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国资监管至少应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管理国有企业向管理出资人投资资本的转变;二是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到管理企业董事会,由董事会选聘经营班子转变;三是从管理企业的重大事项向部分授权委托董事会管理转变。一方面,通过组建、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从事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公司证券发行等业务。另一方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也有助于把"老板"和"婆婆"职责分开,把监督与管理、监督与运营分开,形成权责清晰的三个层次架构。  相似文献   

2.
如何通过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可以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性负担显著降低了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及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于建立以管资本为导向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系三级架构,落实国资监管机构权力职能清单,明晰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功能,从决策、激励监督、制衡三方面优化治理机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系的核心,应分类设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行不同类别授权经营模式的差异化方案。现阶段,中央国有企业集团总部可直接改组成为相应类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地方国有企业可先构建国有资本流动平台或改组有条件的地方国企集团总部成为资本投运公司。但从长期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系都应落实分类改革,确保国有资本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监管职能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是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国资委自2014年开始逐步通过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央企实施“以管资本为主”的试点改革。基于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从高管薪酬契约视角出发考察了国资监管职能转变的经济后果,采用2010-2018年沪深A股央企上市公司数据,结果发现:受到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影响的试点央企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且在股权集中度更高、金字塔层级更短的公司中更加明显,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对于那些政策性负担更大、代理问题更严重、受到薪酬管制更小的试点央企,其薪酬业绩敏感性在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后的提升效应更加显著。上述结论不仅从高管薪酬契约的视角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如何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体制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以后,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积极转变监管职能,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体制日益成熟定型。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争议,主要聚焦在如何正确理解管资本的理论内涵及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将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并提,表明资本与企业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依照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并参考西方企业理论,认为从理论逻辑上弄清管资本、管资产与管企业的关系,把握好资本运行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对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按照投资的方式可以分为公益性投资、基础性投资以及竞争性投资三大类,并且这三类分别由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承担。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打造市场化运作平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健全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7.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点在企业层面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交叉持股与相互融合。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是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个体制必须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主体,应当是国有股权机构与资本市场运营主体的统一。界定不同企业功能,必须从划分国有资本功能、顶层设计和建立不同功能的国有资本管理机构开始。多种所有制资本公平竞争、和谐相处的现代市场秩序,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最重要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8)
国资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的重大命题,30多年的探索,国有资产的质量和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但要使国资国企改革健康可持续的深入推进,还有一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厘清。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明确不同类型国企的功能,责任界限、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模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领域的各界共识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国资委成为国有资本出资入的唯一代表,统一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的各项权能。当前大部分地方开始采用“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国有资本投资企业”这种“三层次”监管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但国资监管和运营主体的责任及其监督机制没有相应到位。因此,应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体系,据以强化对国资监管和运营主体的责任约束,并实行信息透明公开等强化监督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才能深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发展混合所有制和对国企分类进行监管是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基础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一方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解决了国资委职能定位的二重性,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可以将行政权力转化为经济权力。当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并不会伴随其组建自然而然地实现,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其独特的企业法人地位、治理机制和国资机构的监管权力清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