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是近年来银行在贸易融资中的一项业务创新,既降低了出口商的海外买家支付风险,又化解了资金周转短缺的困难,提高了我国中小企业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但在其融资过程中也要警惕存在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免责条款,银行将面对贸易单据的非真实性,L/C不符点造成利益损失,贷款合同所指定的相对封闭的还款路径遭受破坏等风险,应做好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
毕晓丹 《北方经贸》2013,(12):13-1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国际进出口贸易萎缩,出口信用风险加大等诸多困难,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保障收汇安全,提供融资便利的工具无疑给出口企业在这方面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同时我们也看到银行在出口信用险项下融资中虽然有出口信用险的“保护”但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风险,需要在解决出口企业资金困难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中寻求平衡。应探索信用保险与银行合作新产品;银行要严格审查出口商的资信评价和合同履行能力,确保贸易真实性;要控制进口商付款路线;加大对银行基层经办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务财会》2009,(7):18-18
<正>问1:什么是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答:这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全新融资工具,是指在出口商已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根据《赔款转让协议》的规定,将其拥有的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张蕾 《浙商》2010,(23):112-113
出口信用保险下银行融资业务,是指银行对已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贸易,凭出口商提供的单据、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有关凭证、赔款转让协议等,向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业务,是一项企业、中信保和银行三方合作的业务。  相似文献   

5.
出口商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得银行的融资,从而解决风险和资金两大难题,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本文对出口商借助出口信用险向银行申请出口押汇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贸易》2004,(5):48-49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简介: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保障出口商以信用证(L/C)、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赊销(OA)方式从中国出口或转口的放账期为一年以内的收汇风险。公司目前开办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主要有 统保保险:承保出口企业所有以非信用证为支付方式出口的收汇风险。 信用证保险:承保出口企业以信用证支付方式出口的收汇风险。  相似文献   

7.
担保链融资风波甫定,部分银行不要求抵押和担保,凭真实的贸易背景和投保信用保险的相关凭证,就可向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大量轻资产出口企业赖此业务免遭担保链侵袭,躲过了区域性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8.
基于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损失补偿功能,经过保障过的应收账款可以作为安全性较高的资产质押给银行.银行以此为基础,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因此,以出口信用保险为基础的融资业务,被普遍视为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和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和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业务的建议,以更好地满足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需求,促进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出口信用保险是促进出口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工具,为云南外经贸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存在美中不足,信保机构、商务部门、相关银行、企业应紧密配合,促进云南出口信用保险的健康发展,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出口信用保险可为出口商提供收汇风险保障,还可为出口商提供融资便利。出口信用保险 业务目前在世界各国广泛实施,我国开办十多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贸出口尤 其是资本品的出口,对提高出口产品的附件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有着极其 重要的作用。普惠制是一种增加发展中国家出口利益、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加速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的一种特殊关税优惠制度。我国利用普惠制获得关税减免20余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措施 可增强出口制成品的竞争能力,促进本国工业化,最终扩大制成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1.
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境外贸易融资业务(即在办理进口开证业务时,利用国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资额度和融资条件,延长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期限)属于总行统筹管理的业务。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3年12月25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金额突破3000亿美元,达到3004.5亿美元,比上年全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增长10%,风险保障覆盖了我国企业向218个国家(地区)的出口。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  相似文献   

13.
侯静  周英芬 《商场现代化》2006,(26):188-189
2003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一种集承保海外买家支付风险与向商业银行融资为一身的综合型险种——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到目前为止,一些进出口公司尝试使用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确实起到了防险又融资的功能。然而,仍有许多进出口公司对这一险种不甚了解,忽视出口信用风险,需要融资时,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常常采取向银行申请打包贷款或做出口押汇。本文通过比较打包贷款、出口押汇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在概念、融资范围、融资时间、融资条件,以及是否具备防止海外买家支付风险的功能等方面的不同说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的优势,目的是希望我国进出口公司,尤其是获取银行直接贷款困难的中小型进出口公司积极运用这种政策性金融工具,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后,出口保险事业实现了超常的发展,本文阐明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企业的收汇保障功能和贸易融资功能,并分析了制约短期出口保险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如何利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促进中小企业外向型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外贸实践中,为了保障收汇安全,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因此,如何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有效防范、识别、化解信用风险,已成为出口企业关注的新焦点。中信保关于孟加拉国信用证的理赔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拒付都是由开证行信用风险引起的。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能使出口企业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性,并与中国信保深入合作,逐步建立交易前风险防范、交易中动态跟踪、出险后损失补偿“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机制,助推中孟贸易稳中提质。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企业出口的护航者——出口信用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而开展的一项政策性保险业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为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保险公司。金融危机减少了我国企业出口的机会,增加了收汇风险和贸易风险。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外贸规模及不相符。金融危机下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降低收汇风险,避免欠款和坏账损失,获得融资便利。出口信用保险是企业出口的护航者。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及时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决定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抓紧落实国务院已批准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调整短期险费率水平,降低中长期险费率。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信保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2009年出口信用保险任务,全年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达987亿美元,增长128.5%;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之际,我国惟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也迎来十周年华诞。从成立之初的只有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三种产品发展到如今拥有由43种产品、26种承保模式组成的项目险、贸易险等业务板块,以及包括资信评估、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了与客户无缝对接的"信保通"客户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却由于各类出口风险而蒙受高额损失。据统计,我国因风险而导致的出口坏账率高达5%,而欧美国家仅为0.25%~0.5%,因此加强出口风险管理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推广,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成为管理外贸出口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结合外贸实际业务阐述外贸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管理出口风险的现状,并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投保范围,实行"大统保";加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管理;规范管理贸易合同等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由于消除了借贷双方对买方及其所在国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能够缓解商业银行对中小出口企业的信贷配给。然而这种新型融资方式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障碍。银、保、企三方若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必定能够有力促进信保融资的推广使用,从而充分发挥贸易金融对稳定外需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