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东宁  赵增力 《技术经济》2023,42(9):171-183
使用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结合全国范围内分省份实施的新一轮农地确权颁证政策,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农 地确权颁证政策如何改变农户家庭的要素配置,进而影响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研究发现:领取农地确权证书后,家庭的收入 相对剥夺指数显著下降,说明农地确权颁证政策能够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农地确权颁证政策的效果 受到农地资源禀赋的影响,对平原地区和土地破碎化较为严重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颁证政策的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 析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政策主要通过促进低收入农户家庭流转土地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增加土地租金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实 现农村内部相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扩展性分析也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政策对收入相对剥夺指数的降低作用会受到农户家庭社 会保障状况和地区要素市场发育水平的调节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以制度改革释放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生产活力,推动 低收入农户家庭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是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农地确权是适应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经营模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农地确权与现代农业的关系为切入点,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地确权历程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研究成果,对农地确权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激励效应、交易效应、要素效应、技术效应四个方面对农地确权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当前农地确权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彻底、确权进程存在单兵突进、农户确权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坚持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农户的政策认同、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部地区两个县市的全样本数据分析了普通农户的农地确权、流转和经营规模的总体和分布状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确权地户均373亩,基尼系数为0341,呈现微型化和均等化格局;非确权地面积占总农地面积的2%,虽规模不大,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确权地80%由农户自己耕种,土地流转不活跃,且有限的农地流转中60%以上是在普通农户之间进行,流转质量较低;流入规模经营户的租金高于流入普通农户的租金,意味着规模经营效率更高。农户经营地户均39亩,基尼系数为0421,表明农地经营具有一定的集中化趋势,但集中度不高。两县市的农户确权地、流转地和经营地规模与结构呈现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其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所致。比较农业“一普”“二普”“三普”数据发现,农户经营规模仍显示微型化格局,并且长期呈现下降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加快农地流转和集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法律、政策和地方创新三个视角回顾了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进程和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土地制度因不同用途沿着不同的路径演化:农地制度无论是地方创新还是政策和法律的制定都朝着强化土地物权和以农户为主体的市场交易方向发展,而非农地制度却在朝着强化地方政府垄断和土地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同一块土地因用途改变而导致土地权利结构改变和利益分配方式变化,是现行土地制度的最主要缺陷。政策创新的基点是:在规划控制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盘活宅基地市场;探索征地中对失地农民的财产补偿办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土地确权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很少有研究从农民的视角分析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政策实施效果,农民满意度是关键指标。基于农民抽样问卷调查数据,用有序Logit模型检验了影响基层土地确权工作农民满意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对土地确权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在土地确权工作中的参与程度等政策认知因素与农民对土地确权工作的满意度显著相关,农地地形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等客观因素也显著影响了农民对土地确权工作的满意度。其政策含义是,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切实落实土地确权政策的方式来提高农民的土地确权政策认知,进而提高农民的土地确权工作满意度。但是也有诸如农地特征等政策实施者不能左右的客观因素影响了农民的土地确权工作满意度,因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要综合考虑如上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环境层面的变革,农地确权帮助更多农户进入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宽度意义上的“量”变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但是,它是否可以提高农户贷款数量,缓解信贷配给并促进农村金融深度意义上的“质”变?这是一个重要但鲜有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供给、需求、交易成本、价格、风险配给等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缓解信贷配给、促进农村金融深度发展的理论机理,并通过有序多分类变量回归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户金融参与深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降低信息成本而缓解价格配给,因弱化农户的损失规避心理而缓解风险配给;同时,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释缓作用尚未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日本农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流转的角度,探讨近现代日本农地流转不同阶段的背景和过程;在此前提下分析了日本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政策和性质,农地流转在法制、农地流转主体、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以及农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措施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4期农户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评估了新一轮土地确权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土地确权不仅会扩大农地的经营规模,也会推动农地的连片集中。不过,相较于先前没有土地确权经历的农户,新一轮土地确权对有土地确权经历农户的激励作用更大;相较于先前没有土地调整经历的农户,新一轮土地确权对有土地调整经历农户的激励效果更低。  相似文献   

9.
土地登记制度可以确保农户享有稳定的地权,鼓励其进行长期的农业生产投资,并且能够促进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是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政府有责任使之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即让农民通过土地登记真正从中获益.通过一个经济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在土地登记制度实施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并以国外的实际经验作为佐证,最后得出了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对农地的产权强度、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农户务农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对农户的资金补贴、农户对农地的产权强度、农户家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其务农人数、农户的固定资产拥有量等对农户的务农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农户家庭的非农就业工资收入与其务农收益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因此,要进一步增强农户对农地的产权强度。  相似文献   

11.
农地产权虚置是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它表现在城乡地权主体二元分隔转化导致农民地权利益宏观面虚化,集体地权主体多元难确造成农民土地利益横向面分割,地权边界模糊与被规模化股份虚设导致农民地权利益流失。农地产权虚置产生缘由纠结而又复杂,解决农地产权虚置面临着农地确权给谁的认识障碍、确地依据标准的认定障碍、不敢充分赋权的思想障碍和政府土地行政难以政策转型等障碍。突破这些障碍必须从清晰确权与科学确地实现地权主体及其权利实置、以市场价值合理确利实现农民地权利益实置、以有效权证与必要程序保障地权形式实置和政府有效干预实现地权市场管理实置来寻求政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闫啸  牛荣  李芸 《经济学报》2023,(2):91-114
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决策是一个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自选择过程,因此,在估测抵押贷款产生的收入效应时,必须纠正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农地产权抵押贷款典型试点区宁夏平罗县农户为样本,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消除自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考察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增长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非农收入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农业收入的促进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持续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建议,促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推广落实,更好地激发农村地区开展农地抵押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增收作用,提高农户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在对农地经营权入股政策逻辑框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改革试验试点区典型村镇426份样本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经营权入股试点中各环节政策对农户入股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价评估合理性、入股风险防范有效性以及入股政策持续稳定性等政策环境特征对农户农地经营权入股决策偏好有显著影响。据此,从提升农户农地经营权入股行为响应视角,提出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农地价值评估机制、"三位一体"规制政策的入股风险保障机制及农地"三权分置"下经营权入股政策法律协同推进机制等政策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农地入市流转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系统阐述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土地征用而言,农地入市流转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如果缺乏制度保障,就有可能扭曲资源配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农地入市流转的配套立法、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变革、明确产权主体及权能、培育农地市场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缺位和越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国地方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越位和缺位问题,原因在于我国农地产权主体模糊、地方政府过度的财政倾向、法律法规缺失等方面。作为国家代理人的地方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构建稳定的农地流转制度环境;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务,从而建立完善稳定的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6.
以河西走廊张掖市农户调查为例,采用Logistic模型对取消农业税后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农地流转交易价格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家庭非农收入比例也对农户农地流转有较显著的影响作用;农业补贴额作用着农户农地流转;"农户对农业税费减免政策的效应感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的农地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问题上的体制性冲突日益凸现。一方面,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为地方政府的失范行为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农地转让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给地方政府侵权行为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失范行为又强化和扩大了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的消极影响:地方政府寻租行为严重侵害农民利益,违法用地导致土地闲置浪费,过度干涉导致农户承包经营权更加残缺。我们必须打破计划经济的制度框架和思维定式,不失时机地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尽快实现土地国有、农户永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土地确权和村庄稳定是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两个重大议题,土地产权安全是维护村庄稳定、推动村庄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考察了土地产权保护对村庄稳定的影响,使用村庄民主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农地确权可以显著降低村庄犯罪的发生概率.计量检验表明:农地确权村比未确权村发生犯罪事件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浙江省某自然村农户宅基地空间置换意愿的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排序因变量模型,从农村"三权"改革的视角研究了农村宅基地空间置换意愿与"三权"政策、"三权"确权情况、承包地流转情况和农民家庭资源禀赋的关系,探寻影响农户宅基地空间置换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空间置换意愿偏低,仅为23.33%;影响农户宅基地空间置换意愿的因素由高至低依次为对宅基地空间置换政策的了解程度、承包地是否流转出租、户主最高学历状况、房屋状况等级和家庭劳动力人口数量,五类指标均对置换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认为为了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的空间置换,应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和农地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开展集中置换点选址的广泛调研,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将宅基地置换与承包地流转、集体资产股份权流转有机结合,建立"三权"改革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凌雪冰 《经济师》2008,(2):72-73
文章通过系统研究认为,影响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因素包括制度、政策、家庭收入、家庭内部决策等诸多方面,其机理是在农户经济理性前提下的成本、比较效益、理性预期等。农业税费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揭示农户农地投入行为可以评价农业税费改革的政策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