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率3个关键指标来分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分析表明,我国的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状态。本文最后指出了利率风险的防范和规避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度量和监测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防范交易市场风险愈发重要。论文采用北京、上海等6个试点碳市场2014—2021年交易数据,基于时变相关系数矩阵合成构建中国碳市场风险压力综合指数,并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甄别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波动的区制转换效应,最后用TVP-VAR模型分析电力、钢铁、水泥和石化4个控排行业生产对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高耗能控排行业生产变化对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效应。不同控排行业生产变化对碳市场风险压力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水泥、钢铁行业生产在高风险区制对碳市场风险波动的抑制影响效应更突出,而石化、电力行业生产在中低风险区制对碳市场风险的正向冲击溢出效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5.
利用久期和凸性进行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敏感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鹏 《时代经贸》2007,(3Z):122-122
基于中国债券市场研究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敏感性,分别给出利率小幅波动和剧烈波动情况下的利率风险度量技术:久期和凸性模型。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债券市场的波动性,有着不完全相同的涵义,进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测度债券市场的波动性。债券市场的波动性主要是通过市价的波动体现出来,由于债券尤其是国债的市价波动主要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可以说利率是影响国债市场价格的第一要素,所以对债券市场波动性的第一层次理解便是债券市价随着市场利率变动而波动的特征。为了测度这一层面意义上的债券市场波动性,债券研究理论与对发达市场的经验分析主要运用基点价格值、收益率变动价格值、久期与凸性等概念与相应指标。其中,基点价格值与收益率变动价格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李合怡 《现代经济信息》2012,(4):201-202,206
股市与债市之间各变量间的溢出效应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实证分析了两市之间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两市存在波动的领先滞后关系,且债券市场波动对于股市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对债券子市场与股市联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股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波动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联动明显强于各子市场与股市之间波动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尚吉 《经济视角》2011,(7):58-59
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可以为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并体现社会融资的利率变化。可以说,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平均相关系数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拓展了Pollet and Wilson(2010)的模型,找到了资产预期收益率与股票、债券平均相关系数的关系,更好地解决了系统性风险的度量问题。实证中,我们首先发现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平均相关系数反映了系统性风险,而股票市场的波动并不能反映系统性风险;其次,股票投资者是风险偏好,但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最后,股票与债券的市场间相关系数未被定价,二者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