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托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信托业发生系统性风险,将严重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问题。对此,应当尽快建立信托业风险运营效率评价体系,以此来提升对信托业风险运营效率的监测功能。文章分析了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质量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来自中国信托业68家机构2013年度运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偿债与资产经营能力,信托业务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是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此为依据给出了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的综合评价结果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淑敏  纪威 《现代财经》2002,22(10):11-14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信托业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从深层次提出了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托业:困境、出路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经济师》2005,(2):42-43
经历了 5次整顿后重新起步的中国信托业 ,作为金融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与银行、证券、保险业相比 ,无论是规模大小、业务能力、人才资源、信用程度 ,还是制度环境等方面 ,都还处于劣势地位。面临新的形势 ,信托业如何走出困境 ,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竞争中取胜 ,是摆在中国信托业面前的严峻问题。只有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 ,开拓创新 ,中国信托业才能最终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朱建军 《现代财经》2001,21(9):15-20
金融信托业固有的行业属性与经营特点,决定了其系统性风险必然交织杂揉,不仅空间并存,而且时间上继起。因此,对信托业风险的动态跟踪监控与动态跟踪管理,是金融信托机构风险管理活动的一项长期性、 经常性的工作,也只有增强全员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再造规范的经营运行机制,构筑科学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信托业务稳健经营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季红  金志 《经济导刊》2000,(6):21-27
目前我国信托业正在按照国家“调整整顿、撤并精简、规范制度、引导发展”的基本原则 ,通过清产核资、重组、减少法人机构数量等有关整顿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完成对现有的信托公司的整顿。过去 ,由于信托业的模糊定位和市场供求双方的不对称 ,信托业难以产生支持其发展的有效需求并形成有序的竞争性的市场均衡机制 ,构成了行业性的发展危机。整顿后的信托公司将归本正源 ,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进行信托本业的操作。是否开展信托业务就不存在风险了 ,答案不容置疑是否定的。有人说 ,如果真正搞信托业务 ,信托公司应是所有金融机构中最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苦整顿与规范 ,全国有 80多家信托投资企业得以保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民财富日益增长 ,对金融信托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 ,信托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下 ,信托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全力以赴地降低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以使我国信托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这项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3,(7)
银信合作是我国信托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的业务规模却跌宕起伏。文章在回顾我国银信合作业务发展历程和现状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银信合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从发展模式转变、产品结构调整及创新、配套政策的完善等多层面创新我国银信合作业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日本信托业的主要参与主体是信托银行,其业务范围大致可分为三类:信托业务、兼营业务、银行业务。通过不断完善信托法律体系、政府干预和不断创新产品,日本信托业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因此,我国可借鉴日本信托业发展经验,营造适合信托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托产品及业务,走混业经营发展之路,并加强对信托投资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信托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信托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王红岩1中国信托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曲折折的道路。80年代初,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规定,积极鼓励信托业的发展。于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家银行、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纷纷设立了数量众...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增速正处于从高速转为中速的换档期,信托业在此期间呈现增速放缓、改革创新步伐加快、个别项目陷兑付危机但整体风险可控的发展态势。信托业应积极谋求转型,从信托业务各环节识判与管控风险;把握市场趋势和政策机会;培育自主管理能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依托信托制度优势,布局非资金财富管理市场;巩固既有合作关系,搭建最广泛合作形式等。  相似文献   

12.
证券业务多元化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引入了新风险,给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构建证券公司收入结构与风险的关系模型,利用我国100家证券公司2007—2011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定量研究证券公司业务多元化的风险效应。实证检验发现业务多元化未必降低证券公司风险,其与业务风险特征以及资产规模等证券公司特征有关,资产能有效降低多元化发展带来的风险。本文着眼于证券公司业务创新下的风险特征变化,为通过业务选择与战略发展规划降低证券公司和证券行业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出现了商业银行个人金融衍生业务的迅猛增长,个人金融衍生业务也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品种越来越多、参与机构越来越多的发展局面。但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个人金融衍生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并成为金融衍生业务最主要的潜在风险提出了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余砚新 《现代财经》2008,28(6):28-31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阐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变迁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其根源,指出我国信托业陷入了一条与地方政府的非正常关系不断强化、坏账和风险不断增加的路径,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突破信托业现有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  相似文献   

15.
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与财务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廷湖 《现代财经》2004,24(11):41-44
银行表外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发展的重点。从发展规模看,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从收益看,不少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收入。这类业务我国刚刚引入,但其风险很大,因此要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加强信息披露和财务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3-2012年间53家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业务多元化的风险与资产规模高度相关,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业务会相应带来更高风险。本文进一步将非利息业务分解为投资交易业务和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后,发现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是国内银行业非利息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而投资交易类收入对银行风险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托业:何去何从———分业政策下信托业的定位和未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司周小明一、当前信托业的发展模式急需调整(一)现有信托业主体业务的历史作用已基本完成1我国信托业产生的历史背景新中国信托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产生于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8.
正从2013年底以来,信托产品频频曝出兑付危机,引发市场担心。同时,信托产品的收益也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从2013-2014年一季度,信托业仿佛坐了上了过山车,既体验了直上云霄的快感,也遭遇了高空滑落的惊魂。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一季度集合信托发行规模同比下降了近4成。萎缩的政策红利,被挤压的渠道优势,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集中兑付的压力?众多问题一并摆在了信托业的面前。在风险面前,监管从严业已成为大势。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99号文),要求股东兜底流动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的信托业发展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这些性质是在漫长的信托业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国家的信托制度和信托业务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更值得我国信托业学习和借鉴。本文分析发达国家信托业发展趋势,并总结其中的先进经验,以便给我国信托业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信用卡欺诈风险状况探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日益改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进入黄金时期.然而,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伴相生,伴随着信用卡规模的不断扩大,信用卡的风险也日渐凸显,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滑坡的大形势下,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已进入多发、高发时期.目前,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