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4-2011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采用Dagum(1997)的基尼系数方法测算了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并进行了地区分解,对品牌经济发展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总体上中国品牌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而地区差距在持续扩大。具体而言,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超变密度和地区内差距的贡献,地区间差距虽呈上升趋势但其贡献相对较小。进一步地,动态面板数据的两步法系统GMM估计表明,一个区域内的品牌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循环累积效应,市场容量、区位条件对于品牌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R&D和市场竞争程度对于品牌经济的发展作用因被解释变量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在统计上也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刘大勇 《经济师》2012,(9):34-35,37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具有持续性作用。在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研究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采用1992年—2008年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首先对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面板协整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进而进行了面板数据模型选择与估计,结果发现应建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从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农村居民的自发性消费有着明显差异,平均消费倾向有着显著特征;最后提出应在中部地区实施差别化消费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笔者采用面板数据,对广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城市偏向政策、要素积累以及产业结构均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诗娥  杨汝岱 《经济评论》2012,(1):76-84,107
经验观察发现,三十年来,我国省际城乡居民消费一直存在"经济发展越落后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越大"的现象。本文构建1978-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不同模型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集体贫困"之后,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二十年间显得尤为突出。而一些省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开始下降,这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本文还从社会发展、经济现状、政府行为、基础设施和对外贸易五个方面对影响省际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研究表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有助于迈向理想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优先发展城市的政策致使资源流动不合理、财富与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文章基于1978年~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偏向城市的制度安排而形成的公共资源分配方式,资金流向及产业政策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农村地区对文教娱乐消费存在消费一致性的现象,而收入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影响消费的因素。而与之相反的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各省际间在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问题上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性,传统的消费影响因素对消费问题并未起到显著影响,而一些特定性因素如一段时间内的地方性政策或个人偏好等起到关键作用。而对比中部与西部这些特定影响因素的差异程度我们还可以发现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在中西部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问题上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地区分配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均基本养老金和地区平均工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工资差异,加大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促进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服务地区均等化,努力构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设定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消费均有正向影响且有省际差异.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宋庆亮  李皓敏 《时代经贸》2011,(6):247-247,F0003
本文通过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设定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消费均有正同影响且有省际差异。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财政转移性支出从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价格补贴等方面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文章通过对2000—2011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估计,得出结论并给出了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转移支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25个省区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首位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城市首位度的变化呈现“U”型的规律.针对这样的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M-R-W增长模型框架下,将人力资本的内涵扩展至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用教育收益率修正了教育人力资本指标,而健康则主要从投入角度加以测度。应用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DGMM)估计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促使全国省际间人均GDP增长出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三大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则表现出条件收敛趋势。从教育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正从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方向转变。以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代表的健康人力资本促进了全国及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技能的高低是影响其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从劳动力技能角度对劳动力进行分组,推导出决定不同类别劳动力份额的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因素,并将基尼系数用上述诸因素来表示,便得到基尼系数因素分解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国城镇劳动力收入差距进行因素分析,结论认为不同技能劳动力份额及工资差异与基尼系数正相关,失业救济金等转移支付和人均收入水平与基尼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渐进性特征,文章建立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价格上限规制、混合价格规制和固定利润分享规制等多种激励性规制与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混合价格规制对电信业生产率的影响都不大;价格上限规制对行业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总体影响较小;固定利润分享规制对电信业生产率增长的同期促进作用显著,但滞后效应的消极影响较大。据此,文章提出完善价格上限规制的制度设计、增强规制机构的独立性和加强规制司法审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分省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地区间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1995—2008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上升了0.0639,但增幅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基尼系数变化及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变化显示出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一致的含义;结构性效应已不再是农村地区间收入差异的唯一构成来源,收入集中效应对基尼系数起了明显的增加作用,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效应超过了其他收入来源。这些构成来源的变化蕴含着中国面临调节地区间农村收入差距的政策机遇。  相似文献   

17.
张钟井 《现代经济信息》2011,(1):222-223,226
本文利用1999-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三个都市圈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个都市圈的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电力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电力消费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组数据显示(见表1,以收入最高的10%的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除以收入最低的10%的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计算得出),在1998到2007的十年间,各省市收入差距都明显增大,其中黑龙江、江苏、浙江、广东、海南、青海的收入差距增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利用1978年~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从整体来看,在1978年~2008年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但是,不同时期贸易对全国以及三大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影响方向和显著性都不相同.出口和进口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有差异,而进口对全国以及三大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比出口更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197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协整方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非简单地促进或者抑制,其效应还要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本身的水平,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高时,城市化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低时,加速城市化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