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昱 《黑河学刊》2013,(3):157-158
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表明,X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认识欠缺、社会实践和"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导师科研指导有限等问题。为此,各培养单位应从确保生源质量、重视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双导师制"等方面,强化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张江丽 《魅力中国》2014,(24):133-134
全日制专业硕士是硕士研究生的一种。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的转型,硕士研究生由单一学术型培养,改为学术型、应用型的并行培养。我国进行快速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工作仍然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完成,在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大学中制订专业应用型硕士培养方案,需要明确应用硕士的定位,调整导师培养模式,依靠研究型大学前沿学科知识,实现专业硕士在学习前沿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升应用能力和工程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3.
《江苏科技信息》2019,(29):49-52
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教学实践不充分、校外导师作用弱化,与教学实践基地合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内外合作机制、强化导师团队建设、注重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蒋勇 《黑河学刊》2015,(2):85-86
专业学业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培养模式以及社会认可等因素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党建工作的创新,需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支部建设、党员干部培养以及机制优化等方面工作,以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党建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滕湉 《重庆与世界》2014,(12):136-139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地利用机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威胁,探索适合全日制硕专业学位士研究生培养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秦建平 《魅力中国》2014,(3):270-271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研究生就业也不像以往那样轻松。面对这种竞争激烈情况,研究生迫切需要提高其就业能力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当把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培养的最终目的,并贯穿到整个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起到个引导和指示作用,直接引导整个培养过程的方向。本文通过对贵州师范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的45名全日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培养目标中的长处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魏职春 《发展》2014,(10):I0001-I0001
正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于2007年获批诉讼法学专业侦查学方向、物证技术方向、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诉讼法学专业治安学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分院开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8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毕业生就业覆盖全国公安厅(局)、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公安警察院校等系统,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分院重视导师队伍建设,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其中"甘肃省领军人才"2名,"甘肃省优秀专家"1名。同时,还先后聘请了罗大华、武伯欣、马皑、李玫瑾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分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分院研究生在各  相似文献   

8.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知识结构、论文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束缚了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以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为例,提出从设置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模式、搭建双导师制和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完成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对培养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市场已开始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硕士研究生自身能力成为就业的关键问题,建议高等院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方式,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导师负责制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冯涛  万明  王筠 《改革与开放》2011,(4):162-163
论文提出西部普通高校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主要力量,但是培养资源匮乏是制约西部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环节。应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作用与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图书情报专业招生规模和跨专业人数比例持续增高,梳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研究生培养现状和教学问题愈发重要。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吉首大学MLIS研究生培养的可行性,并从课程结构、实践方案、学科背景和师资力量等方面总结了吉首大学MLIS研究生培养的现状。结合MLIS研究生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设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导师选聘制度、营造专业学术氛围、构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联络沟通机制等策略,以期为民族地区高校培养MLIS研究生提供可持续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研究生就业困局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瓶颈理论分析诊断研究生教育供应链制约环节,提出培养资源是制约我国研究生教育和谐发展的瓶颈因素.提出省属普通高校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力的观点,提出了开展校企合作,充分挖掘、利用企业资源,突破培养资源瓶颈,规避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和"高职化"误区,促进研究生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相融合的本质特性,其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满足社会需要。通过分析现今中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存在教育理念的偏差、招生录取职业性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职业导向性不足、导师队伍偏向学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发现,只有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实践环节、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优化环境,才能保障专业研究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正跃 《黑河学刊》2014,(12):81-82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还是采用学术型的培养模式,即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侧重于理论学习和研究,培养目标聚焦在单一的"理论研究"水平上,在培养什么样学生的指导思想上,对理论能否与实际相结合漠不关心,考核导师的指标也是看其学生的"理论水平"如何。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研究生,与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和标准往往严重脱节。实践中应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视,如何建立起适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型团组织就成为当今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课题。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年限、教学方式、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与以往的传统研究生培养有很大不同,所以,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团建工作上,必须革新原有的学校团建思路。文章就新形势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团建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团建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田鹰  张准 《改革与开放》2012,(16):165+167
质量提升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本文采取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发放问卷的方式来调查、了解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课程教学质量的现状,并通过分析研究问卷调查的情况,归纳出影响其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提高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冬雪 《中国经贸》2014,(14):158-158
保险专业硕士作为培养新型风险管理人才的载体,是决定保险业能否实现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我国保险硕士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仍有脱节。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培养方向、培养方法和培养机制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优化我国保险专业硕士培养机制路径的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以推动保险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1990年设置第一个专业学位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已近三十年.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上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当前,科学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明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改革入学考核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双导师指导模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步伐,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好的为高等教育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中美两国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两国的培养模式,从美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获取有益经验,弥补我国的不足,从而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改革,在制度和政策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这对硕士生培养工作有积极意义。全面收费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在改革过程中仍在如资金覆盖面较小、人才质量较低和学科发展不均等方面存在问题。文章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动收费改革,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最终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