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了创业活动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创业早期的各个阶段,创业活动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创业活动与国家经济绝对水平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不同创业阶段,在以人力资本为主要经济发展贡献指标的发展中国家,创业活动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在以社会资本为主要经济发展因素的发达国家,人力资本仍存在一定影响,但远低于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创业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了创业活动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创业早期的各个阶段,创业活动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创业活动与国家经济绝对水平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不同创业阶段,在以人力资本为主要经济发展贡献指标的发展中国家,创业活动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在以社会资本为主要经济发展因素的发达国家,人力资本仍存在一定影响,但远低于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创业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破产制度友好程度影响创业失败后的再创业行为。文章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办理破产”指标,运用2009~2016年84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分析破产制度影响失败再创业意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破产制度实施中的成本、时间、结果和重整对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意愿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办理破产的成本越高、时间越长,失败再创业意愿越高;破产结果为持续经营、破产重整程序指数越高时,再创业意愿越低。文章进一步检验了不同经济体的创业社会规范差异所起的调节作用,发现在认可度高和媒体正面宣传度高的经济体中,破产重整程序指数对失败再创业意愿的影响程度被减弱。文章对于国家破产制度设计、有效激活高质量连续创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借助创业孵育提升创业韧性是创业企业“活下去”的明智之举,也是彰显孵育机制优势的重要依据。基于资源观与新时代创业特征,将创业孵育解构为政策和知识,探究两者对创业者和创业组织韧性的影响以及二元孵育主体能动性对上述影响的扰动。通过对兰州、西安、苏州地区346份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创业孵育对创业韧性具有长效激励作用,孵化器控制力倒U型调节上述关系,创业企业迎合倾向负向影响上述激励作用;(2)补充研究进一步修正创业孵育政策提升创业者韧性的效用边界。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孵育视角拓展创业韧性研究情境,并为孵育机制创新与制度改革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背景下,金融多样性发展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LDS2012提供的村庄层面金融多样性信息,实证研究了村庄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决策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而言,金融多样性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农民创业概率将提高0.8个百分点;(2)金融多样性能有效促进"雇主"型创业,而对"自雇"型创业无显著影响;(3)非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民创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正规金融机构;(4)正规金融机构有助于"雇主"型创业,而非正规金融机构有助于"自雇"型创业;(5)金融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农民未来"雇主"型创业的意愿.文章不仅为理解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提升农村地区创业活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加快提高城市创新创业水平是中国转换增长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07-2019年中国25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创新创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参照“中心-外围”理论的分析思路,讨论了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创新创业水平的影响在“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这一维度上的异质性和经济后果。结果显示,市场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全国整体的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两者关系在欠发达城市更为显著;城市市场一体化对本地创新创业水平的影响依其与省内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其促进作用在距离中心城市100~200公里范围内最显著。进一步的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在外围城市更为显著,进而有助于缩小省内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结论为加快城市创新创业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创业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如何驱动社会创业尚未有定论。以23个效率驱动型国家为研究样本,整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5个前因条件,应用QCA方法,探讨了影响国家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多重并发因素与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①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两条路径,即政策-规范-价值观型和规范-价值观-教育型。第一条路径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要素间的联动匹配,第二条路径是非正式制度要素间的联动匹配;②非正式制度在影响人们社会创业选择时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正式制度;③政府政策与创业教育之间具有替代作用,即当社会规范与文化价值观水平较高时,只要拥有完善的政府政策,或者良好的创业教育,就能驱动形成较高的社会创业活跃度;④非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4条路径,且与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家创业生态系统要素与创业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资源要素在创业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依据国家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07-2015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国家层面创业活动与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发现:创业系统要素对创业活动产生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差异;税收要素对创业活动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创业文化同市场条件及基础设施间具有显著交互作用。结合国内外经典研究及模型回归结果,对我国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创新创业活跃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活跃度及其子维度对共同富裕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创新活跃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创业活跃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创业活跃度与创业活跃度对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显著,创新活跃度对东、中部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显著,对西部地区不显著;自“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创新创业活跃度及其子维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不断纵深发展,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创业衡量指标上,围绕不同的研究目的构建了多种适用的衡量指标;第二,在影响效果上,通过对创业活动进行分类,普遍认可高科技含量的创业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整体层面的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争议;第三,在影响机理上,主要通过信息披露、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知识溢出、偏离均衡创业率五种内部传导机制以及经济和制度环境两个外部制约条件发生作用。科学认识和把握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正确理解和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