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经济性沉淀成本、体制性沉淀成本和社会性沉淀成本等方面分析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障碍及其治理方案。从沉淀成本补偿效率角度出发,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市场制度及发展接续产业,而且必要时把成立补偿基金机构等作为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汤吉军 《经济问题》2007,334(6):15-17
从国有企业身上的沉淀成本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理性逻辑,恰恰是政府决策者尊重企业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的结果.由于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型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所形成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一方面缺乏比较优势和自生能力,产品价值实现受阻;另一方面因国有企业资产专用性,以及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不合理,生产要素市场缺乏,使国有企业退出市场产生显著的沉淀成本.国有企业显著的沉淀成本这一经济现实影响了政府决策者对证券市场制度供给,从而造成证券市场制度变迁,并提出改进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和弱化国有企业退出障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沉淀成本概念入手,探讨国有企业退出时沉淀成本形成条件,表明沉淀成本是影响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最根本的经济变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据降低和补偿沉淀成本原则确立实施国有企业重组的制度创新,同时还为政府提供促进国有企业重组一些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转型的问题一直是优势民营企业探索的课题,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转型困扰着希望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企业家们。但现有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效率等方面,个别研究转型的也是直接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路径依赖理论对民营企业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不同于国有企业的自身特点,有必要对此给予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了实现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董事会规范化的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但因代理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过高有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加以解决。因此实现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与协调机制,既要重视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也要注重外部治理体系,为国有企业在竞争性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下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6.
齐珊  孙飞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34-35,55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而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仍存在股权过分集中、监督成本较高、权责分离不明晰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调整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通过探讨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分析出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合几点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整合了博弈论和社会学方面的概念,对文化和制度性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的历史分析。文章研究了那些影响两个中世纪后期的社会(一个来自穆斯林世界,另一个来自拉丁世界)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而形成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制度性结构的因素;揭示了文化在决定制度性结构,在促进路径依赖的形成和在阻碍社会内制度成功地被采用方面的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在经济发展中不同文化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效率: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对于国家制定的法理制度而言,公司治理机制属于一个较为微观的层次,本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因素,探讨了公司治理成本,即治理交易成本、代理成本、组织成本和遵循成本的性质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章认为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效率不高的制度性原因在于未能实现组织成本与遵循成本的最优化,并尝试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第二次反收购立法潮看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美国35个州不顾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定,再次纷纷颁布了反收购立法,对公司内以管理者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和股东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制度性地重新确认,标志着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内重大创新的发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变迁过程进行分析,表明是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使利益相关者承担了原有制度安排下的外部成本,而寻求对不能内化于制度的成本的补偿构成了此次创新的动因,提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万弋芳  谢海东 《生产力研究》2006,(11):242-243,263
文章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和揭示了民营企业治理转型困境的路径依赖效应,提出了要超越和克服路径依赖,必须将注意力集中于发挥国家和企业家等制度变迁主体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公司治理模式脱离无效率的“锁定”状态,步入有效率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1.
沉淀成本、通货紧缩与国企战略退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吉军  郭砚莉 《财经研究》2004,30(2):131-140
文章在放松新古典竞争理论假设前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初始条件--产业结构扭曲的特点,通过引入生产要素沉淀成本来分析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由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自身缺乏比较优势,在竞争中也很容易产生亏损,同时又因国有企业的固定资本投资的沉淀成本显著而无法退出市场,造成过度竞争,进而使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投资减少,形成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因此从沉淀成本角度提出治理有关通货紧缩的政策处方,能有效地实施国有企业的战略退出以及降低沉淀成本数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0年代中期以来 ,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的缺陷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民突破家庭经营形态和提供公共物品以促进农村发展的要求 ,由此产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是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诱致性需求非常突出 ,另一方面是公共治理体系的制度变迁缺乏成本的投入和必要的组织支持而受阻 ,同时公共治理的制度结构也存在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对公共治理体系从传统集权体制到当前体制变迁过程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诱因、进程、路径依赖和难点 ,揭示当前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部分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正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攻坚阶段,在制度改革和治理结构变迁过程中,改制企业对原有格局下管理体制和观念的沿袭是明显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遵循"路径依赖"理论,本文试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梳理,并对破除路径依赖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深层次原因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依赖及其累积效应、制度的非中性和利益集团、外部性、权力中心的偏好和有界理性、成本约束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有效制度供给。为此,政府应着力扫除阻碍制度供给的障碍,将制度性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对种种制度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能是短期和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有企业的多层代理及其改革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建设科学有效的现代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应充分包括主管国有资产的政府官员在内的利益相关人的动机,并根据效益-成本的要求,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激励-监督机制,从而以较低的代理成本实现国有企业效益的提高。同时,要加快企业外部制度建设,包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保证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用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沉淀成本可以解释外包存在的经济理性。与新建企业自行生产与购买决策不同,在企业内部生产的情况下,外包被视为一种外部购买行为;交易成本和沉淀成本的存在会减少对外包的需求。这种分析框架比较好地解释了企业外包行为。当前,我们应大力完善市场制度、企业内部决策机制及网络治理结构等,以减少企业的沉淀成本,推进企业外包。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投资、沉淀成本与证券市场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所造成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因自身显著的沉淀成本而难以退出市场,这一现实影响了政府决策者对证券市场制度的运行,从而影响了证券市场制度的变迁。本文通过引入沉淀成本概念,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一些改进我国国有企业退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汤吉军  郭砚莉 《当代财经》2004,(2):21-23,54
本文在放松新古典竞争理论假设前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初始条件——产业结构扭曲的特点,通过引入生产要素沉淀成本来分析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由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自身缺乏比较优势,在竞争中也很容易产生亏损,同时又因国有企业的固定资本投资的沉淀成本而无法退出市场,造成过度竞争,进而使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投资减少,形成通货紧缩。因此,从沉淀成本角度提出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处方,在于有效地实施国有企业的战略退出以及降低沉淀成本数量。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资本所有制作为资本所有权的制度安排是企业有效治理的前提条件。企业治理制度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的特性 ,是与各个国家和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分不开的。在既定的经济技术和制度环境下 ,只要企业所有权安排得当 ,任何与其经济技术和制度环境相适应的资本所有制形式都是可以有效的。衡量治理效率的标准是治理成本的最小化或治理主体收益的最大化。为了提高治理效率 ,我国应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适时进行治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并努力创造适于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既有制度外的因素,也有制度内的因素,就制度性层面而言,既涉及现行的分税制和财政投融资体制,也与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有关,同时与政府治理结构关系密切。而要全面剖析地方债务成因的制度性因素,就需要从现行分税制、地方债务管理、政府治理结构的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财政投融资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