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由托达罗模型引发的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新 《商业研究》2006,(18):145-148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托达罗人口流迁模型,剖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相关问题,认为经济因素仍然是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浅层次、多渠道、多样化、渐进性是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特点;农民工进城对城市工人就业并不产生多大消极影响,相反还会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的持续、健康转移,必须重视农业发展,有效改善农民教育模式,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商》2016,(1)
如东是一个农业大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要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关键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农民、关注农业,形成合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探讨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留在农业内部的一部分职业农民。通过农业外延的拉长和产业领域的拓宽,在农业内部就地消化一部分劳动力。农业是基础,农业生产毕竟还需要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证为例,首次提出"有效人力资本"的概念,诠释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模式与"有效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有效人力资本不仅在劳动力转移中起到了门槛的作用,而且还是度量三次产业"理论结构"的重要依据.运用有效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均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方法对湖北省三次产业劳动力学历水平、受教育年数的集中趋势和离散差异等进行剖析;阐述了用"有效人力资本"的观点分析劳动力产业变动与职业变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主动、安全地迎接即将出现的第三次劳动力产业性转移和职业性变更,必须加大"低级次"产业劳动力的教育投入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加劳动力转变职业能力的有效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5.
李银才 《中国市场》2013,(27):16-20
作为发展中农业大国,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到来?学者间有不同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到2015年,中国农业劳动力为2.5亿左右,第一产业占全社会就业比例将下降到30.5%。"十二五"期间,要力争解决4500万农业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每年平均转移900万人。如果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每年保持在2%,到2030年中国仍将有2亿左右农业劳动力。可见农业劳动力转移将是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分析造成中国"民工荒"深层原因,认为目前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已经演变成具有"二元"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其中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差异不能仅仅用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来解释,它还与城市政府的选择性管制有关.虽然中央政府已经逐渐取消针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但地方政府借助户籍制度实行的隐性、间接管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配置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是外来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朱家欢  陈雨  牟进洲 《中国市场》2014,(46):181-183
四川省自贡市农村劳动力状况严重制约了其农村经济发展,促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和"三农"问题的加剧。文章探讨了农村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分析了自贡市农村劳动力状况、特征和农村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并从优化产业结构、农业与就业兼顾等方面提出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人才振兴目标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的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懂晴 《现代商业》2020,(11):31-33
在"三权分置"制度的催生下,工商资本大量下乡,土地规模经营加速,农业企业化发展加快。要使大量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在乡村培养一支"懂农业、熟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本文基于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求,构建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三化职业目标"和"三维能力模型",并从人才振兴的目标视角构建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的"政策支撑体系""多主体联动机制"和"多元路径集成实践模式",促进多类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实现现代农业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省清苑县1125户农家资料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考察了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力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结果表明,无论是主营副业,兼营副业还是外出非农就业,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非农就业的机会十分缺乏且未根本改变小农家庭对农业的高度依赖以及"过密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凤清 《中国市场》2012,(14):171-172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近些年我国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带来耕地利用率下降、基础设施落后及空心村的形成、农业生产梯队"老龄化"等问题,影响到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须及早采取措施,将人口流动与土地集中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采取吸引年轻人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利用农民工返乡及再就业的契机,引导其投身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我们赴日本调查农地制度与规模经营状况,实地访问了北海道足寄町农委、士幌町农协、北海道信用联社,并与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北海道大学农学院专家进行座谈。调研发现,日本的农业发展状况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农地规模经营制度值得借鉴。一、日本农业面临"后继无人"、耕地抛荒与生产能力下降问题(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农业生产"后继无人"上世纪50—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转向  相似文献   

13.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配置效应,但是不同经济层面的研究会对这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结论,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配置效应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建立了江苏省县域总体、江苏省三大区域县域、江苏省各县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实证分析框架,对近20年间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20年间江苏省县域总体和三大区域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前10年的配置效应要大于后10年。苏南县域呈现出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增恒 《财贸研究》1990,1(6):76-76
<正> 大量的情况表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已经不能保证对农业劳动力的合理利用,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千方百计地转移农业劳动力已刻不容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从宏观方面研究劳动力转移应特别注意以下二个问题。一、我国劳动就业的政府管理,应从集中注意力于城镇就业,逐步转向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全面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 的内涵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绝对剩余,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使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效益为零时,农业中供大于求的那部分劳动力。二是相对剩余,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使农业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时,农业中供大于求的那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剩余  相似文献   

16.
一、实用人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我国农村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劳动力比重高达80%,文盲半文盲占15.6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64%。在农业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5%。劳动者素质低下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09年的CHNS数据,以HLM方法实证分解了职业对城乡劳动力家务时间配置选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农村家庭家务时间配置的性别不平等比城镇家庭更加严重,城乡劳动力的职业差别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职业的从业者学历水平与城乡男性劳动力的家务时间配置正相关,而职业的收入与城镇男性和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家务时间配置负相关;职业环境的学历特征对家庭内部的家务分工模式和时间配置选择有间接调节效应,但作用强度存在城乡差别,而职业环境的收入特征,间接影响女性劳动力家务时间配置选择;职业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对劳动力家务时间配置选择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的实证发现有着现实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农业劳动力的转型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是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将迎来一个高峰。本文阐述了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是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的理论依据和转型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力量     
热带与温带农民在冬天携手的同时,全球重要的制造中心中国珠三角地区却又现"民工荒"。与以前的季度性缺工不同,当下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群体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劳动力市场来看,劳动力短缺,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增长,是"刘易斯转折"的一个证据。农业的经济价值在转折中提升的过程里,传统的农业资本和非农业资本开始大举投资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速度慢,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甘肃省应大力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以特色农业带动非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走一条"就近转移"与"区域转移"相结合的道路;发展有组织的国内外劳动力输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从而稳定有序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