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新的重大判断。新时代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要求我们不仅要坚持而且要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7,(11):20-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这一客观实在的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新中国建立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表现。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根据的解读有待商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渐进的,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这种转化有其特殊性,具有连接性和发展性,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以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往往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不矛盾,而是相统一的。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确定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战略布局,这是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必要时机。同时,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隐含着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重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内涵。一、 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1.矛盾论是我党认识主要矛盾的有力工具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 是其理论底色;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是其本质特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是其根本立场;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其主要内容;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 是其工作主线; 运用辩证方法做好经济工作, 是其思想方法。 这六个维度构成相互 联系、 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6.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会议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另外,时值《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150周年,学界展开了对《资本论》新的研究与探讨。本文围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资本论》的当代价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六个理论经济学热点问题整理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10)
意识形态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至关重要。自我党成立至今,由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不同、任务不同,自然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全面改革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不断增多,意识形态工作也越发重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针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客观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陈雯 《江南论坛》2023,(3):48-51+76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其宏观判断定位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其中观趋势特征引领社会运行的制度政策,其突破化解的思路机制推动社会进步的速度和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对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本文指出:首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破解一个又一个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现代化探寻历程;其次,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是一种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之间、内驱力和外驱力之间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发展型民生供需不匹配与失衡性矛盾;最后,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事关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质量,需要从社会力、文化力和法治力共同构建的合力机制与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共同组建的多元主体中寻求力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征,而生产力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环境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应时而动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0.
黄端 《发展研究》2017,(11):4-9
在本刊今年第7期、第9期对“橄榄型社会是殖民主义留给当代世界的最大谎言”“橄榄型社会为什么不是中国的选项”基础上,恰逢党的十九大召开,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论述,很好地回答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文在探讨公有制下社会结构和分配格局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推动和实现共同富裕纵深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也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文章分析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社会主要矛盾、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经济基本特征以及产业增长动力等一系列变化对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反思了近年来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现象和原因,从唯物史观出发,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凝聚金融共识基础、激发共建动力、搭建共享平台,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基本规律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从数量、质量、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以正确的虚实经济关系观、政府市场关系观、公平效率关系观为保障,构建立体式的金融发展新坐标。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面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更有利于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全面实施预算绩效评价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政策评价、公共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设计领域。克服全面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的难题,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丰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内容、强化政策效应评价,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公共服务异质性进行绩效评价,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计解决逆向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彪 《时代经贸》2020,(6):60-61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美好的生态环境、安全的水源、新鲜的空气等等。党的十八大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非常突出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联系更为紧密。本文通过对《大理州年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大理州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提出新时代下如何实现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是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导向性工作.重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发展新特征、全域城市化、改革全面深化、产业高级化、高水平国际化、美丽中国建设、橄榄型社会结构、文化强国建设、政治文明纵深发展等十个方面,探析新时代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各领域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和新趋向,可以对"新时代"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全面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就意味着新背景、新形势,因此也对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是社会生产建设的有生力量,今日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明日社会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因此大学生必须牢牢树立服务意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然而,新时代也对大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探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服务意识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同时,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也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以降本增效为指导思想,通过介绍某钢铁企业的下属公司坚持开展降成本、提效率,在新常态去产能的时代背景下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以及国内外环境发生的复杂变化,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深入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包括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发展主题、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思想、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及新发展格局作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三者构成了新时代、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基点.以新发展理念为价值引领,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三大理论创新构成有机整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推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12):12-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科学总结了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指明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和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是党指引  相似文献   

19.
徐文文 《经济问题》2023,(12):10-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诉求,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诉求,是新时代以来重视民生思想的延续,是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之后对民生问题重视的一个重大升级,是对中国社会当下及未来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增进民生福祉发展诉求包括四个方面:从重视经济总量转向强调高质量全面发展、从重视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强调美好生活需要、从重视生产效率转向强调公平分配、从重视生存需要转向强调全面发展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诉求,根源于政治承诺兑现、物质财富积累、主要矛盾应对、民生问题凸显四大事实,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自信建设以及世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首先应正确理解和运用诸如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抽象力方法、历史与逻辑方法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以分配领域研究为例的分析表明,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放在分配领域是不适当的,应是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关系.学术界已有研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解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必须将需求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特点与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新特点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