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出现了四大类慈善主体:政府、企业、社会大众和第三部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供给主体碎片化的现状,然后指出了四大主体的优势和劣势,紧接着介绍了协同治理理论的观点,得出了慈善事业供给主体的碎片化需要协同治理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我国慈善事业参与机制的四象限模型。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江苏高校专利技术的现状,指出了专利技术产业转化的制约因素和常见模式,并针对江苏高校的不同类型和地域分布,提出了促进专利技术产业转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4.
近些年我国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客观上来说,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很低.本文以经济学最基础的供需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主要着力点为均衡各方利益诉求问题,结合政府干预和市场自行调节,实现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相似文献   

5.
夏季 《湖北经济管理》2009,(18):118-120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致力于从评价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科研机制、风投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机制缺陷,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之机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动力源,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梳理国内有关协同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协同创新理念的形成和协同创新困境的表现形式,系统梳理了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索。最后归纳并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现代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形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载体。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在对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的内涵,探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发展的困境,并借鉴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经验,从多元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赢3个角度提出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的实践路径,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詹华 《改革与战略》2013,(12):113-116
文章认为,供给(技术)、商业模式和需求三个要素中,只要有一个要素还不成熟的产业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此可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七种类型。目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化正在酝酿,生产方式正在进行快速转变,金融泡沫仍未根本消除。文章指出,需要着力从空间布局、技术线路图、载体功能、金融支持、人才基础、中介服务、行业监管和政策设计等方面,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动力源,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梳理国内有关协同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协同创新理念的形成和协同创新困境的表现形式,系统梳理了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索,最后归纳并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在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可以通过优化政府导向职能、监管和服务职能,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1.
王艳 《乡镇经济》2014,(5):61-64
在安徽大力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之际,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作用至关重要,而协同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高效途径和必然趋势。文章从企业外部协同创新和内部协同创新两方面研究了安徽省的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对提高企业协同创新的实践和成效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解析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视角创新性地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对2005-2012年相关数据的分析,考察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协同度。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产业创新环境的有序度优于创新主体的有序度,二者均有增长,但是创新体系整体协调度较低,且伴有较大波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营造京津冀三地政策和资金的协同发展环境、注重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互补性发展和探索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间资源的高效流动等具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共青团智库肩负着通过智慧传递、舆论沟通和人才培养将青年政策的"大智慧"转化为职能部门"小课题",最终融合形成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的重任。文章从协同创新视域在全团抓学校的背景下,从多元化角色定位、精准化功能定位、精细化机构管理、系统化人才建设、立体化成果转化和科学化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探索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而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必须结合高校实际,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本文着重从校内师资队伍和校外师资队伍协同、校内课程与校外培训机构项目协同、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协同、校内资金与校外资金协同、校内创业园与校外创业园协同等“五个协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茜 《天津经济》2015,(11):11-1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高校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协同创新内涵及高校协同发展现状,梳理京津冀一体化与高校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战略协同、组织创新,促成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共享与整合,探索建立高校协同发展的机制,提出完善京津冀农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建议,进而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江苏体育产业现状,发现江苏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的迫切需求。同时,从体育产业人才协同学习、人才协同培养、场馆协同共享和社会协同合作角度,找出江苏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的方法,为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定制化的建议,形成高校体育产业知名度、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丁洪 《特区经济》2014,(10):184-186
高校是开展协同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文章分析了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以及高校发展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高校发展协同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和自身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协同创新建立核心能力,实现附加价值的提高和利润的增加。本文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企业有不同的创新需求和环境,可以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分析中小企业在每个阶段的创新特点,本文认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可以采取的协同创新模式分别对应依附于大企业模式、中小企业联盟模式以及产学研模式。文章的最后为中小企业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普产业创新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政府、大学和企业是科普产业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三大主体。通过三螺旋创新理论的应用,分析了政府、大学和企业在科普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了这三大主体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并针对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提出了几条对策建议,为促进科普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付林 《科技和产业》2011,11(6):98-100
根据对高校与企业分别统计的问卷调查结果,就制约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激励机制,旨在推动高校专利技术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